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31 10 月, 2013

“383”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0 上午

  中共官方昨天傍晚通过新华社宣布,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因为30多年来的历史惯例,对新任领导层可能借三中全会出台重大决策的预测和期待与日俱增,民间普遍寄望于习李在经过一年的预热期后,能够以这次会议为正式起点,推进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所以,这条消息也是昨夜今晨中国各路关心时政的媒体当仁不让的头号新闻,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现代快报等都用上了大红标题。
  作为最靠近中南海的喉舌,人民日报自然是要沿用新华社电稿原题,把这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审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为头版头条,不过,旗下人民网则是将阐述重点放在了“改革”上,专程配发《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化改革激扬发展活力》《人民日报评论部七评“深化改革进行时”》作为烘托。
  在昨天的晚安帖中,@人民日报也是一派拨云见日的宏伟气象:“中央政治局决定11月9日召开三中全会,吹响新一轮改革的号角。改革有风险,不改革就有危险;调整有阵痛,不调整就有长痛。没有改革,如何释放社会活力?离开改革,何谈实现公平正义?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仍要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总有达到目的的一天!”
  在大字公告“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起召开”之时,云南信息报选择了新华社电稿中没有的一句话作为副题——“将全面深化改革,‘范围和力度都将是空前的”。
  这句“空前”宣示,来自俞正声。上周六,新华社发稿,称这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发言指出,“下个月将召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主要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大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被释放的预告消息成为媒体聚焦热点,即“383”改革方案。过去十几天里,这个数字代号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的名字,已经传遍天下。
  刘鹤一夜成名,是拜华尔街日报所赐。这家美国媒体本月7日刊文,将这位今年年初履新中财办主任的官员定义为“中国经济政策规划中的关键人物”、“下一个10年经济计划的重要制定者”:“刘鹤目前面临的最迫切挑战是督导今年11月改革方案的制定。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李成说,大约几个月前他把七个‘研究小组’集合在一起,研究金融自由化、财政政策、放松管制、城镇化和地权等问题……今年6月刘鹤获得批准后,央行策划了一场‘钱荒’——放任银行彼此借贷的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上升到高达30%,造成信贷枯竭——以促使银行服从央行的愿望。刘鹤还曾支持周小川有关允许外国人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及允许中国普通投资者投资海外的计划。” (more…)

30 10 月, 2013

医患关系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58 上午

  非得等到医生也变成了“医闹”,各位才会关心一下吗?
  白衣天使们有理由这样悲愤。与记者的职业角色在多个方面有近似之处,但医护人员的命运却远远没有得到同等的舆论关注——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有收人钱财抹黑企业的重大嫌疑,而且只不过是被关进看守所做了回反面典型,就已经获得中国媒体人利用掌控麦克风之便大力声援,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的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身中数十刀命丧黄泉,却差点连个死后公道都讨不回来。
  直至“温岭杀医事件”在3天后进入微博热门话题榜,才有更多的人们前来围观,前来唏嘘,前来哀悼,哀悼中国的医患关系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药可救的绝症。
  事发“黑色星期五”。根据@温岭公安10月25日通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天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连恩青……此前为该院患者,对本人之前在该院的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结果持有异议。今天上午,连恩青来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寻找之前的主治医生。但主治医生不在,他就用匕首捅伤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某某,现场的另外一名医生上前阻止,也被捅伤。后连某某又跑到CT室再将医生江某某捅伤,最终被赶来的医院保安制服。”
  因抢救无效死亡的王某某就是王云杰。由卫生部主管的健康报在27日发表《温岭一院遭遇“黑色星期五”》,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幕发生在医院里的血光之灾:“8时27分左右,王云杰正在接诊,33岁的连恩青突然闯进诊室,在仅仅经过一两句对话之后,连恩青就掏出榔头,狠狠地向王云杰的头部砸去,把榔头的木柄都折断了。受伤的王云杰用手捂着头部,踉踉跄跄地冲出诊室向对面的口腔科跑去,在虚弱的他仰面跌倒在口腔科门口后,紧跟在后的连恩青又用一把长约30厘米的尖刀不断地向他身体刺去……倒在地上的王云杰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但同事们还是不死心,把他送进急诊抢救室。大家用上了一切能够用得上的办法,但王云杰46岁的生命依然定格在这一天的11时08分。”
  26日的11时09分,王云杰的同事们默哀3分钟,但根据健康报的说法,“比伤痛更让医生们寒心的是意想不到的冷漠”:“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王文斌对记者说,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大家心急如焚地守候在急诊室门外时,一位围观的老奶奶却说,医生态度不好,就应该被捅。还有人说,现在的医院就知道赚钱,肯定是医生把人家逼得没有办法,人家才会杀人。一位患者甚至说,杀死一个医生,下次来看病,服务态度肯定更好了。” (more…)

