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17 1 月, 2015

20150115骑行会宁县柴家门乡北二十里铺村张湾社重阳山圆通寺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00 上午

  重阳山圆通寺位于会宁县柴门乡二十铺村张湾社内重阳山南坡山麓,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正殿大雄宝殿,始建于清代,三开门两进单檐硬山顶建筑,明间3.2米,边间2.4米;一进1.3米,二进6米,面积58平方米,主供三大菩萨。
  寺内存有清代铜观音像一尊。通高28厘米,底座椭圆形,长12厘米,俯仰莲座,观音盘座于莲花之上。
  该寺始建于清代,现存建筑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维修。该寺对研究当地宗教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载重阳山圆通寺修建于明代隆庆年间,由邑人栗在庭出资兴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栗在庭,会宁东关人,明隆庆戊辰科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寻升吏、户两部给事中,后调山东佥宪,继任湖广左参议,擢山东参议,累官至河南布政使,在前往河南赴任途中病倒,即告病回乡,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我猜想,栗在庭出资兴建圆通寺,大约是在他告病还乡之时,传说始建之时,正值金秋九月,又恰逢重阳佳节,于是将开山时间定于九月初九日,并命其山为“重阳山”。山上寺院为“圆通寺”。寺院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众云集,历史上曾有僧团管理。晚清及民国年间,因战乱频繁,圆通寺几经毁灭,后又数度重建。“文革”期间,圆通寺残遭毁灭,仅剩断垣残壁。“文革”结束后,群众自愿集资赞助重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的圆通寺已经初具规模。
  会宁乡下寺院不少,但常常有寺无僧,但重阳山则不同,这里不但有常住僧人,而且来此修行的居士亦不下百人。

(more…)

20150115骑行会宁县柴家门乡北二十里铺村张湾社重阳山圆通寺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00 上午

  重阳山圆通寺位于会宁县柴门乡二十铺村张湾社内重阳山南坡山麓,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正殿大雄宝殿,始建于清代,三开门两进单檐硬山顶建筑,明间3.2米,边间2.4米;一进1.3米,二进6米,面积58平方米,主供三大菩萨。
  寺内存有清代铜观音像一尊。通高28厘米,底座椭圆形,长12厘米,俯仰莲座,观音盘座于莲花之上。
  该寺始建于清代,现存建筑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维修。该寺对研究当地宗教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载重阳山圆通寺修建于明代隆庆年间,由邑人栗在庭出资兴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栗在庭,会宁东关人,明隆庆戊辰科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寻升吏、户两部给事中,后调山东佥宪,继任湖广左参议,擢山东参议,累官至河南布政使,在前往河南赴任途中病倒,即告病回乡,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我猜想,栗在庭出资兴建圆通寺,大约是在他告病还乡之时,传说始建之时,正值金秋九月,又恰逢重阳佳节,于是将开山时间定于九月初九日,并命其山为“重阳山”。山上寺院为“圆通寺”。寺院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众云集,历史上曾有僧团管理。晚清及民国年间,因战乱频繁,圆通寺几经毁灭,后又数度重建。“文革”期间,圆通寺残遭毁灭,仅剩断垣残壁。“文革”结束后,群众自愿集资赞助重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的圆通寺已经初具规模。
  会宁乡下寺院不少,但常常有寺无僧,但重阳山则不同,这里不但有常住僧人,而且来此修行的居士亦不下百人。

(more…)

16 1 月, 2015

20150115会宁县柴家门乡二十里铺汉墓群探险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55 上午

