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3 月, 2016
2016-03-23乡下随拍
22 3 月, 2016
2016-02-25摩旅三秦大地行之法门寺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法门寺地宫的发现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
16 3 月, 2016
潘毅: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工人状况调查
摘要:作为这些国有企业的真正经济主体,在企业发展和改革道路的选择 上,矿工们却无法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的身影甚至无法走入公众的视野,此后的命运无论是回归国家还是抛入市场,他们也只能被动地承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有当矿难发生,人们才会关注煤矿工人,他们似乎早已成为被历史遗忘的“沉默多数”。近年来一系列矿难事故的发生,使我们不难想象煤炭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漆黑一片的矿井、满脸煤灰与汗水。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发电、取暖以及各种化学材料的提取,都离不开煤炭。因此,无论在近代史上还是今天,煤矿工人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除了媒体对矿难的新闻报道之外,无数在矿井的黑暗中艰苦工作的煤矿工 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却被忽略了。
金融危机后,对煤炭等国有企业的抨击不绝于耳,有针对性地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市场主义,即认为只有市场才能实现货币、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①,强调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主张依靠自由市场,通过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打破垄断,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加公平的竞 争环境②;另一种则是国家主义,认为国家或政府是一个具有相当理性与认知能力的自由行动者③,能够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实现较好的产业绩效④,所以 强化国家控制,进一步干预甚至垄断基础行业⑤,如煤炭、电力、石油、钢铁、铁路等。然而,作为这些国有企业的真正经济主体,在企业发展和改革道路的选择 上,矿工们却无法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的身影甚至无法走入公众的视野,此后的命运无论是回归国家还是抛入市场,他们也只能被动地承受。
一个省级大矿的煤炭工人生活缩影
双鸭山矿区,一个长期无人问津的矿区。矿区小城不大,几条一千多米东西走向的马路横向铺开,排列在两边的是一幢幢20世纪80、90年代建起来的5 层宿舍楼,属于典型的老国企工人生活社区。小城东西两侧有两个较大的棚户区,住着1657户,共4411人。一座公园坐落在小城中间。宿舍楼、棚户区、公 园、学校和几个小商铺,承载了矿区工人所有社会再生产。
矿区共有三个矿井,最大的建筑是办公大楼,矿区办公楼前,一座写着“矿工万岁”的石碑俨然耸立。旁边疏落着专家培训楼、招待所、三个矿井工作间、煤站等,工人每天都在这些地方忙碌着。经过20多年的开采,现在井面已经深至700米至1200米。矿区鼎盛的时候,有近7000名工人。如今,产量减少, 矿区职工已不足5000人了。工人告诉我们,矿已挖至第三层,再过20年这个矿就会挖空了。
2013年7月下旬,我们对龙煤集团煤炭工人状况进行了调研。龙煤集团成立于2004年,整合了黑龙江4个煤城的41个国有重点煤矿。现有员工26.6万人,是黑龙江省属最大国有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它下设9个分公司,包括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
在煤炭工人的生活中,必须每时每刻面对工资低、工时长、压力大、工伤频发、职业病隐患等大大小小的挑战。在这个充满着挑战与生命力的东北小城,这里鲜活的经济生活、充满动力的劳动情景和工友间情同手足的深厚感情,使得任何一个主流经济学家的数字与图表都显得苍白无力。“经济”何尝是经济学家的专有名 词,它原来富有的人情社会和文化意涵,早已在专业化和精英化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剥落,也使得劳动者作为真正的经济主体一天一天地消逝。