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殿大雄宝殿,始建于清代,三开门两进单檐硬山顶建筑,明间3.2米,边间2.4米;一进1.3米,二进6米,面积58平方米,主供三大菩萨。
寺内存有清代铜观音像一尊。通高28厘米,底座椭圆形,长12厘米,俯仰莲座,观音盘座于莲花之上。
该寺始建于清代,现存建筑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维修。该寺对研究当地宗教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载重阳山圆通寺修建于明代隆庆年间,由邑人栗在庭出资兴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栗在庭,会宁东关人,明隆庆戊辰科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寻升吏、户两部给事中,后调山东佥宪,继任湖广左参议,擢山东参议,累官至河南布政使,在前往河南赴任途中病倒,即告病回乡,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我猜想,栗在庭出资兴建圆通寺,大约是在他告病还乡之时,传说始建之时,正值金秋九月,又恰逢重阳佳节,于是将开山时间定于九月初九日,并命其山为“重阳山”。山上寺院为“圆通寺”。寺院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众云集,历史上曾有僧团管理。晚清及民国年间,因战乱频繁,圆通寺几经毁灭,后又数度重建。“文革”期间,圆通寺残遭毁灭,仅剩断垣残壁。“文革”结束后,群众自愿集资赞助重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的圆通寺已经初具规模。
会宁乡下寺院不少,但常常有寺无僧,但重阳山则不同,这里不但有常住僧人,而且来此修行的居士亦不下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