  北二十里铺汉墓群位于柴家门乡二十里铺村,三处古墓28冢(zhong)(多有盗洞)。一在二十里铺村南400米处,墓9冢,皆为半球型封土堆,墓群东依重阳山,西临祖历河,四周为耕地。曾出土陶灶、陶瓶、陶鸡等随葬品,系东汉墓葬。197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为二十里铺村寨子社东山坡处,当地人俗称古堆坪,墓12冢,封土高2-5米,底径4-8米左右。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为二十里铺村何家崖边社东山坡处,墓7冢,东山梁一冢最大,土堆高3米许,墓道被盗开,出土汉砖。
  出于用图片记录会宁历史,我们决定拍摄汉墓群,于是和影友们相约先后拍摄了四次。由于汉墓群地处二十铺东山的半山坡,我们就选择了天气晴朗的黄昏去拍摄。而且跨距三四公里,每个黄昏只能拍摄一个点。
  冬天的北方,草木干枯,山野枯黄裸露。阴山洼地略有残雪,也遮掩不住黄土的本色,整个旱塬一片荒凉。
  这次拍摄,都是不起眼的历史风景,一个个封土堆,或独立平地、山梁,或连片在山坡。有些已经很模糊是是非是,但从附近的盗洞以及盗洞旁边的砖瓦可知就是。
  为了真实的记录汉墓现状,我们搜寻着任何有价值的印迹。封土堆、盗洞、挖盗洞时运出的土堆以及残砖、断瓦、洛阳铲的探洞······
  第三次拍摄一比较大的封土堆时,发现其墓道敞开,显然是盗墓者所为。墓道为半圆形双层青砖箍窑状,有5―6深,端头似乎是一竖井,墓道里好多残砖断瓦以及尘土。为了不破坏原状,我就爬在墓道门口拍摄了一张,准备第二天带些保护工具以及照明器材,下到墓道深处以及墓室进行拍摄。
  第二天,也是最后一次拍摄,是在翻越了好多安全常识,带了好多保护工具的前提下进行的。麻绳、马灯、铁锹、手电筒、大型外拍照明灯、闪光灯、工作服、手套等。只可惜这个竖井的墓道被填埋,我们没有进入更深的墓道以及墓室。但听当地老百姓传说,这个墓道的墙壁上有壁画的痕迹。 (more…)

20150115会宁县柴家门乡二十里铺汉墓群探险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55 上午

  北二十里铺汉墓群位于柴家门乡二十里铺村,三处古墓28冢(zhong)(多有盗洞)。一在二十里铺村南400米处,墓9冢,皆为半球型封土堆,墓群东依重阳山,西临祖历河,四周为耕地。曾出土陶灶、陶瓶、陶鸡等随葬品,系东汉墓葬。197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为二十里铺村寨子社东山坡处,当地人俗称古堆坪,墓12冢,封土高2-5米,底径4-8米左右。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为二十里铺村何家崖边社东山坡处,墓7冢,东山梁一冢最大,土堆高3米许,墓道被盗开,出土汉砖。
  出于用图片记录会宁历史,我们决定拍摄汉墓群,于是和影友们相约先后拍摄了四次。由于汉墓群地处二十铺东山的半山坡,我们就选择了天气晴朗的黄昏去拍摄。而且跨距三四公里,每个黄昏只能拍摄一个点。
  冬天的北方,草木干枯,山野枯黄裸露。阴山洼地略有残雪,也遮掩不住黄土的本色,整个旱塬一片荒凉。
  这次拍摄,都是不起眼的历史风景,一个个封土堆,或独立平地、山梁,或连片在山坡。有些已经很模糊是是非是,但从附近的盗洞以及盗洞旁边的砖瓦可知就是。
  为了真实的记录汉墓现状,我们搜寻着任何有价值的印迹。封土堆、盗洞、挖盗洞时运出的土堆以及残砖、断瓦、洛阳铲的探洞······
  第三次拍摄一比较大的封土堆时,发现其墓道敞开,显然是盗墓者所为。墓道为半圆形双层青砖箍窑状,有5―6深,端头似乎是一竖井,墓道里好多残砖断瓦以及尘土。为了不破坏原状,我就爬在墓道门口拍摄了一张,准备第二天带些保护工具以及照明器材,下到墓道深处以及墓室进行拍摄。
  第二天,也是最后一次拍摄,是在翻越了好多安全常识,带了好多保护工具的前提下进行的。麻绳、马灯、铁锹、手电筒、大型外拍照明灯、闪光灯、工作服、手套等。只可惜这个竖井的墓道被填埋,我们没有进入更深的墓道以及墓室。但听当地老百姓传说,这个墓道的墙壁上有壁画的痕迹。 (more…)

