有感而发是因为《山西“房媳”事件越揭越丑》。这句来自@新华视点的斥责,连同调查稿件《追问“房媳”事件:举家造假有无底线?》,昨晚一经发出,即获获媒体广泛刊用。
“假户口、假年龄、假失业证、假录警手续…… 山西运城‘房媳’事件越揭越丑,各种‘造假’令人眼花缭乱”——见多识广的新华社记者都满腹狐疑,“一问假户口变脸:‘张彦’变‘冬岩’”、“二问‘假证明’投资购房:在职还是失业”、“三问监管:系列造假仅受‘警告’了之”。
中国青年报把这篇电稿刊在头版,并补充最初爆料人高勤荣对@平安北京“未发现有不符合我市户籍管理规定的情形”的反驳:“北京市公安局的解释存在很多疑点。不过,张彦户口问题只是相关事件的‘引子’,还有很多腐败问题线索需要调查。现在,官方处理此事就像‘挤牙膏’,举报一点,就通告一点,难以服众。应该下大功夫好好查查背后的贪腐问题。”
《“房媳”举家造假背后几多腐败?》,这是新京报由作者魏英杰在追问,并获新浪推荐。不过,要打的“苍蝇”还多的是。就在《山西“房媳”凭虚假就业证明获北京户口》的上面,是《“房姐”违规办户口,北京4人被刑拘》。这是来自公安部昨天发布的消息,称经北京、山西和陕西三省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涉嫌为陕西房姐龚爱爱违法办理户口的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4人曾为公安民警。
根据新京报引用的分析,龚爱爱违规落户有可能是走了北京“人才引进”的渠道,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户籍改革研究专家王太元更是直接了当表示:“只要是违法办户口,什么渠道都可能,一个民警就行。”
关于“房氏家族”普遍拥有的多户口,连日来已有评议者连篇累牍。晶报昨日分析《附着在“第二户口”上的“福利”》之际,人民日报也已提醒基层干部《严查“户多多”,莫忘“户漏漏”》。第一财经日报今晨更宣布,自家记者已经从“房姐”拥有非法户口的山西临县发回见闻:“特权者违法办理多个户口相当容易,反映了部分地方基层户籍管理半失控的现状…… 违法办户口已经成为当地一些民警违规赚取外快的一种手段。另据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将难以解释的财产转移到非法户口名下,以应付纪检部门所要求的财产申报。”
房姐果然神通广大,看着级别像只“苍蝇”,查到现在俨然是头“老虎”。昨天,源自法治周末的《陕西房姐用行长身份经商,4家公司投资逾10亿》即为门户齐荐。根据文章定义,网络、传统媒体以及国家权力机构的强势介入,让一起有可能成为“史上最严”的“扒粪”事件正全方位展开:“隐藏在龚爱爱背后的灰色影子‘龚仙霞’,已被查实坐拥12套各地房产、4家动辄以上千万元资金进行虚假注册的公司,而虚假公司所拥有的多处庞大投资的地产、矿产等项目,也一一浮现。在一次看似聪明实则糊涂的正面回应后,龚爱爱和公众玩起失踪,任由她的灰色影子龚仙霞,在媒体看台面前悠然独舞。” (more…)
31 1 月, 2013
房氏家族
30 1 月, 2013
代表贿选
不予刊发朱瑞峰的指控,可能缘于南方都市报对这位“网络爆料人”可信度的狐疑,况且,还有那么多反腐新闻要刊发。头版,是“最年轻厅官”云浮常务副市长冯湘勇被双开,深度周刊封面是《偷拍县委书记。三名公职人员在书记办公室私设摄像头监控半年,“要挟”未果被拘留》,再加上《北京警方:“房媳”户口未违规。称其户籍系投资小城镇而获得,声明多处被质疑》、《一年前的“山西县委书记女儿吃空饷”事件,县委书记被免职两个月后即复出》、《安徽军工集团董事长被立案调查》……
其中,有一个版要留给黄玉彪,由他实名举报湖南省人大代表“贿选”后与南都记者对话,称之所以送钱是“当时想既然有人布置,这就是个游戏规则,还是顺应安排”。
再加上《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自杀式袭击”,商人“冲冠一怒”能改变选举生态吗?》,这些都是对《落选湖南省人大代表,邵阳候选人自爆送钱32万》的跟进。
按照这篇昨天刊出的报道,在1月2日湖南省邵阳市举行的省人大代表选举中,邵阳人黄玉彪以20多票之差落选。而后他便于17日在凯迪、天涯等多家网站实名举报,指控邵阳市的省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贿选,他自己就是一例,以千元左右一票的价格花费32万元给300多名有投票权的邵阳市人大代表,最后仍落选。
除了转述这位自称目前身家已逾十亿元的商人自述外,文中还记录了查证过程:“南都记者向多名参与投票的邵阳市人大代表求证是否收过钱,多人均否认收钱,还有代表称本届省人大代表选举‘非常干净’,也有人对是否收钱含糊其辞。在黄玉彪相关录音中,隆回县一名市人大代表在与黄通电话中承认,自己总共收到1.8万元现金,另包括几张卡共计约两万元。南都记者查询到,与黄通话的电话号码正是人大代表通讯录中所载该代表手机号,不过该代表对南都记者是否收钱的问题进行回避。”
与那幅表现“在黄玉彪落选后,两名中间人退还之前黄送给邵东团的6.6万元”的截图相匹配,报道最后一句就是对视频内容的记录——“给黄退钱的另一名市人大代表在退钱离开时,语气激烈地说:靠送钱选代表,这样选出的代表又有什么用?”
