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楼市又疯了。
2月,上海的住宅成交金额前50名之中,只有8个楼盘的均价低于3万元/平方米。两个月之前,上海的平均楼价还仅约2万元/平方米。南京、杭州、苏州等核心二线城市紧随其后频现排队疯抢的购房热潮,“日光盘”层出不穷。深圳,则刚刚经历过2015年全年房价涨幅超过48%的疯狂!
过去两年,在经历了过度开发之后的中国房地产业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从2010年的1.06亿平方米直线上升至2015年的4.5亿平方米。但同时房地产景气指数却一路下滑,从2010年的102下滑到2015年的93.3。
在总体经济一路下行的情况下,经济学家马光远在2015年底发表的一篇题为《2016年,这几个城市的房价会大涨》的文章中判断:2016年中国经济的总体温度仍在寒冬,而房地产是否稳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胜负手。基于此,政府对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力度将超乎想象,在帮助农民工买房的同时,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还将包括首付回到20%、营业税、个税、契税的完全减免、政府回购、公积金扩容以及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等。
马光远坚称,政府一定会救市:“100%会救,1000%会救……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真爱,那一定是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爱!”
不出所料,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密集推出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
2月2日,央行出台首套房的房贷政策,不限购城市的房贷首付从3成降至2成;2月17日,央行再次发布消息,上调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2月19日又迎来营业税、契税的减免……政策利好刺激不断。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简称“降准”)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这是2015年10月24日以来首次全面降准,之前降准大都是下降0.25%,小幅多次下调,这次一步到位下调0.5%,“放水”的力度之猛超过预期。按标普测算,0.5%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约为6000-7000亿。
如此天量的资金会流到哪里去?无非是实体经济、股市和楼市。但同样来自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随着过去几年中国实际GDP的持续下降,中国实体经济收益下降明显,上市非金融企业的投入资产回报率已由2011年的9%下降至5%左右。与此同时,房价上涨的一线城市所在的商业银行,则大幅度增加按揭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以2015年为例,深圳、上海和北京按揭贷款分别新增2135亿、1540亿和1373亿,总和就占到去年新增总按揭贷款的19%,也占到全国总新增贷款规模的近5%。
以上数据足以说明,放量资金以按揭贷款的方式流入了楼市,并带来金融杠杆的放大。
同时随着今年2月份央行推出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由原来的3成降至2成的救市政策,这也意味着相当于购房者可以用5倍杠杆购房,加上期间许多房屋中介和地产商联合银行向购房者推出的首付贷、税费贷款等多种小额贷款服务,进一步加大了购房的杠杆比例。
目前存款和房产投资仍然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投资理财方式,其中存款占比为40%,地产类投资占比35%,其他如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总额相加亦不足20%。这一数据体现出中国过去十余年以房地产主导的经济发展形态,也体现出中国居民务实保守的投资理念。
去年开始,股票市场一路走低,新年开局又接连经历黑色熔断机制调整,加上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离岸汇率双双大跌,多重市场波动加剧更是引发中国投资人群尤其高净值人群对新一年财富保值增值的担忧。
强烈的资产配置需求和实体经济的低迷直接引发了2015年的“资产荒”。“‘资产荒’并非缺乏资产,而是相比前几年,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找到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进行配置”,在中国政府一系列楼市利好政策的助推下,房地产便又成为投资者再自然不过的投资选择。
一直以来,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的。而这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一种无力感。是一种在巨大漩涡中,你想抽身又不敢,只能随波逐流,任人宰割。我第一次体会到,国家政策的改变,对一个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洗劫。接二连三的毫无规律的新政,可以让几代人的资金灰飞烟灭。并不是你有钱握在手里,就高枕无忧,一个政策的改变,立马让你深陷泥潭。这种因为大环境的突然转向,花钱依然买不到自己心仪东西的无力感,令人心酸。第一次感受到了人制的可怕,没有章法,没有制约,只是根据形势随意变化规则。人民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只能被动应对。这是否就是中国人向来没有安全感的原因,无论什么东西,即使掌控在自己手里,也可能因为一朝一夕的大环境,一无所有。
它给我灌输了投机倒把的种种好处。一直以来,我同样相信,努力工作才是人生最大的切入点,可是,当我看见只比我大5岁的年轻人,因为早买了几年房子,就已经积累到了很多小企业几年的业绩。5年后,人与人财富和生活质量的最大差距,竟然不是因为工作努力的结果,而是房子!谁在历史的洪潮中及时出手,谁就坐享其成。和很多搞科研的人聊房子,大家一致认为,这么努力的工作,依然是在生活线上挣扎,而如果一旦抓住了某个机会买到合适的房子,胜过奋斗几十年!真是找不到努力为国家奉献的动力!当房子给年轻人造成这么大的浮躁心理时,我不知该如何评价。
它让我看到了奇怪的社会分层,以房分人,用房产进行的阶级固化。在这场浩劫中,我体会到了普通小市民在底层的挣扎。最上层占有最多房地产资源的人最有话语权,因为他们可以随意变卖房产,并没有其他压力,而且他们可以操纵一些暗处的套现或者其他不为人知的资金积累。而下一层需要换到这一层的买方,则受到制约,如果上层业主涨价,他也只好被动涨价,再下层的买方受到上面两层卖家的制约,已经有些无力感,再下层的买方,基本是任人宰割,而那些努力工作,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靠自己攒钱的年轻人们,连任人宰割的机会都没有!何其悲哉!在一线城市,不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竟然可以因为一个房子,将社会分层,这是我从来没有深入想过的事情。一部分人掌握了大量地产资源,并用此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期间并没有实业支撑,而很多人,在事业和实业中奋斗几十年,到头来因为没有掌握良好时机,过着与付出不成比例的生活。课本上教育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一线城市,蜗牛的背壳——房子,俨然成为第一生产力。
6 3 月, 2016
房疯疯—最后的疯狂
房疯疯—最后的疯狂已关闭评论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