15 1 月, 2015

20150115骑行会宁县柴家门乡樊郭村乔家岔石榴寺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5:42 下午

  乔家岔石榴寺遗址位于会宁县柴家门乡樊郭村乔家岔社,该寺主体建筑已全部被毁,仅余砖塔一座,位于石榴山雪山殿院内。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
  该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999年在原址依原样重修。塔通高12米,坐西面东,塔基正方形,边长8.1米,基高90厘米。塔基上四面有门厅,四角有佛塔,佛塔南北向内侧各有佛龛,龛高40厘米,中间主塔基边长2.9米,分三层,通高12米,四角小佛塔边长1.2米,高3.5米;四边门厅2.1米见方,高4.5米,塔刹为攒尖顶。
  现存有残石碑一块,上有“隆五十年”字样。院内另有边长为29厘米的方砖及部分脊兽等。该塔对于研究会宁地区砖塔建筑风格有重要的价值。

(more…)

14 1 月, 2015

20150109摩游会宁县翟所乡夏阳村娘娘庙看古怪柳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3:46 上午

  娘娘庙位于会宁县翟所乡夏阳村商马社的一个堡子内。
  庙内有一400多年的沙柳树,堪称宝物,经历历代战乱而存活下来,是个奇迹,另有一130年的侧柏,也位列会宁县古树名木录。

(more…)

13 1 月, 2015

纸醉金迷中迷失方向的“屌丝”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36 上午

  没女友、没积蓄、收入少……一群”屌丝”在中国经济起飞之际,被遗留在社会的边缘。
  北京大学及一家中国社交网站的调查显示,近72.3%的所谓”屌丝”不满意自己的处境。目前没有官方数字统计这群被边缘化的人到底有多少,但”屌丝”这个词可以套用到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
  这份于2014年9月份进行的调查显示,典型的屌丝,不论男女,一日三餐花费平均少于39元、用的是国产廉价智能手机、独身,其中37.8%感到忧郁。有工作的人当中,有68.8%每天要加班。他们很多人选择用睡眠和酒精来作为逃避手段,空余的时间大多花在网上电子游戏,同时喝着便宜的啤酒和吸约1美元一包的香烟。
  “屌丝”一词本指 “男性阴毛”,但作为俚语,它代表的是一群失败的人–一些又穷、又丑、不能下嫁的人。中国专家何诺(Renaud de Spens)甚至在他的著作《中国另类词典》的2015版本中给了这一词一个突出的位置。
  一名化名阿奇的北京屌丝,在一座50年代建成的红砖建筑里头租了一个房间。这种建筑从前主要用来安顿大批的移民,现在通常已经因破旧而被推倒重建。”屌丝就是说我们没有钱”, 阿奇说。他不久前辞去了在出版社的工作。每当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都感到莫名的忧郁;每天他都告诉自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他尝试过在网购网站淘宝做生意,但再次失败。他的幻想破灭了,也想离开北京了。讽刺的是,他住的那座建筑门外挂着横幅,上面写着”永远跟着党,实现中国梦”。
  在一个用职业、房子、婚姻定义成功的国度里,”屌丝”一词应运而生。它的反义词就是那些在中国社会阶层顶端的人:男的要 高、富、帅,女的要白、富、美。
  不过,这个词对于部分人来说,却代表它们拒绝了因经济发展而诞生的疯狂消费主义。何诺表示,自称”屌丝”的人数众多,显示了自我否定和反文化现象正在发展。”屌丝为自己并非 高级官员或富二代而感到自豪。中国人认为他们一般都不怎么干活。面对着一个他们认为已堕入’物质主义深渊’的社会,他们保留着一种’诚信和道德’。”
  不过,这一群反社会的人也遭到了反对。电影导演冯小刚曾在微博上骂自称为屌丝的人”无脑”,连官媒《人民日报》上月也批评了他们。文中指,自我诋毁这种趋势可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应该遭谴责和禁止。

12 1 月, 2015

20150109摩游会宁县太平店镇石娘娘山石娘娘庙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0:43 上午