“人大代表贿选”,虽然也不算第一次听闻,但总能化解下“房姐”、“房妹”们的审丑疲劳。播报湖南省对此成立调查组的消息后,新华社昨晚发出对黄玉彪的专访,由其宣布“曝光此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选举风气好转和制度完善”、“站出来实名举报,就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
“黄玉彪称,邵阳市和邵东县人大的相关领导参与策划此次贿选。当选的代表,行贿金额‘大多数不低于100万元,少的也是5万元以上’。并称选举中属于‘个人行贿,集体受贿,然后分给代表’”——以此作为提要,东方早报今天亦贡献一整版对话。另由邓聿文直言《贿选击中人大制度软肋》,强调之所以贿选绝不罕见,是因为“人大代表不仅具有政治上的荣誉性,也是一种实在的政治资源,而由这种政治资源又可进一步带来其他资源”。 (more…)
29 1 月, 2013
人民的“通知”
“我认为艳星彭丹同志当政协委员没有什么问题,非常符合政协章程和政协现状。而且我还认为赵红霞同志应成为重庆市甚至全国政协委员,这不仅由于她已有的、历史性的、伟大的贡献,更在于来日方长”——这是@于建嵘的感想。
中国各地的人大政协会议陆续进入尾声,虽然也有彭丹、周星驰这样的花边新闻,但相较往年,媒体报道规模确有明显降温,且多有对会议新风的描述,按照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形式做减法,内容做加法》中的描述,那就是三个字:“简、俭、减”。
但有一个话题却也在今年激发起了持久高热,仿佛已经迫近捅破窗户纸的极限——“财产公开”。
“官员财产公开话题,这些天尤其热。昨日继续有深圳市市长许勤表态‘如有要求,愿意公开财产’,这是继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佛山市市长刘悦伦之后的第三位重量级官员。此外,广东省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也首次向媒体透露了始兴县财产公开试点的部分情况”——南方都市报欣慰之情溢于纸面。
的确,本轮对官员财产公开进程的问答攻防,以广州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带头,其实已经到了话已说尽的地步。所以,这篇社论叹息“蹒跚这许多年,难免让人感怀神伤”后,也要寄望“2013年这场轰轰烈烈的舆论热议,实不该再一次烟消云散”:“近些天的官员财产公开大讨论,一个最立笔见影的效果,可以说大大纾解了民众对改革推进的某些悲观情绪。在官员财产公开问题上的看法,从人民日报到各级地方官员,从民间呼声到庙堂会场,官民在此处的可贵共识需要加倍珍惜,容不得再辜负…… 既然形势喜人,那何妨再进一步?如果需要‘根据进展’来把握‘适当向社会公开’的火候,那么应当说,有此难得的社会共识,官员财产一步到位‘向社会公开’的火候也已经到了!”
当长江日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等还在研究着始兴标本、“房姐房妹”,坚持《官员财产“内网公示”仍是自我监督》或者《“官员财产仅公务员可查”仍然可期》时,钱江晚报已经高呼《财产公示,不等通知又何妨》:“等‘通知’,多少有点被动意味。通知真的来了,即使不愿意也得公开。既然已经表态,许市长可不可以率先垂范,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公布财产呢?我们不总是讲,工作要主动,要有创新精神,这难道不是吗?如有通知,愿公布财产。换言之,没有通知,就不公开,这想法很机械,人不是算盘珠子,拨一拨才动一动。没有通知,就不做事,当然不是。贪官受贿,上面没有通知说可以,可他们不是照收不误吗?”
