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13 8 月, 2015

2015-08-11摩旅定西巉口新莽权衡出土处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0:45 上午

  新莽权衡是王莽新朝(9~23)所制造的铜铸计量器,1925年秋出土于甘肃省原定西县巉口乡关川河东岸的一处崖壁上(今安定区巉口镇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复线大桥附近),相传最早发掘者为当地村民秦恭、秦让兄弟。新莽权衡包括五权、一衡、一钩和一丈,总共八件,目前全国唯此一例,是极为稀有而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二权一衡),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三权一钩一丈)。
  我们顺着崎岖小路辗转下到关川河谷,从312国道巉口公路桥下向北穿行,在蒿草齐膝的乱石滩头艰难行进百余步之后,来到了高耸着的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复线大桥之间的一处壕沟(即中河渠),向东攀上矮岩,再前行十数步之后,肖林先生指着北坡近两米高处的凹陷区,确然地说:“尚老弟啊,你没有想到吧,这就是稀世珍宝——新莽权衡的出土之处啊!”
  说实在话,我曾经多次想象过新莽权衡的出土处,但确实没有想到它会是一个如此普通而不堪的所在。说它普通,是因为这里与普通的黄土崖壁完全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被经年的雨水冲刷得了无昔年传说中的险要陡峭了;说它不堪呢,是因为这里杂草从生,垃圾遍地,蚊蝇纷飞,浊气弥漫,既不堪入眼观之,更不堪以鼻嗅之。于是,我想起了关于新莽权衡的点点滴滴来。
  关于新莽权衡的发现时间,有1925年、1926年和1927年三个版本,时下学界普遍认可1925年说。新莽权衡出世后的遭遇颇为坎坷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真可谓历尽磨难,但终归尘埃落定,所幸没有流落于海外文化巨盗之手。关于这些经历,曾有多人专文予以介绍,如李永平《甘肃定西出土的新莽权衡器及收藏传奇》(《中国文物报》2007年1月24日)、关增建《新莽铜丈权衡标准器的发现与流传》(中国计量》2003年第11期)等,经过整理,现略述如下:
  说是在1925年某个秋日午后,年仅13岁(一说11岁)的秦恭在关川河河滩放牧牲口、寻割牧草时,在一处崖壁上发现显露有黑色不明金属物体,便于第二天和兄长秦让前去挖掘,共挖掘到了8件不同形状的铜器,因为不知是何物也无甚具体用处而随意堆放在院子角落,后因担心锈蚀方才移置于柴房。民国十八年(1929)春天,陕甘两省因旱灾发生大饥荒,迫于生活艰难,谋生乏策,秦恭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约人用两辆手推车将8件铜器推到兰州去变卖,被古董商人马实斋仅用60块银元买走,之后以240块银元转卖给古玩商人张寿亭。同年秋天,北京古玩商朱柏华以140块银元将铜衡和9斤铜权买去,随后又以5100块银元转卖给北京玻璃厂尊古斋古玩铺。而其余6件,由时任甘肃省建设厅(一说财政厅)厅长杨慕时先生用800块银元买下,后因行军不便携带,故转交兰州民众教育馆收存。民国二十一年(1932)七月的某个雨夜,兰州民众教育馆收存的6件文物除最大最重的石权外其余5件均被盗。时任国民联军驻陕副总司令、国民党陕西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之职的邓宝珊将军,及时电请国民政府文物保管委员会北京分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负责人马衡先生务必设法访缉,并予以保护。民国二十二年(1933)七月,在天津市英租界源丰永珠宝店发现了正欲运往国外的5件文物后被及时追回,妥善保存于北京团城。此后不久,先前尊古斋古玩铺所购得的两件权衡,也由故宫博物院按原价赎回。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中国学术协会在团城举办了“西北文物展览”,新莽权衡首次公之于世,学界反响哗然。1949年春,其中5件(三权一钩一丈)被运往台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留存在兰州民众教育馆的石权,于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被送往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衡二权)。 (more…)

13 6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甘沟驿镇硝沟坪“硝岸堆银”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1:20 上午

