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早在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西巡至祖厉,曾登上清凉山一览三川形势,在风岭山上留下了汉武台的遗迹。在汉中平元年(184年),金城曲胜袭杀了祖厉长刘隽,激起祖厉县吏张绣的满腔愤恨,他招集了一大批青壮年组军啸聚清凉山,伺机刺杀曲胜,为刘隽报仇,从而开始了他转战一生的军旅生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横穿于清凉山脚下,商旅往来,驼队络驿不绝,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重要孔道。北宋元丰二年(1081年),宋王朝出兵五路伐西夏,熙河路副总管李宪率师10万,自临洮 ,经定西克复兰州,回师高川石峡(今定西鲁家沟)再败西夏人,遂举兵北进,经郭城驿时曾驻兵于清凉山麓,其后挥师东进打拉池。元符二年(1099年)宋将苗履、孙路登临清凉山,相度在山北筑会川城,以作为阻击西夏人的纵深防御工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会州(今靖远)为西夏所占,金遂将会州治迁会川城,曰新会州,清凉山遂成为会州之重要屏障。元光二年(1223年),为收复西夏人所占会州,金将郭虾蟆率500着红衣骑兵,隐蔽在清凉山中,发起突袭,西夏人疑为神兵,遂弃城而逃。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大军合围攻会州,主帅按竺尔登临清凉山,遥观会州形势。后因弹尽粮绝,金元帅郭虾蟆遂焚城殉国。元初,因会州城被焚毁,遂移州治至西宁城(今会宁张城堡)。元在会州城东筑兴靖堡以驻防。明代正统五年(1440年),在清凉山东筑郭城驿站和把总署,军事上隶属于靖虏卫,并在清凉山上设立烽燧,以传递警报。郭城驿云鹤桥为会宁史载最早的桥梁,创修于正统六年(1441年)。由于鞑靼入侵,郭城驿旧城残损严重,不堪防守,三边总制刘天和在嘉靖二十四年(1596年)奏请朝庭重修郭城驿城,并登临清凉山选址创建玄帝庙,委派兵备道韩廷伟筑城并建庙。万历二年至十六年(1596——1588年),邑人周建生捐资并倡导对清凉山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维修,使得山中鼎盛一时。清代乾隆年间,邑举人王言伦曾在山中结庵读书,山谷中台留有王言伦读书台遗迹。后王言伦致力教育,曾在郭城驿设帐授徒,并主讲枝阳书院,当时的进士、举人多出于门下。著名道士刘一明曾在清凉山结庵修行,使清凉山在宗教史上有了光辉的一页。同治七年(1868年),陕甘回民起义军过境,形成回汉仇杀,邑人万廷兰等为保山而殉难,回军焚山,使山中古建筑化为灰烬,惟余凤岭钟楼。民国25年(1936年)浴佛节后,著名诗书画家范振绪曾登山欣赏菩萨寺残余壁画,并挥毫书画以寄情志。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期间,清凉山作为三川制高点,山上曾驻防警戒部队。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多年在清凉山开挖水平沟,植树绿化,但由于干旱缺水,收效甚微。1993年,当地民众发起开发建设清凉山,成立了清凉山建设管理协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2005年,清凉山易地搬迁项目实施,使得清凉山上水绿化工程付诸实施。