脱离了主体,经济 发展的话语就算再精美,也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在做经济学研究时,往往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认为经济学说无贫富之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看待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带上自身的阶级色彩,其实经济学说本身也是带着阶级色彩的。这一点,恩格斯早已指出:“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随着它的 出现,就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官许的欺诈方法、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来代替那简陋的非科学的生意经。”⑥恩格斯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发 财致富”的科学,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学说。
对于这样的经济研究状况,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穷人经济学”。他曾明确指出,“虽然经济学家们已经对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作了大量研究,但在经济学 中却仍然缺乏带有理论色彩的贫困问题的专门研究······经济学家没能形成一种理论以指导贫困状况的经济组织和分析工作。”⑦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家将研究的重点放 在资本扩张、经济指数增加这些领域,他开始注意到经济发展中的人,特别是底层的穷人。他的“穷人经济学”不是一种经济学说,而是一种价值取向。 (more…)
15 3 月, 2016
中国经济下行将导致的后果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成为一个难以扭转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工业产能大量过剩、对外出口显著下降、“僵尸企业”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倒闭、资本外逃有增无减、失业人数快速增加等。
最新的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在增长下滑的同时,通货膨胀开始发威。这种被称为“滞涨”的经济增速下滑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现象最令政策制定者头痛,它显示经济困难的顽固性,也意味着政府手中的政策手段越来越少。
为了应对经济困难,在多项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以至于下一个年度的财政赤字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今天出现的经济困难有多重原因,既有世界市场变化对中国作为出口大国的负面影响,也有长期累积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矛盾,更有当前的政策制定者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错误。
无论导致今天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将不得不面对经济困难所来带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在中国,这些影响是多层次的:第一个层次,由企业倒闭和大量失业所带来的社会动荡;第二个层次,以危机应对为导火索的民众和政府之间、地方和中央之间、中央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第三个层次,中国政府所依赖的所谓“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破产,从而引起对现行的政治经济管理制度的全面质疑。
第一个层次的影响已经显现。在“两会”之前和期间发生的黑龙江煤矿工人和广东钢铁工人的大规模示威的报道引起广泛的关注,其实类似的示威在中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些事件显示,中国经济下行首先冲击的是新近的失业人群和那些即将倒闭的企业里的领不到工资的人群。 (more…)
13 3 月, 2016
2016-03-13悲催的浪门之旅
8 3 月, 2016
2016-02-25摩旅三秦大地行之灵台县巍巍古灵台
逛完安口窑后继续骑毛驴经崇信直奔灵台县。路况相当的给力,傍晚时分抵达灵台县城。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北接陇塬,南依岐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夏商起,灵台县境内先后建立密须国、密国等方国,秦汉以后又设三水、鹑觚、朝那、良原等县,直到唐天宝元年才因古迹灵台而得名灵台。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义分古鹑觚县东南部置灵台县,灵台县名首见于史册。千百年来,文王伐密筑灵台祭天的历史典故代代相传,而古“灵台”被誉为“神州祭天第一台”而名扬天下。