  甘沟驿乡祖厉河两岸之硝沟坪,蕴藏芒硝,裸露地表,远望白色闪烁,犹如堆银。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特意去拍摄了此地壮观独特的自然美景。

(more…)

26 5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甘沟驿镇东阳山回龙寺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00 下午

  东阳山回龙寺位于会宁县甘沟驿镇大窑村谢家岔社东阳山半山腰,是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more…)

23 5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郭城驿镇清凉山登高远眺2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52 下午

(more…)

11 5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郭城驿镇清凉山登高远眺1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1:34 上午

(more…)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郭城驿镇清凉山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1:04 上午

  清凉山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境内的祖厉河与关川河交汇之处,为华家岭山脉之余脉,由凤岭、香炉峰、天爷岭、笔架山、馒头山、龙背山、寺儿嘴等九个山头组成,占地2100多亩。该山自铁木山蜿蜒而下,至馒头山形成较细的龙颈,斩断岘前天爷岭西兀,与香炉山、凤岭形成一颗硕大的龙头,寺儿嘴、关梁活脱脱一对龙角。凤岭凤翅梁折回东南,与笔架山会合,形成一条山谷,形似龙口,整个山形恰如“老龙回首”.该山峰峦毓秀,地控二川,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三教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凉山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早在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西巡至祖厉,曾登上清凉山一览三川形势,在风岭山上留下了汉武台的遗迹。在汉中平元年(184年),金城曲胜袭杀了祖厉长刘隽,激起祖厉县吏张绣的满腔愤恨,他招集了一大批青壮年组军啸聚清凉山,伺机刺杀曲胜,为刘隽报仇,从而开始了他转战一生的军旅生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横穿于清凉山脚下,商旅往来,驼队络驿不绝,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重要孔道。北宋元丰二年(1081年),宋王朝出兵五路伐西夏,熙河路副总管李宪率师10万,自临洮 ,经定西克复兰州,回师高川石峡(今定西鲁家沟)再败西夏人,遂举兵北进,经郭城驿时曾驻兵于清凉山麓,其后挥师东进打拉池。元符二年(1099年)宋将苗履、孙路登临清凉山,相度在山北筑会川城,以作为阻击西夏人的纵深防御工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会州(今靖远)为西夏所占,金遂将会州治迁会川城,曰新会州,清凉山遂成为会州之重要屏障。元光二年(1223年),为收复西夏人所占会州,金将郭虾蟆率500着红衣骑兵,隐蔽在清凉山中,发起突袭,西夏人疑为神兵,遂弃城而逃。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大军合围攻会州,主帅按竺尔登临清凉山,遥观会州形势。后因弹尽粮绝,金元帅郭虾蟆遂焚城殉国。元初,因会州城被焚毁,遂移州治至西宁城(今会宁张城堡)。元在会州城东筑兴靖堡以驻防。明代正统五年(1440年),在清凉山东筑郭城驿站和把总署,军事上隶属于靖虏卫,并在清凉山上设立烽燧,以传递警报。郭城驿云鹤桥为会宁史载最早的桥梁,创修于正统六年(1441年)。由于鞑靼入侵,郭城驿旧城残损严重,不堪防守,三边总制刘天和在嘉靖二十四年(1596年)奏请朝庭重修郭城驿城,并登临清凉山选址创建玄帝庙,委派兵备道韩廷伟筑城并建庙。万历二年至十六年(1596——1588年),邑人周建生捐资并倡导对清凉山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维修,使得山中鼎盛一时。清代乾隆年间,邑举人王言伦曾在山中结庵读书,山谷中台留有王言伦读书台遗迹。后王言伦致力教育,曾在郭城驿设帐授徒,并主讲枝阳书院,当时的进士、举人多出于门下。著名道士刘一明曾在清凉山结庵修行,使清凉山在宗教史上有了光辉的一页。同治七年(1868年),陕甘回民起义军过境,形成回汉仇杀,邑人万廷兰等为保山而殉难,回军焚山,使山中古建筑化为灰烬,惟余凤岭钟楼。民国25年(1936年)浴佛节后,著名诗书画家范振绪曾登山欣赏菩萨寺残余壁画,并挥毫书画以寄情志。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期间,清凉山作为三川制高点,山上曾驻防警戒部队。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多年在清凉山开挖水平沟,植树绿化,但由于干旱缺水,收效甚微。1993年,当地民众发起开发建设清凉山,成立了清凉山建设管理协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2005年,清凉山易地搬迁项目实施,使得清凉山上水绿化工程付诸实施。 (more…)