中国青年报同持此论,其头版文章《官员财产公开不必等上面通知》得获凤凰网推荐。作者曹林欣喜于舆论讨论的议题已经从“要不要公开”变成“什么时候公开”,但仍叹息那些声称“上面通知一下,自己立刻带头公开”的官员,“其实是在回避问题”:“整天宣称‘执政为民’,整天把‘为了人民利益’放在嘴上,可不能一到关键问题上,就不把‘民众’放在眼里,而是唯上级马首是瞻。官员公开财产根本不必等什么通知,真想公开立刻就公开了,真觉得自己的财产见得了阳光,就立刻公开,自证清白。没有通知就公开财产,没有一个人会说你是违法、违规、违纪公开的…… 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财产公开制已是大势所趋。上下不要互踢皮球,一方面上面的通知要有一个时间表,一方面下面要有行动,人民的‘通知’响彻着中国大地。” (more…)
人民的“通知”
“我认为艳星彭丹同志当政协委员没有什么问题,非常符合政协章程和政协现状。而且我还认为赵红霞同志应成为重庆市甚至全国政协委员,这不仅由于她已有的、历史性的、伟大的贡献,更在于来日方长”——这是@于建嵘的感想。
中国各地的人大政协会议陆续进入尾声,虽然也有彭丹、周星驰这样的花边新闻,但相较往年,媒体报道规模确有明显降温,且多有对会议新风的描述,按照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形式做减法,内容做加法》中的描述,那就是三个字:“简、俭、减”。
但有一个话题却也在今年激发起了持久高热,仿佛已经迫近捅破窗户纸的极限——“财产公开”。
“官员财产公开话题,这些天尤其热。昨日继续有深圳市市长许勤表态‘如有要求,愿意公开财产’,这是继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佛山市市长刘悦伦之后的第三位重量级官员。此外,广东省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也首次向媒体透露了始兴县财产公开试点的部分情况”——南方都市报欣慰之情溢于纸面。
的确,本轮对官员财产公开进程的问答攻防,以广州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带头,其实已经到了话已说尽的地步。所以,这篇社论叹息“蹒跚这许多年,难免让人感怀神伤”后,也要寄望“2013年这场轰轰烈烈的舆论热议,实不该再一次烟消云散”:“近些天的官员财产公开大讨论,一个最立笔见影的效果,可以说大大纾解了民众对改革推进的某些悲观情绪。在官员财产公开问题上的看法,从人民日报到各级地方官员,从民间呼声到庙堂会场,官民在此处的可贵共识需要加倍珍惜,容不得再辜负…… 既然形势喜人,那何妨再进一步?如果需要‘根据进展’来把握‘适当向社会公开’的火候,那么应当说,有此难得的社会共识,官员财产一步到位‘向社会公开’的火候也已经到了!”
当长江日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等还在研究着始兴标本、“房姐房妹”,坚持《官员财产“内网公示”仍是自我监督》或者《“官员财产仅公务员可查”仍然可期》时,钱江晚报已经高呼《财产公示,不等通知又何妨》:“等‘通知’,多少有点被动意味。通知真的来了,即使不愿意也得公开。既然已经表态,许市长可不可以率先垂范,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公布财产呢?我们不总是讲,工作要主动,要有创新精神,这难道不是吗?如有通知,愿公布财产。换言之,没有通知,就不公开,这想法很机械,人不是算盘珠子,拨一拨才动一动。没有通知,就不做事,当然不是。贪官受贿,上面没有通知说可以,可他们不是照收不误吗?”