22 10 月, 2013

转基因僵局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32 下午

  中国官方在认可推广转基因技术方面向前迈了一小步——至少,从近期媒体报道情形来看,是这样的。
  先是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出面,于自家官网发表《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罗云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接受专访的形式,强调“没有必要进行人体安全性试验”、“吃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绝育’纯属造谣”,而跨国公司孟山都亦“并未形成垄断”。
  继农业部这篇问答获得门户重点推荐后,前天又有“61名院士上书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成为新浪凤凰头条新闻。是南方都市报刊登《300网友武汉试吃“黄金大米”》,记录了周六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情形:“在19日的晚宴上,一种转Bt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饼、米糕、米粑和豆皮;而10公斤的‘黄金大米’则被熬成米粥,供与会者食用……活动的主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他同时也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在活动中作了题为《作物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的演讲。张启发在演讲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前景表示悲观,‘2009年5月,在11年的争取之后,我们研究的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Bt汕优63取得了国家所颁发的安全证书,当时我比较乐观,但现在4年过去了,这两张证书也将在明年失效,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遥远了。’”
  “院士上书”一说,亦是由张启发透露:“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61名院士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同时院士们指出农业部的不作为。”
  眼见“误国”迫在眉睫,张院士叹息道:“我以为中国人非常理性,有科学精神,但在2000年前后,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那么多人冒出来反对转基因。”
  正是承接这篇报道,京华时报昨天以整版规格刊出《转基因大米做猕猴喂养实验》。文中同样引用张启发所言,强调“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最大的阻力在于政府无决策”:“转基因产业化的决策依靠民意不是聪明的做法,应按照国家的法规办,按程序走,如果法规不对就修改,正如球赛谁输谁赢由裁判说了算,而不应该看哪一方支持者多。” (more…)

21 10 月, 2013

轮到星巴克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48 下午

  央视再一次“好心没好报”地被奚落。
  昨天上午,动用驻外记者,这家电视台发布将近20分钟的《星巴克咖啡全球市场调查》,指控其“在我国的售价比在美国、欧洲都高出了很多”:“同样的一杯咖啡,在北京的售价显然是最贵的,美国芝加哥、印度孟买的价格都相对的便宜。”
  于是,虽然承认“企业根据市场策略制定价格无可厚非”、“买卖双方本来就是你情我愿”,但央视抓住“公平贸易原则”不依不饶,援引上海市咖啡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振东等人的分析:“一杯星巴克拿铁咖啡的物料成本构成,咖啡豆加上牛奶和纸杯等一次性用品,加起来不到5元人民币,而它在中国的定价为27元……星巴克在中国价格高,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者对星巴克等洋品牌的迷信;从全球看星巴克相当于餐饮中的麦当劳,只是作为一个为消费者提供品质稳定的咖啡而存在,本该是一个大众化的消费产品。按照人均收入对比,在中国售价应在每杯10元左右。”
  节目中,星巴克不仅是“歧视对待”,还显得“傲慢”:“记者来到星巴克北京公司,但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拒绝了我们。星巴克北京公司人员:‘所以我还是这个问题,是有消费者逼着你或者是推着你,非要过来跟我们要一个答案,是这样吗?’……记者再次尝试联系星巴克公司,几经周折,星巴克中国区传播总监表示,可以接受采访,但只能是通过电话进行……在半个小时的采访中,这位负责人表示有些为难,她无法提供任何财务报表和声明以外的数据。”
  根据央视解说词,在通过星巴克公司最新一季财报得知“中国及亚太大区是其中利润率最高的区域”后,国内很多媒体都表示关注:“‘星巴克很黑很暴利’,‘星巴克变身土豪奢侈品’,‘星巴克被指在华牟暴利’。一些媒体评论说,星巴克在中国不愁卖,一方面是咖啡文化在中国日渐流行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盲目崇洋,赶时髦的结果。只想说一句,奉劝消费者洋品牌绝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名词,奉劝洋品牌,中国消费者只求一视同仁。”
  话是没错。在央视出手之前,确实曾经多有中国媒体对星巴克提出质疑,例如第一财经日报曾连续发表《星巴克中国“暴利”:亚太区利润率为欧洲16倍》等报道,强调“一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物料成本也就2.6元”,指责“中国运营成本与市场动因不一样”的说法难以自圆其说。
  但是,当时就有批评者嘲笑这些财经专业媒体是如此“不专业”。供职于IBM的陈果_George即言第一财经日报“缺乏财务学常识”:“星巴克中国/亚太区运营利润率32%,美洲21%,欧洲1.9%,毛利高不仅由售价高决定,也可能是人工成本等原因。至于定价和利润关系,除供需关系外,还取决于存货周转,据我观察,中国星巴克的翻台率远低于美国,很多人一泡就是几小时,可能也是价格高的原因。” (more…)