3 5 月, 2015

2015-05-02摩旅通渭县锦鸡峡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5:37 上午

  锦鸡峡,位于通渭县北城乡与义岗镇交界处,距通渭县城约30公里。峡中悬崖上有巨型岩石形似锦鸡,各矗立于南北两崖之上,为一雄一雌,遥相眺望,故峡以此得名。
  锦鸡峡自然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和谐。峡谷山坡上野草丛生,点缀着各色野花,远看就像是给整个山坡铺上一层花毯子。气候温润、空气清新、草木葱郁、水源清洁、土地肥沃。人们在这里世代耕作,农作物主要靠施家肥生长,主要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干净敞亮的四合院,依山、临水而居。
  锦鸡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顶有一古堡,传为北宋潘仁美避难时所居之地。谷底还刻有一副石碑,记载着道光年间之事,自古以来也留下了许多描绘此景的古诗词,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
  锦鸡循界
  清  张志达
  拳石何为化锦鸡,却来此地只孤栖。
  一声唤醒迷人梦,万古千秋不肯啼。

  锦鸡循界
  清  参议  刘宪
  天门初启锦鸡飞,独立峰头露羽仪。
  介石不移人共识,任他风雨夜何其。

  锦鸡循界
  清  顾竟成
  岩石一卷钟玉衡,红冠锦翅效鸡鸣。
  几番唤醒征人梦,不与凡鸡逐队行。

  锦鸡循界
  清  典史  王秉宪
  十里声传午夜鸣,岿然独立势峥嵘。
  如今懒逐凡鸡唱,尤恐惊人梦不成。

(more…)

1 5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头寨子镇头寨子镇成牟村南堡社成牟大堡子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44 上午

  成牟大堡子位于会宁县头寨子镇成牟村南堡社内。堡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0米,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堡门位于西墙正中,为砖拱结构。堡四周有壕,宽8-15米,残深1-2米,南堡壕大部分被填平;堡内西北角、东南角有墩,长10米,宽6米,东南角堡墩大部被毁;堡墙内高6.5米,外高8米,基宽4.5米,顶宽1.6米,墙顶原有女墙,高2米,1974后被铲平;堡墙夯层厚8厘米,堡内东南角有通向墙顶的斜路。堡内现住有5户牟姓人家,是当年筑堡的牟氏家族后代。该堡对于研究当地传统民居及地方史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more…)

30 4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头寨子镇马家堡唐代乌兰城遗址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5:28 上午

  乌兰城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镇马家堡村中川社郭巉公路西侧,城西北为关川河,城址位于关川河东岸台地的川地里。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修筑,并将乌兰县治由西南7里之旧城(今马家堡村河坪)迁于此。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十月,在今定西县北三十里铺筑成汝遮城后,此城废弃。堡城平面呈长方形,四角为正,残城南北长154米,东西长220米,残墙高3–10米,基宽约10米,顶部已坍塌、剥落,夯层厚6厘米。城门位于西南城墙偏东处;有瓮城残址,墙高3–5米,呈四棱台状。1988年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对研究唐代会宁社会情况及县治变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more…)

29 4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头寨子镇马家堡关川渠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3:17 上午

  关川渠,是建国初期会宁县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于1956年动工,1958年竣工。始于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马家堡村河坪社,引关川河水入渠灌溉良田。终于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大洋营村,渠道总长48公里。2011年,关川渠灌区被列入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范围,至目前,关川渠原干渠、支渠及配套建筑物已由引洮管理局负责完成改造,灌区现灌溉面积1.7万亩。

(more…)

« Newer PostsOlder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