清凉山为陇中宗教圣地,开山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4年),山中既有佛教的寺庙,又有道教的宫观,还有儒教的殿阁,是一个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山中的建筑布局为:山湾口原有山门,被山洪冲毁,其建筑为五开间厦门,两边间为庙宇,供奉青龙、白虎以守护山门,中间三间设三开门,是进入清凉山的必经之地。山门前原有石狮子、铁旗杆、现已毁无存。进入山门约50米,便是著名的景点“龟蛇出山”,蛇头直向山门,意欲出山,而老龟则在凤翅梁下探头观望。龟背上原建有山神庙,为单间硬山顶建筑,内祀山神,为一着甲将军塑象,旁卧猛虎,甚为森严。与山神庙相对望的南山湾内为土地祠,亦为独间硬山顶建筑,内塑鹤发童颜、慈祥和善的土地神和土地奶奶。此两座祠庙自同治兵燹后尚未复修。土地祠不远处为尚武祠,三楹硬山顶建筑,原为南宋时土人修建祭祀郭虾蟆元帅之场所,建筑物已毁。清凉山建设管理协会准备修复后将张济、张绣,郭虾蟆、郭禄大叔侄兄弟同祠祭祀。再往上为尚马殿,内祀尚马都督平天大将,建筑为独间硬山顶格局,已毁未修复。过了尚马殿,进入中台,中台正中为乐楼,原为前歇山顶、后卷棚顶建筑物,毁于同治七年至今未修复。中台之南,原有碧云山庄,为僧道住所。2005年,清凉山建设管理协会已建成座北向南的十开间二层办公大楼。楼左后山沟旁,有古洞两眼奉祀牛王、马祖、水草马明王及本山湫神。中台之南有一窑洞,不知所用,清凉寺毁后,曾将韦陀法像移此供奉,该像为一站立柱杵姿势,雕塑画工甚为工细,不失为精品。其西近旁为王言伦读书台。中台正中上台阶即为中天门,为二层结构,下层为中间大、两旁小的砖拱门洞,上层为三楹藏经楼。中天门南北为灵宫殿,均为独间硬山顶建筑,北祀火车王灵官,为一红脸金甲武士像,南为黑虎赵灵官,为一黑脸武士像。2005年已修复。进入中天门拾级而上即进入三台,台沿中为太和门,为牌楼式建筑,两旁为卷棚顶碑廊,两头南北朝楼为二层单楹楼,其下可通车。三台南有二古洞,为山下十方各境神佛金身上山过会临时栖居场所,2004年已用砖箍。其北亦为两孔窑洞,一祀西北教主白马都督,一祀清凉山主青马将军,尚未修复。正中中峰脚下为太清宫,其后有北宋时砖洞,1995年已修复为五转七楹重檐歇山顶建筑,内祀道教至尊神太上老君。太清宫之南平台上是翻江宫,内祀翻江倒海杨泗将军。2005年已修复为四马悬蹄悬山顶独间建筑物。太清宫正中的中峰山腰上,为大雄宝殿,为混凝土结构二层十字顶建筑物,2005年开建,2006年底可望建成。准备内塑三大古佛、三大菩萨、十八罗汉于二楼,底层正中前塑弥来佛,后塑地藏王菩萨,四周为四大天王,中门口为韦陀等佛像。大雄宝殿之上是大成殿,因山头坍塌已无迹可寻。计划在现存的山顶新建三楹庑殿顶建筑,以奉祀至圣先师孔子。中峰中轴线上分布儒、释、道三教领袖,形成三教归一之格局。大成殿南侧为文昌宫,1994年建成坐北向南三楹悬山顶宫阙,内祀文昌开化弘仁榟潼帝君,该神祗为主管人间功名利禄之儒道大神,故倍受学子敬奉。由文昌宫下台阶至岘口,便是上天爷岭的通道——天梯梁,十分陡峭。上得山头便是四柱三门九楼的南天门,已毁于同治兵燹,至今未修复。南天门内为天门守将二郎杨戬之显化宫,2005年建成独间四马悬蹄悬山顶建筑物。其后十数步为鼓楼遗址,旁为规模宏大的玉皇行宫,为三楹重檐庑殿顶建筑结构,内祀玉皇大帝,其两厢文班为太白金星,赤脚大仙等,武班为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等。天爷岭东南山头为仙人亭,为八角攒角顶建筑,与玉皇行宫、鼓楼亦毁于同治年间。从太清宫北面上沟或大雄宝殿北行,在凤岭与香炉峰会合之岘口,沿刀背梁向北行即来到月坪,为一数百平方米的半月形平台,正中内侧为胤嗣宫,俗称子孙宫,内祀琼霄、云霄、碧霄三霄圣母,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子孙娘娘。2004年已建成三楹卷棚顶建筑物。月坪之东有一兀出的小平台,已于1994年建成四马悬蹄悬山顶古建筑,内祀齐天大圣三佛菩萨。其上十余米的小山头上是大圣楼,为八角两层攒角顶建筑,下层其北连接有水濂洞,内塑十二佛,皆为不同造型的齐天大圣法像,上层奉祀齐天大圣檀木雕像。斯楼为砖混结构,硫璃瓦覆顶,小巧玲珑,妙造自然。大圣楼后为上北山之通道,沿台阶至顶为石雕牌楼玄武门,迎面为座北朝南的财神殿,因山主青马将军无殿奉祀而暂栖殿内。应中祀大财神关云长,两旁为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1993年修复为三转五楹四回廊歇山顶古建筑。