中国青年报同持此论,其头版文章《官员财产公开不必等上面通知》得获凤凰网推荐。作者曹林欣喜于舆论讨论的议题已经从“要不要公开”变成“什么时候公开”,但仍叹息那些声称“上面通知一下,自己立刻带头公开”的官员,“其实是在回避问题”:“整天宣称‘执政为民’,整天把‘为了人民利益’放在嘴上,可不能一到关键问题上,就不把‘民众’放在眼里,而是唯上级马首是瞻。官员公开财产根本不必等什么通知,真想公开立刻就公开了,真觉得自己的财产见得了阳光,就立刻公开,自证清白。没有通知就公开财产,没有一个人会说你是违法、违规、违纪公开的…… 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财产公开制已是大势所趋。上下不要互踢皮球,一方面上面的通知要有一个时间表,一方面下面要有行动,人民的‘通知’响彻着中国大地。” (more…)
不雅视频
虽然新华社未发稿、人民日报未刊,但“若薄熙来案公开审理将提前3天公示”的消息还是被允许一整天刊登在五大门户的首页,甚至是头条。东方早报、晶报、云南信息报等少数都市报今晨跟进报道,京华时报还加入了对薄熙来辩护律师方的从业介绍。
西边不亮东边亮,自有重庆“深喉”可供市场化媒体发掘。
故事从前天晚间开始。以爆料不雅视频而掀翻雷政富、继而导致10位重庆官员、国企高管被免的朱瑞峰,从周日18时许起通过腾讯和新浪平台接连发布多条微博,自称遭遇重庆警察“敲门要带我走”。此前一天,他贴出人民监督网链接,指控“重庆方面出于压力,免掉了10位官员,其实是在掩盖,他们再次成功把公安部门已查证涉及淫乱视频官员的证据全部毁掉了”。
大量声援闻讯而至,指责重庆官方涉嫌报复。约2小时后,根据朱瑞峰本人宣布及其律师旁证,他已与警察达成协议,次日早晨将由律师陪同前往德外派出所。
昨天上午10时许,当朱瑞峰进入询问室后,就是其新闻发言人@王克勤及多位律师的直播时间。在这些声援者反复质问警方“不知在问什么”、强调“感觉情况异常”6个多小时后,朱瑞峰走出门外,立刻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
大河报刊出这位爆料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场景,整版大标题宣布《重庆还有至少5名官员涉不雅视频》——其实,这一指控经昨日齐鲁晚报首发、门户首页扩散后,已不再是新闻。
不过,朱瑞峰显然明白,“引而不发”就是最好的护身符。根据京华时报所刊《重庆民警来京索不雅视频遭拒》,他是以保护其在公安局内部的线人为由拒绝交出不雅视频:“昨晚5点半,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朱瑞峰走出派出所。‘我并没有把证据交给重庆警方’,朱瑞峰说。在7个小时的交谈中,重庆警方一直试图说服他将手中的证据交给警方以协助调查,称当地领导非常重视这个案子,但他一直以保护线人为由拒绝…… ‘他们并不是真要取证,因为得到了原文件他们就能通过技术手段找出我在重庆公安局内部的线人,所以我不能把U盘给他们’”。
展现了朱瑞峰对“网上有人说你别有用心”的反驳后,重庆警方的自辩亦获摘录。这份《肖烨敲诈勒索犯罪团伙专案组负责人答记者问》,昨晚22时许出现在重庆官方主办的华龙网首页。专案组在文中直接了当承认向朱瑞峰调查核实情况“确有其事”:“专案组在侦办肖烨犯罪团伙利用色情勾引、密拍不雅视频、实施敲诈勒索一案过程中,发现朱瑞峰曝光的雷政富不雅视频系该犯罪团伙成员许社卿(已逮捕)向其提供…… 朱瑞峰掌握的雷政富不雅视频系犯罪证据。朱还在网上声称,手中还掌握该案其他人的不雅视频及线索…… 朱瑞峰有义务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并提供相关证据。” (more…)
浪费可耻
总书记另一番指示获得的媒体烘托更加热烈。
从昨晚新闻联播开始,习近平此前的内参批示终于正式发布,即“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根据新华社通稿,人民日报在副题中直接摘录“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一段,并辅以“批示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强烈反响体现在今天这份最高党报上,那就是头版评论员文章《“反浪费”是一项政治任务》、读者来信《反浪费,从公款接待开刀》,以及《管好“舌尖”须各方配合》、《春节应当怎么过》等系列号召,并辅以《饭馆可供半份菜》、《高档白酒旺季遇冷》等反浪费报道。
类似@一毛不拔大师那种“私人爱怎么吃关你屁事?吃的越浪费对提高农产品价格越有好处”的经济理论,在政治任务面前可以偃旗息鼓了。其实,早在上周五,人民日报即已刊出《不能靠浪费拉动内需》回应:“当前国家提倡节俭,狠刹奢侈浪费、公款吃喝等风气,很多高档餐厅、会馆都萧条了,高端礼品也卖不动了。有人从经济学角度发问:都不消费了,国家扩大内需的大战略可怎么实现呢?提高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没错。但这绝不能为浪费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
