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营。与之前的高调炒作相反,挂牌仪式十分低调,很不像样。
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推手,总理李克强没有出席,在次日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李例行致辞时,也完全没有提到上海自贸区。副总理汪洋等人也未出席。出席自贸区启动仪式的最高中央官员,仅为商务部长高虎城。而作为自贸区主打项目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行业的管理机构,都只有副手出席,其一把手尽都回避。
空气沉闷,气氛诡异,上海自贸区的所谓“重大意义”,大打折扣。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反过来说:坏的开始,就是失败的一半。上海自贸区开局不利,预示其前景不妙。迹象显示,在海里此起彼伏的权力斗争中,李遭遇最新挫败。
去年底、今年初,习、李新官上任,各有一把火,习喊“反腐”,李称“改革”。这个“改革”,当然不是政治改革,只是经济改革。上海自贸区,便是李克强推出的一个“拳头产品”。据传,李的动议,一开始就遭到党内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以至于,李曾红了脸、拍了桌子。
保守派反对,不便言说的理由之一,是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保守派反对的公开理由,则是担心经济自由会带来信息自由、经济改革会带来政治改革。围绕自贸区内是否取消网禁的争议,便可管中窥豹。
上海自贸区挂牌前,香港《南华早报》曾报道,为实现国际接轨,该自贸区将取消网路封锁;然而,这一报道很快遭中共当局否认,官方喉舌《人民日报》,甚至发表专文,对这一报道冷嘲热讽。这一场口水战,反映的,正是中共高层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舆论角力。
李代表的改革派太弱势,只能通过《南华早报》放风试水;保守派人多势众,通过由他们一手操控的《人民日报》,大声开骂。不仅反对网路自由化,还批判资本自由化。李寡不敌众,最终败北。
保守派大胜,还反映在所谓当局为自贸区所开出的“负面清单”中,共列出18个行业,禁止外商涉入,包括:新闻机构、新闻网站、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网络视听节目、网吧、网游运营服务、博彩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等。自由贸易区,几乎变成不自由贸易区。既然上海自贸区已经被保守派折腾得不成样子,李愤然取消行程,也在情理之中。
《人民日报》把解除上海自贸区内网络封锁的想法,斥为建立“政治租界”,意思是,如果让该自贸区内的外国人或中国人享有中国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网路自由,就等同从前的租界。而从前的上海租界,历来被中共宣扬为“列强欺压中国”的象征。
然而,历史上,党,恰恰是依托租界而诞生和存活的。1921年,标志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上海法国租界秘密召开;1924年,毛曾寄居上海公共租界,从事秘密活动;1927年,蒋介石清党,追捕党领袖,周躲进英国租界的礼查饭店,长达两个月,逃过北伐军的追杀。
建立上海自贸区,等于承认,迄今为止,中国并无自由贸易,顺带证明,西方至今不承认北京宣称的“市场经济”,有根有据。
2 10 月, 2013
我对“上海自贸区”的看法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