其东为中国移动发射塔,发射塔东为汉武台,汉武台东南以下至凤翅梁有二级平台,为四方重檐望河亭。财神殿西为座南向北玄帝宫,为明代三边总制刘天和奏请朝廷拨银所修建,规模十分宏大,同治焚毁后至今未修复。其旁有二层钟楼,为同治兵燹惟一留存古建筑,内悬重7200斤、铸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铁钟,1958年“大炼钢铁”时钟毁楼拆。其西为座北向南的圣母宫,是2005年建成的独间三出阁古建筑,内祀女神领袖九天玄女圣母元君。圣母宫西有一建筑物遗迹,由于山体坍塌半边无存,怀疑为《康熙·靖远县志》所载之三官殿。山门之南的笔架山上有魁星阁,二级平台处为迎仙亭。
清凉山主山会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届时不但有健康的宗教活动,还不定期的举办戏剧演出、象棋比赛、书画展览和灯谜竞猜等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方各社都要上山表演社火。每月的初一、十五为朔望斋日,山中畅开庙门,迎接十方道俗弟子焚香叩头。山中禁止巫婆神汉等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清凉山文物古迹甚多,大多毁于历代兵燹和政治变革中。现存文物有《重修圣母宫卧碑》两块,刊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玄帝宫《补修募化银两备目碑》一块,刊于嘉庆六年(1801年);铁罄一只,铸于同治三年(1864年);北宋黑瓷碗三只;明代诗砖一块,均藏于清凉山中。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用于水利建筑的几块明清石碑,目前正在寻找挖掘中。
清凉山景致颇多,据传有内外八景。外八景如下:
汉烽秋声:位于馒头山,上有汉至明代烽燧。秋高气爽,登临烽燧,天高云淡,心旷神怡,三川美景,尽收眼底,妙不可言。
古驿流烟:位于郭城古驿。日暮黄昏,炊烟袅袅,虚无飘渺,气象万千。
青山叠嶂:在清凉山。其四主峰盛产黑柴,夏秋之交,青色若黛,映衬峰峦,愈加毓秀。
双河霓霞:位于清凉山北祖厉河与关川河交汇处。夏日雷雨后,红日正中时,呈现七彩霓霞,灵光万道,变幼无穷,犹如仙境。
暖泉春涨:位于清凉山与大羊营村之间。河中有暖泉,冬不结冰,春水冒气,春来潺潺流水,生机盎然、活力四溢。
半城夕照:半城即郭虾蟆古城,一半已为河水所冲毁。夕阳中的半城肃穆壮观,身临其境,犹闻金戈铁马之声和如泣如诉的牛角号声,似乎能感受到古战场的怆凉悲壮情景。
卧牛望月:位于红堡子村西南,为受家塬山脉之支脉。其状若老牛卧河汀,静然望月。
响河滴翠:位于红堡子村西南,河床为石板状,忽跌落于两米多高台,河水飞瀑,声若惊雷,水帘如翠珠。
内八景如下:
凤翅层峦:位于凤岭之东。其形如凤凰单展翅,骨羽分明,层层叠叠,飘然欲飞。
龟蛇出山:位于山门口。其龟蛇之形,栩栩如生,莫非玄帝之玄武(龟蛇)不安分修行,意欲逃出仙界,摆脱束缚,寻求自由乎?
三台春晓:山腰中三山合拢,形成三级平台,树木花卉,生机勃勃,能先知春至,一派天国胜境,美不可收。
月坪晴雪:位于凤岭山腰。风旋雪飘,静然无声,颇有山空寂静赏晴雪之美妙。
凤岭晨钟:凤岭山顶,晨钟撞响,三川民众闻钟而起,忙碌劳作。声闻四达,群山回应,若万壑朝宗。
天梯云路:位于天爷岭西北。台阶陡峻仰视弥高,时有闲云掠过,如入仙境。
南山暮鼓:位于天爷岭山头。每当暮鼓击响,夕阳西下,彤云结彩,百鸟入林,万众归家,知一日又终止矣!
断岘虹桥,在笔架山与龙北山之间。相传为周赧王斩龙脉处,夏日雨后,忽起彩虹,状若拱桥,连接二山。
清凉山物产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山上的动物主要有鼠、蛇、兔、野鸡,山下的河边有锦鸡、鸳鸯、野鸭等。中草药的种类很丰富,多达100多种,主要有透谷草,大云、麻黄、车前子、苍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