说到灵台,不得不提密须国,密须国乃黄帝后裔姬姓而出。乃父系氏族公社一方人在黄河流域,渭水流域,泾水流域,黑水流域(今甘肃灵台达溪河),漆水河等流域繁衍的远古人类。后经夏商二朝,于商末正式受纣王之封。因密城密山而名,御名“密须”。密者:宝也。须者:寿也。意为:“国强富贵长寿,日月争辉相映”之意。因此密须国是父系氏族公社到商末周初的奴隶制商属西陲独立王国。
古灵台相传为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后所建。远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末年,商纣王残暴无道,宫内沉迷酒色,朝廷宠信佞臣,听信谗言,朝中忠信之臣,尽皆弃而不用。使得朝政荒废,天下民不聊生,四方诸侯纷纷背叛。商纣王听信崇国(今沣河西岸)诸侯崇侯虎的谗言,将西伯侯(陕西省岐山县北,过去人们称西岐)姬昌(即周文王)拘禁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监狱。最终在周的诸位大臣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西伯侯出得监狱。西伯侯回到故土西歧,在军师吕公望(即太公姜子牙)等的帮助下,改称为王(后人称为周文王),积极准备复仇灭商,修德进贤,施仁政于民,广交诸侯,网罗人才,发展壮大实力。周国先后臣服了周围许多小国,然后出兵讨伐崇国,杀死仇敌崇侯虎,并在崇国故址上营建新都—丰邑,同时将周都由西歧地迁于丰邑。关于周文王灭崇国建丰邑这一事件,在《诗经》中有《大雅·皇矣》和《大雅·文王有声》分别有这样的记载:“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和“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即伐于崇,作邑于丰”。周文王之灵台就在营建丰邑时所修建,距今约三千多年。在修建灵台同时,并引注沣水以建灵沼(养鱼、龟等水产之处),灵囿(养鹿、等动物之处),加上灵台合称为“三灵”(灵台、灵沼、灵囿)。灵台的建造表示一个国家机制完善,灵台的功能据各种史料记载是一个集观察天候、制定律历、于民施教、动员战争、占卜大事、庆祝大典、会盟诸侯等的一个多功用场所。当时的天下诸侯,臣服周国的有三分之二,足见天下诸侯和百姓对周国的信任。
在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大雅· 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租共”、“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等记述,现灵台上反映文王伐密筑灵台祭天的精美壁画,为我们今人还原了当年“灵台祭天”的雄宏场面。商周时期,地处今灵台境内的密须国与尚未灭亡的商朝继续保持着牢固的宗主关系,它不仅拒绝附周,还经常制造事端,侵扰附近方国,阻挠周与其它方国建立同盟关系。这无疑是周人灭商战略计划中必须排除的一个障碍。周文王受命三年(公元前1057年)正月,整顿兵马一路西进,一举灭掉了密须国,伐密取胜后,在班师回西岐的路上,途经荆山之麓(今灵台县城)时,打破商朝只有天子才能祭天的规定,在这里筑台设坛,举行了一次十分隆重的“军礼”祭祀,以祭天以昭德以服民以宣誓,拉开了向商纣戟的序幕,这就是“灵台祭天”。
为了进行这项祭祀活动,他们驱使密须国的大批奴隶赶造了一座祭坛,称作“灵台”。而《诗经·大雅·皇矣》中则记载着关于西周文王以民力修建灵台时,平民百姓欢乐而顺从之场景,其诗曰:为:“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之来”。意思是说,建造灵台时,文王为了节制民力,要求营造速度不要太快,但是百姓都踊跃前来,奋力劳作,不到一天时间就筑起了灵台,显示了百姓对文王的高度拥戴。文王也被百姓的热忱所感动,说百姓这样高兴地修筑祭坛,是神灵的保佑,祭坛应叫做“灵台”。 (more…)
7 3 月, 2016
2016-02-25摩旅三秦大地行之“陇上瓷都”华亭安口窑
在甘肃省华亭县东部的陇山深处,有一座千年古镇,旧称安口窑,今名安口镇,是甘肃四大古镇之一。历史上,这里陶土、坩坭、煤炭资源丰富,累朝累代广开窑口,全国各地逃荒避乱的陶瓷艺人常常来此安家立口,烧造的日用陶瓷闻名西北大地,流传千家万户,“安口窑”之名即由此而来。
追溯安口窑的陶瓷烧造史,可谓沧海桑田,几度兴衰,令人感叹。据史料记载,安口窑陶瓷烧造业兴起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宋元时以烧制黑瓷“铁锈花”和青瓷为主,技术逐渐成熟。至明代以炼制颇负盛名的青花瓷为标志,实现了技术上质的飞跃,从而携“陇上窑”之美名跻身全国名窑之列,达到鼎盛期。明清时以烧制黑、白陶为主,至明末清初趋于衰落。后来到晚清至民国末年的100余年间,由于战乱频仍,全国各地的瓷工艺人纷纷流落安口,不断带来新技术、新工艺,于是安口窑陶瓷业再度兴起,盛时瓷窑多达50余座,瓷工3000多人,产品90余种,年产量700多万件。解放后瓷窑收归国营,先后办起了陶瓷厂、电瓷厂,瓷工最多时达到20000人,产品远销西北各地,成为寻常百姓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改革开放后因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经营不善而再度衰落,虽经2002年停业改制等几番折腾,最终还是于几年前以彻底倒闭歇业而告结束。