其实,腾讯也不怎么赞同那些反调。鉴于专栏作家连岳在《中国人,你要学会少管闲事》中抱怨“不出所料,已经有媒体鼓励读者随手拍浪费的宴席了(包括私人宴请)。反对公款消费被爱管闲事的人群,悄悄扭转成侵犯他人私域了”,本期专题加以反驳——“私域要自由,光盘行动确实要注意侵权问题”,但是“对私域的事情,人们也有评价权,不能把道德评价视作‘多管闲事’”。
强调“对政府部门的食物浪费就得‘管’”以及“最重要的是防止颠倒公私”后,专题编辑刘刘彦伟结语宣布:“浪费可耻,这大概是全世界共通的价值观。光盘行动是追求反浪费这一普世价值的契机,希望这个行动能走得正确,行得有效。”
就算看到普世价值难免要皱皱眉头,环球时报也要跟上。在赞叹《反导向中国提供新的战略盾牌》的同时,今天另一篇社评就是《反对浪费是场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感慨中国发展不能停留在“暴发户”的阶段折腾:“中国人浪费已经不仅表现在酒席,中国人现在追求住大房子,开好车,有点学美国人的那一套,这些都是浪费习气升级的征兆…… 它是中国人口多资源少对我们的战略倒逼,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大文化前提…… 对官员的节约,必须有更加精细的制度设计,有严厉的奖惩措施。为让节约风向全社会劲吹,除了抓官员,还要力推从名人做起,培育与奢靡对立的新社会时尚以及新的价值取向。” (more…)
27 1 月, 2013
数风流人物,还看俊卿
只有夜猫子加网虫,才有幸第一时间听说衣俊卿先生的风流韵事。因为,那篇事无巨细到长达12万字、简直像本拙劣长篇黄色小说的情人自述,在去年12月11日的夜晚,像是一阵风,掠过中国互联网,然后在太阳升起前就消失得不知所踪,只留下江湖传说。
就在最资深的政治八卦爱好者都快要忘记时,“有关部门”唤醒了记忆。昨晚18时许,@新华视点发布消息:“据有关部门证实,中央编译局主要负责人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适合继续在现岗位工作,已免去其中央编译局局长职务,贾高建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
这下全都想起来了。对这则人事变动的全力以赴转发扩散可以证明,那些商业门户和媒体微博账号的编辑们很可能都看过12万长文,至少是概要版。就算是一时不明就里,此时也自有志愿者愿意提供链接,富有经验者抢救下来的文档记录,在过去一个月里隐藏散布于中国互联网的各个隐蔽角落,只需暗号即可召唤。
一个月前,正是十八大后网络反腐的黄金时段,因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而掀起的网络轰动尚未平息,这个更加富有眼球效应的故事就随之到来——性、高官、女博士。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衣俊卿小n实录》,12万字,以天涯论坛为起点,在12月11日深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散布至各大微博论坛。
署名者常艳,自称是山西师大副教授,34岁,因欲报读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并留京工作,在2011年3月以一万元为见面礼而结识衣俊卿局长,当年末两人开始发生婚外情,但因工作安排不顺并发现局长还有其它“小秘”,她怒而发帖。
说起来,这12万字实在冗长,不仅有大量短信原文抄录,还随处可见两人理论研究领域名词,从马克思当代价值到恩格斯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方哲学体系。但常艳总算贴心,虽然讲完12月3日故事后宣布“封笔”,但她还是提供了一个附录:《爱爱的时间、地点》。
这算是给那些深夜追看者最好的福利了。这份附录详细列出了衣常二人17次开房偷情的时间和地点,从2011年12月11日直至2012年11月16日。
文字如此情真意切、过程如此细致入微,再加上那些显然不是伪造者轻易能写出的理论术语,由不得围观人群不信。自有好事者将文中所述与衣局长公开行程相对照,发现确实一一吻合——于是,这位以研究马列著作为主业的理论工作者瞬时告别“深藏功与名”,转为“天下无人不识君”。 (more…)
抢票神器
春运火车票是中国人的公平课经典教材,三个章节分别是站票站价、倒卖车票,以及最新的抢票软件。
前两章激发的热议尚未散尽。上周五,人民日报《给半价站票算算账》宣称“这么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昨天,南方都市报又在《佛山壹周》封面引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新浪微访谈时对那对小夫妻的声援:“这个案件是错案,警方此举是为保护那些代办点市场,是在保护垄断。建议警方应当尽快放人。”
但此时,第三回合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到电脑屏幕上,恰如其名,猎豹一般。而且,因为影响每一个人的春运回家路,故而讨论更加热烈,成为连日来各媒体聚焦重点,并荣登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首——“抢票难引网友神吐槽”。