  石娘娘庙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石娘娘山(亦称蟠龙山)。会宁县志记载,始建于明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当地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乞丐,心底很善良,人又很老实,常常帮老乞丐和小乞丐要饭。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听到有人跟他说话,他转过头一看,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在向他说话,“善有善报,你苦尽甘来了。”只见那姑娘手臂一挥,什么都没有了。紧接着,他听到有人在他耳边说:“明天一早你就背上我走,直到重得背不动你就把我放下来。”第二天,乞丐睁开眼睛四周看了看,发现周围什么都没有,一转头发现头下面硬邦邦的,起来一看是一块大石头,他吓了一跳,那块石头十分像他在梦中见到的那位姑娘,他突然缓过神来,才知道自己遇上了神仙,于是他就背上了那块石头,说也奇怪,那石头一点儿也不重,好像没有重量。乞丐就背着那块石头跨过了无数条河,翻过了无数座山。就当乞丐爬到一座山山顶时,背上的石头重的他一步也走不动了,他就放下了石像,四处找了树枝野草给石像搭了一个草棚。当晚,乞丐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石像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你会一生平安,万事如意的。乞丐知道是神仙,忙喊:“谢谢,谢谢。。。。。。”那仙女微微笑着,“要谢还得谢谢你自己,是你自己普度了你自己。”边说着边腾云去了。
  这个传说里的那座山就在甘肃会宁太平乡,联坪村和何川村的交界处,由此取名为“石娘娘山”那个草棚如今已成为一个三宫六院(据山上道士介绍)的大寺院了。据说在当地它是最高的一座山,四季朝暮云雾缭绕。

(more…)

11 1 月, 2015

秦州甘泉堡(今会宁县翟所乡西宁古城)行香寺古钟探究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00 下午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博物馆保存着一口宋钟,属国家一级文物。此钟原来是秦州甘泉堡(今会宁县翟所乡西宁古城)行香寺古钟,铸造于北宋末年的靖康元年(1126),明朝正德六年(1511)被陕西三边总制张泰(当时的会宁县在军事领域属其辖域)运往固原,悬挂于固原钟鼓楼。此钟至今(2014年)已有888年历史,其中在会宁存在了385年,在固原存在了503年。钟高2.36米,口径1.7米,重约6吨。此钟是全白银市最早最大的一口古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全钟铸有铭文436字,分布在横3层竖8列的共24个方格之内。
  上层为佛号(神号):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过去七佛、南无十方诸佛、南无诸大菩萨、南无一切贤圣、金刚密宗。
  中层为颂祷辞和级别较高的衔名,两者间隔安排。
  颂祷辞为: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富国安民、法轮常转。
  衔名为(笔者为了表示区别,把同一格内的人名用逗号隔开,格与格用分号隔开):
  起覆修寺、右武大夫、成州团练使、煕河路兵马钤辖、陇右都护马祐昌;
  承信郎、权秦州甘泉堡巡检郭源,武节郎、充会宁关使、权第四将张文广,武德郎、秦风路第四将仲元(允?);
  武翼郎、前知怀德军胜羌寨阎英、妻纪氏、男询,武功大夫廓州安抚使纪震,秉义郎、权秦州甘泉堡交易所马泉(?);
  承信郎、监秦州甘泉堡酒税务李珙,从义郎、权秦州甘泉堡兵马监押张裕,秉义郎、管句秦州甘泉堡公事乔勋。
  下层全为不同身份的“助缘”人名(亦用标点符号区隔):
  方仪,张仲安,智遇――先为狱吏,后剃为僧,发愿铸钟;
  秦州甘泉堡行香寺管句僧惠荣,前管句僧道成,缘化僧智遇,法师僧法隆,法师僧悟真;
  钟匠卜济、陈景仁、侯仪、□士富、陈志、卜从、侯忠;
  进武校尉薛祖义 ,进武校尉薛真,守秦州助教薛晟,任晟男祖德、祖广、五十郎,守熙州助教刘宗;
  会首闫守福、母崔氏、兄守遇、妻王氏、男宗韩、侄宗□;
  同会首杜忠□、宋□亮、丁震、石仲(?)、景庆、吕成、李真、王志(?)、孙文、郭全(?)、韩日成;
  李富、李乾、路满忠、皇清昱、刘震、赵渐、吕惟亮、进武校尉王世安、忠翊郎马祜;
  时大宋靖康元年岁次丙午(1126)八月中铸成,会首守秦州助教仁晟等,薛青,阎守福,阎(关?)成。
  二、有关此钟的历史记载
  1、明弘治间(1488-1505)曾任陕西提学副使的著名诗人朱应登(1477-1526)有一首怀古诗,诗云:
  秋日经西宁废城,下有二钟,题年“靖康”,相传宋时筑三连城以防胡者,感而赋此。
  雉堞芩寥歧路边,遗钟犹记靖康年。
  乘垣野草寒生雨,入浦征鸿暝带烟。
  北狩銮舆淹朔漠,南来胡骑蔽云天。
  还思故国果何恃,谁谓金汤可万全。 (more…)