我怀着拜谒的敬意,2016年2月25日走进了位于安口北边山坡上的窑头镇。在安口窑的一些小巷,每一家每一户的围墙乃至猪舍厕所的墙,几乎全是用瓷器围砌的,当然这些瓷器都是缸罐之类的一些次品或者废品,这种围墙不怕风吹雨淋不说,在阳光灿烂的晴好天气,色彩斑斓,光华灼灼,又是安口窑的一大奇观。
安口窑虽然地界狭小,位置偏僻,但却是一个与陶瓷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一个产生过历史名窑——“陇上窑”的所在,一个曾经堪称“陇上瓷都”的小镇,然而现如今,竟连一块瓷片也不能生产了。这不仅对于下岗失业的数千陶瓷工,既便对于我辈稍有一点安口窑情结的外人而言,也实在是一个不愿看到的结局。
怀着对安口窑陶瓷业的忧患与不平,举步来到小镇北侧汭河对岸那片解放初期的旧瓷场。看到昔日轰轰烈烈的烧造之地,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座形似废墟的陈旧村落,爬跨在陡峭的山坡上,呈现出一派破败萧条的荒废气象。只有高高垒砌于墙头檐角的残缸废罐,巍然林立,恰似一张张着了釉彩的名片,在向人们表白这里曾是一处规模不小的瓷作之场。我久久地徘徊在那些缸罐垒砌的墙角檐下,记录所见情形,体察古之瓷工辛劳烧造与今之后人垒砌屋墙的不同心境,深味于人类器用文化的兴衰断续与沧桑流变。不禁测想,陶瓷之于中国,亦如陶瓷之于安口。陶瓷既能与中国同名而同在,安口窑就一定会有三度兴盛的时候。但愿目前的歇业倒闭并非最后的结局,而是走向更高一级的兴盛的开始! (more…)
6 3 月, 2016
房疯疯—最后的疯狂
最近中国楼市又疯了。
2月,上海的住宅成交金额前50名之中,只有8个楼盘的均价低于3万元/平方米。两个月之前,上海的平均楼价还仅约2万元/平方米。南京、杭州、苏州等核心二线城市紧随其后频现排队疯抢的购房热潮,“日光盘”层出不穷。深圳,则刚刚经历过2015年全年房价涨幅超过48%的疯狂!
过去两年,在经历了过度开发之后的中国房地产业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从2010年的1.06亿平方米直线上升至2015年的4.5亿平方米。但同时房地产景气指数却一路下滑,从2010年的102下滑到2015年的93.3。
在总体经济一路下行的情况下,经济学家马光远在2015年底发表的一篇题为《2016年,这几个城市的房价会大涨》的文章中判断:2016年中国经济的总体温度仍在寒冬,而房地产是否稳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胜负手。基于此,政府对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力度将超乎想象,在帮助农民工买房的同时,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还将包括首付回到20%、营业税、个税、契税的完全减免、政府回购、公积金扩容以及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等。
马光远坚称,政府一定会救市:“100%会救,1000%会救……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真爱,那一定是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爱!”
不出所料,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密集推出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
2月2日,央行出台首套房的房贷政策,不限购城市的房贷首付从3成降至2成;2月17日,央行再次发布消息,上调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2月19日又迎来营业税、契税的减免……政策利好刺激不断。 (more…)
2016-02-24摩旅三秦大地行之庄浪云崖寺
在会宁加油,93号5.33,发改委说了是地板价了,鄙视一下。
苹果之乡静宁路边的苹果树,是一道风景
云崖寺景区里高山出平湖,山青水秀。先看景洗心。
山道上唯见落叶满地,并无其他游人。行到水穷处,云崖寺石窟就在崖上。峭壁之上,洞分三层,一共有窟龛十九处,石刻造像十三尊,泥塑七十二尊。现在能看到的造像分布在第二层。第三层为精华所在的编号第六窟和第七窟,事先知道这一层不开放,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失落。
上到第二层,首先看见的是编号第四窟,这是一个敞口的浅龛,内为一佛二菩萨的一铺三身像。中间主佛的佛头为后补。
两胁侍菩萨基本完好,岁月侵蚀之下,表面风化粗糙不平。二菩萨姿态相似,均戴宝冠,冠两侧下垂宝缯;一手下垂,一手于胸前持花。长眉细目,嘴角含笑,亲切可人。
当我们说起云崖寺石窟的时候,实际上是指以云崖寺石窟为主体,包括了周边红崖寺、朱林寺、大寺、西寺等等多处小石窟在内的石窟群。时间已经不允许一一遍访这些石窟了,但是朱林寺肯定不会错过。因为它就在景区入口。
在这座有几分类似麦积山的山体上,分布着五座洞窟,其中一座内有造像,即编号一号窟(下图的中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