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31 1 月, 2013

房氏家族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15 下午

  有感而发是因为《山西“房媳”事件越揭越丑》。这句来自@新华视点的斥责,连同调查稿件《追问“房媳”事件:举家造假有无底线?》,昨晚一经发出,即获获媒体广泛刊用。
  “假户口、假年龄、假失业证、假录警手续…… 山西运城‘房媳’事件越揭越丑,各种‘造假’令人眼花缭乱”——见多识广的新华社记者都满腹狐疑,“一问假户口变脸:‘张彦’变‘冬岩’”、“二问‘假证明’投资购房:在职还是失业”、“三问监管:系列造假仅受‘警告’了之”。
  中国青年报把这篇电稿刊在头版,并补充最初爆料人高勤荣对@平安北京“未发现有不符合我市户籍管理规定的情形”的反驳:“北京市公安局的解释存在很多疑点。不过,张彦户口问题只是相关事件的‘引子’,还有很多腐败问题线索需要调查。现在,官方处理此事就像‘挤牙膏’,举报一点,就通告一点,难以服众。应该下大功夫好好查查背后的贪腐问题。”
  《“房媳”举家造假背后几多腐败?》,这是新京报由作者魏英杰在追问,并获新浪推荐。不过,要打的“苍蝇”还多的是。就在《山西“房媳”凭虚假就业证明获北京户口》的上面,是《“房姐”违规办户口,北京4人被刑拘》。这是来自公安部昨天发布的消息,称经北京、山西和陕西三省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涉嫌为陕西房姐龚爱爱违法办理户口的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4人曾为公安民警。
  根据新京报引用的分析,龚爱爱违规落户有可能是走了北京“人才引进”的渠道,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户籍改革研究专家王太元更是直接了当表示:“只要是违法办户口,什么渠道都可能,一个民警就行。”
  关于“房氏家族”普遍拥有的多户口,连日来已有评议者连篇累牍。晶报昨日分析《附着在“第二户口”上的“福利”》之际,人民日报也已提醒基层干部《严查“户多多”,莫忘“户漏漏”》。第一财经日报今晨更宣布,自家记者已经从“房姐”拥有非法户口的山西临县发回见闻:“特权者违法办理多个户口相当容易,反映了部分地方基层户籍管理半失控的现状…… 违法办户口已经成为当地一些民警违规赚取外快的一种手段。另据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将难以解释的财产转移到非法户口名下,以应付纪检部门所要求的财产申报。”
  房姐果然神通广大,看着级别像只“苍蝇”,查到现在俨然是头“老虎”。昨天,源自法治周末的《陕西房姐用行长身份经商,4家公司投资逾10亿》即为门户齐荐。根据文章定义,网络、传统媒体以及国家权力机构的强势介入,让一起有可能成为“史上最严”的“扒粪”事件正全方位展开:“隐藏在龚爱爱背后的灰色影子‘龚仙霞’,已被查实坐拥12套各地房产、4家动辄以上千万元资金进行虚假注册的公司,而虚假公司所拥有的多处庞大投资的地产、矿产等项目,也一一浮现。在一次看似聪明实则糊涂的正面回应后,龚爱爱和公众玩起失踪,任由她的灰色影子龚仙霞,在媒体看台面前悠然独舞。”
  把新华社对“房媳”全家都造假的揭发放在头版,南方都市报求诸制度之道,发表社论《反腐立法,期待广东先行先试》。比起三天前的《官员财产公开:请珍惜这一轮的讨论成果》,心情更紧迫了:“但假设一浪高过一浪的舆论最终只是推出了一些临时性的表面措施,甚至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那么即便体制内的官员再大胆,舆论的呼吁再激进,两者呼应的结果也无法留下值得后世称道的制度遗产……
  此一轮反腐讨论延续至今,最值得期待的结局还在于官员态度和舆论呼声都能落到地方制度的启动与创新上。我们也希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广东的政治改革能够与经济改革一样,都走在全国的前面,成为改革的样板。”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