不过,回到1月14日,当@猎豹浏览器以“抢车票,用猎豹”为标签给自家“史上最强大抢票工具”预热时,只有寥寥两位数以内的转发。一天以后,这家IT厂商的欢乐时刻就来了,建立在被调用程序的GitHub.com的痛苦之上:多个科技账号发布消息,称因为猎豹浏览器抢票插件带来洪水般的访问,导致这家全球最大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服务器被拖垮。
宕机是最好的广告。在火狐、360、搜狗等迅速跟进推出类似产品的同时,对抢票软件浏览器是否公平的微博论战立刻升温,支持者和反对者水火不容、互相嫌弃,指责对方“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屁股决定脑袋”。而1月18日铁道部约谈金山网络要求立刻停止抢票版浏览器的消息传来后,非但没能降低争吵声,反而掺入了有关“铁老大”的爱恨情仇——这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场开放与垄断、进步与落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
毫无疑问,高举科技造福人民旗帜的领袖就是开复老师。早在约谈之前,他就直言“核心问题是12306做的太差,才有抢票问题”;18日早晨,得知媒体报道得知铁道部叫停各类火车票“抢票助手”后,他当即带领程序员们发动逆袭,“不如让淘宝或金山(或任何互联网公司)重新做一个12306吧”;次日一早,得知工信部响应铁道部投诉、叫停浏览器抢票插件后,更是连声反问:“12306本身为何投资数亿但还不做好,导致这个问题?12306为何不自己用技术手段解决,要诉诸工信部?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插件犯了什么法律法规?如果每个部委都可以随时‘叫停’插件软件,以后互联网如何发展?谁敢投资?” (more…)
笼子、老虎、苍蝇
继上任见面会致词、“中国梦”宣言之后,现任最高领袖习近平昨天有了第三篇耀眼的讲话,那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简直像是奥巴马就职典礼上才能有的口吻。
绝大多数时事报章今晨均将此言定作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通稿的头版大字标题,或者是另一句同样响应广泛关切的话:“老虎”“苍蝇”一起打。
把“笼子”说呈于头条,京华时报忍不住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先见之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笼子’?京华时报在去年12月17日题为《将公权力赶进法治的笼子》的评论中,对‘笼子’作了形象表述:‘被笼子束缚着,伸手就不那么自由。笼子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伸手就有被群众敲打的可能。’‘笼子打造好了,就有一个让笼子成为刚性的问题。纸糊的,权力一挣就脱。’”
以习近平所强调机制为据,这篇《什么样的笼子才能关住权力》强调“腐败之所以出现‘一把手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当权力天生就有容易腐败的特性,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权力尽可能地从不必要存在的地方退出,也就从根本上减少了权力寻租的机会。”
但要说起提前宣扬“笼子”论,恐怕哪家都比不上南方系。虽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头版标题里没有这个关键词,但自有社评代言,而且是更进一步的《把权力关进笼子,把权利放出笼子》:“目前中央领导人对于反腐问题,在认识之清醒、重视之程度、直面之勇气和推进之措施4点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对于进行政治改革而言,时间的流逝是极端残酷的,要获得民众的信任,就需要勇于和时间进行博弈。因此,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的讲话看,中央已经具备壮士断腕的决心,高层狠抓廉政铲除腐败土壤的大旗已经高高扬起……如果说‘把权力关进笼子’作为一个政治目标,那么‘把权利放出笼子’就是一条具体实践路径:通过释放公民监督的权利,通过高层的不断施压,作为世界公认难题的腐败问题,才有被真正攻克的可能。”
回顾习近平2个月6次公开谈反腐倡廉的高频率,第一财经日报提醒一些实名举报案件“虎头蛇尾”甚至“无尾”,强调外部监督来自司法系统、新闻媒体以及每一个公民;齐鲁晚报除了模拟“廉”字铁笼栅栏关住公章外,亦以《权力进“笼子”,权利才能扬眉吐气》补充说明:“可以约束特权的最大的笼子其实就是在宪法中已经确立的价值标准和制度。以制度约束权力,具体而言就是以每一个个体的权利来约束权力……公民对国家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媒体的监督得以实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