20150109会宁县翟所张城堡西宁古城历史考究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46 下午

  《宋史》上关于甘泉堡的记载有两处,一见于《宋史地理志(三)》秦州"甘泉堡"条记载:“南至泾原路治平砦一百五十里,北至泾原路通安砦一百五十里。”治平砦即今静宁县的治平镇,通安砦即今会宁县大沟乡的古通安城,亦即当地流传的民谚“羊打鼓,马摇铃,一夜跑了个通安城”中的通安城。一见于“渭州”条下:“甘泉堡,(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泾原路经略司于甜井子修筑守御,赐名。未详属何州军,姑附此。别见秦州。”第二条既然说“未详属何州军,姑附此”,极有可能指的就是同一个“甘泉堡”,只是因为《宋史》是由官方组织多人编修的,难免有说法不一的现象出现。
  如果上面的判断不差,那么西宁古城从古到今的建制历史就历历分明了,即此地最早名曰甜井子;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筑甘泉堡;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六年(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二年)(1128)“(金)帝进兵,降甘泉等三堡,取保川城(即堡川城?)”(见《金史•本纪第十九》);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于甘泉堡置西宁县,属秦州,隶熙秦路,“西宁城”一名由此始称;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以甘谷、鸡川、冶坊(治坪?)三县来隶;金正大四年(1227),蒙古军夺取西宁州,降西宁州为西宁县;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金亡,金元帅郭虾蟆自焚于会州(即新会州)孤城(今郭城驿镇郭虾蟆古城),蒙古军旋将会州治所南迁西宁城,名称依然是会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并西宁县入会州;元顺宗至正十二年(1352),因会州一带地震强烈,朝廷出于迷信,认为会州谐音“坏州”,不吉,诏令改为会宁州;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降会宁州为会宁县,并将县治从西宁城迁到今天的会宁县城。
  由宋朝的甘泉堡,到金代的西宁县、西宁州,元朝的西宁县、会州、会宁州,再到明初的会宁州,也就是说从公元1106年到1377年,西宁古城作了270多年的军堡、县治和州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博物馆保存着一口宋钟,属国家一级文物。此钟原来是秦州甘泉堡(今会宁县翟所乡西宁古城)行香寺古钟,铸造于北宋末年的靖康元年(1126),明朝正德六年(1511)被陕西三边总制张泰(当时的会宁县在军事领域属其辖域)运往固原,悬挂于固原钟鼓楼。此钟至今(2014年)已有888年历史,其中在会宁存在了385年,在固原存在了503年。钟高2.36米,口径1.7米,重约6吨。靖康铁钟铸造于1126年,几乎与西宁古城的雏形甘泉堡同时诞生;它的由会宁到固原,也与西宁古城的兴废相始终,见证了数代王朝的盛衰兴亡。
  西宁古城真是个大有说头的地方。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字亭林)(1613- 1682)《肇域志》卷三《陕西•巩昌府》“会宁”条下记载说:“西宁城,在县东二十五里。城有三,俗呼‘西宁连城’,遗址尚存。宋靖康元年(1126)经略使章楶(1027-1102),筑,名曰甘泉堡。后为元所灭。金西宁州以此为名。” (more…)

« Newer PostsOlder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