15 10 月, 2013

父凭子贵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3:06 下午

  今天是习仲勋百年诞辰纪念日。对这位中共现任最高领袖习近平之父的缅怀与颂扬昨起进入高潮,标志是以他为主角的六集文献纪录片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始播映。
  根据昨晚新闻联播介绍,《习仲勋》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首次披露了大量与习仲勋有关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全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习仲勋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
  高潮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盛大的前戏。虽说这位革命元老在官方教科书中的排名此前并不算非常领先,历任职务只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宣传部部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等,但“父凭子贵”,自其子习近平被认定将接获总书记权柄后,对习仲勋丰功伟绩、高风亮节的描述就纷至沓来,仿佛“重新发现”。即使是网络意见领袖,也时常张扬习仲勋“民主”、“不整人”、“一辈子没犯过‘左’的错误”之特质,以图倚“太上皇”之名教训当朝权贵——这是一种熟谙中国政治传统后的“斗争技巧”。
  在由中共官员直接控制的纪念活动中,于甘肃、陕西、广东先后举办的三场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甘肃日报10月10日刊登的发言稿,习远平先是主要阐述了父亲1932年在此所发动“两当兵变”的历史地位;及至11日,是他继8月底出席《习仲勋传》出版座谈会后再一次以家属身份来到陕西,“代表母亲齐心同志和全家向三秦大地的父老乡亲表示诚挚问候”,在当地省委机关报刊登的讲话稿中,他除了忆及父亲三次保护西安古城墙的故事,还透露了父亲的“调粮报恩”:“父亲热爱家乡,但他在中央工作期间却对家乡的干部要求很严,从来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乡谋取好处,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对家乡的干部群众给予支持和鼓励。也许唯一的例外就是三年困难时期,父亲曾经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为陕西调来了一批粮食,解救了一批父老乡亲的饥荒。父亲说,这是报恩、还愿——当年他与彭德怀、贺龙统帅大军解放大西北时,关中的父老乡亲忍饥挨饿把口粮都给了部队。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大跃进’时期到陕西视察工作时,反复告诫陕西的干部不要搞浮夸风,不能做对不起百姓的事情”。
  “调粮报恩”被市场化媒体重点展示后,确曾在网络异议者那里引发少许“到处都饿,从何调粮”的腹诽,不过,与此同时,另一段苦难回忆显然愈发引人遐想。是11日的中国青年报用大半个头版的超常规格,刊出由习远平署名的《父亲往事》,并成为人民网专题头条。文中,“孔融让梨”、“雪中送炭惟吾愿”、“坐监狱坚持背‘老三篇’”的家训,经由门户摘录,俨然成为国训,而有关习近平的记忆更是成为微博论坛上的热门谈资:“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more…)

2 10 月, 2013

我对“上海自贸区”的看法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17 下午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营。与之前的高调炒作相反,挂牌仪式十分低调,很不像样。
  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推手,总理李克强没有出席,在次日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李例行致辞时,也完全没有提到上海自贸区。副总理汪洋等人也未出席。出席自贸区启动仪式的最高中央官员,仅为商务部长高虎城。而作为自贸区主打项目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行业的管理机构,都只有副手出席,其一把手尽都回避。
  空气沉闷,气氛诡异,上海自贸区的所谓“重大意义”,大打折扣。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反过来说:坏的开始,就是失败的一半。上海自贸区开局不利,预示其前景不妙。迹象显示,在海里此起彼伏的权力斗争中,李遭遇最新挫败。
  去年底、今年初,习、李新官上任,各有一把火,习喊“反腐”,李称“改革”。这个“改革”,当然不是政治改革,只是经济改革。上海自贸区,便是李克强推出的一个“拳头产品”。据传,李的动议,一开始就遭到党内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以至于,李曾红了脸、拍了桌子。
  保守派反对,不便言说的理由之一,是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保守派反对的公开理由,则是担心经济自由会带来信息自由、经济改革会带来政治改革。围绕自贸区内是否取消网禁的争议,便可管中窥豹。
  上海自贸区挂牌前,香港《南华早报》曾报道,为实现国际接轨,该自贸区将取消网路封锁;然而,这一报道很快遭中共当局否认,官方喉舌《人民日报》,甚至发表专文,对这一报道冷嘲热讽。这一场口水战,反映的,正是中共高层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舆论角力。
  李代表的改革派太弱势,只能通过《南华早报》放风试水;保守派人多势众,通过由他们一手操控的《人民日报》,大声开骂。不仅反对网路自由化,还批判资本自由化。李寡不敌众,最终败北。
  保守派大胜,还反映在所谓当局为自贸区所开出的“负面清单”中,共列出18个行业,禁止外商涉入,包括:新闻机构、新闻网站、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网络视听节目、网吧、网游运营服务、博彩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等。自由贸易区,几乎变成不自由贸易区。既然上海自贸区已经被保守派折腾得不成样子,李愤然取消行程,也在情理之中。
  《人民日报》把解除上海自贸区内网络封锁的想法,斥为建立“政治租界”,意思是,如果让该自贸区内的外国人或中国人享有中国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网路自由,就等同从前的租界。而从前的上海租界,历来被中共宣扬为“列强欺压中国”的象征。
  然而,历史上,党,恰恰是依托租界而诞生和存活的。1921年,标志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上海法国租界秘密召开;1924年,毛曾寄居上海公共租界,从事秘密活动;1927年,蒋介石清党,追捕党领袖,周躲进英国租界的礼查饭店,长达两个月,逃过北伐军的追杀。
  建立上海自贸区,等于承认,迄今为止,中国并无自由贸易,顺带证明,西方至今不承认北京宣称的“市场经济”,有根有据。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