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习仲勋百年诞辰纪念日。对这位中共现任最高领袖习近平之父的缅怀与颂扬昨起进入高潮,标志是以他为主角的六集文献纪录片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始播映。
根据昨晚新闻联播介绍,《习仲勋》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首次披露了大量与习仲勋有关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全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习仲勋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
高潮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盛大的前戏。虽说这位革命元老在官方教科书中的排名此前并不算非常领先,历任职务只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宣传部部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等,但“父凭子贵”,自其子习近平被认定将接获总书记权柄后,对习仲勋丰功伟绩、高风亮节的描述就纷至沓来,仿佛“重新发现”。即使是网络意见领袖,也时常张扬习仲勋“民主”、“不整人”、“一辈子没犯过‘左’的错误”之特质,以图倚“太上皇”之名教训当朝权贵——这是一种熟谙中国政治传统后的“斗争技巧”。
在由中共官员直接控制的纪念活动中,于甘肃、陕西、广东先后举办的三场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甘肃日报10月10日刊登的发言稿,习远平先是主要阐述了父亲1932年在此所发动“两当兵变”的历史地位;及至11日,是他继8月底出席《习仲勋传》出版座谈会后再一次以家属身份来到陕西,“代表母亲齐心同志和全家向三秦大地的父老乡亲表示诚挚问候”,在当地省委机关报刊登的讲话稿中,他除了忆及父亲三次保护西安古城墙的故事,还透露了父亲的“调粮报恩”:“父亲热爱家乡,但他在中央工作期间却对家乡的干部要求很严,从来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乡谋取好处,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对家乡的干部群众给予支持和鼓励。也许唯一的例外就是三年困难时期,父亲曾经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为陕西调来了一批粮食,解救了一批父老乡亲的饥荒。父亲说,这是报恩、还愿——当年他与彭德怀、贺龙统帅大军解放大西北时,关中的父老乡亲忍饥挨饿把口粮都给了部队。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大跃进’时期到陕西视察工作时,反复告诫陕西的干部不要搞浮夸风,不能做对不起百姓的事情”。
“调粮报恩”被市场化媒体重点展示后,确曾在网络异议者那里引发少许“到处都饿,从何调粮”的腹诽,不过,与此同时,另一段苦难回忆显然愈发引人遐想。是11日的中国青年报用大半个头版的超常规格,刊出由习远平署名的《父亲往事》,并成为人民网专题头条。文中,“孔融让梨”、“雪中送炭惟吾愿”、“坐监狱坚持背‘老三篇’”的家训,经由门户摘录,俨然成为国训,而有关习近平的记忆更是成为微博论坛上的热门谈资:“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习仲勋传》中有关习近平拜寿信的摘录,此时亦已广为流传。根据描述,是这位时任福建省长在2001年因公务繁忙而无法亲抵深圳参加父亲的88岁“米寿”寿宴,于是提笔遥祝,其中一段如下:“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通过父亲揣测儿子,通过弟弟了解哥哥,对中国民众——尤其是对那些为习近平履新一年“高开低走”而多感失望的知识分子——而言,这才是围观官方纪念习仲勋的真实意义。
连日来,搜狐已经在首页奉献了《习仲勋传披露习近平深情拜寿信》、《习仲勋教子:不特殊化不搞特权》,今晨更是主推专题《习仲勋的“中国梦”是什么?》,讲述他的“人民梦”、“改革梦”、“法治梦”,并通过提要表明编辑意图:“‘我们的任何纪念活动,都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前进。’这是习仲勋曾经对媒体发表的讲话。今天是他的百年诞辰,套用当下的主流词汇,这位改革闯将的一生,时刻都在真心实意地做着振兴中华、富裕人民的‘中国梦’,并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将梦想付诸实践。重温习仲勋的‘中国梦’,不仅是纪念他,更是纪念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被这家门户选作今晨头条组合的是《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夫人齐心向乡亲问好》、《齐心曾被说穿着“土”,习仲勋笑答:土比洋好》,前一条消息来自陕西日报:“10月14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省委副书记、省长娄勤俭在京参加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前专程看望了习仲勋同志夫人齐心,代表全省人民向齐心同志问候。齐心同志感谢家乡人民的关心,向家乡父老乡亲问好。”
这段描述,也可以侧面验证新华网11日曾转载的大公网消息,即“中央纪念活动或近期举行”:“按中共惯例,中央层面的纪念活动或将在近期举办,通常是以纪念座谈会的方式进行。2009年,中共另一位元老宋任穷诞辰百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还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宋任穷的一生。”
习近平现在已经是最高领导人了。在下属们紧锣密鼓地颂扬着他的父亲之时,他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继承遗志的决心,誓要将从延安时期沿袭而来的群众路线作为他的执政武器。50年前“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再次获得总书记的批示推广;在省级大员间展开的“民主生活会”更是如火如荼,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综合新华社及各省党报的报道,自9月3日至10月12日,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常委领导班子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各省(区市)常委向‘四风’问题开刀,既‘红红脸、出出汗’,也‘加加油,鼓鼓劲’……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常委们普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洗涤’,认为‘这次民主生活会开了一个好头’。”
各省党报得为自家领导加油鼓功,不便于像南方周末那样触及“民主生活会乱象”。根据那份广东报纸的说法,“一些地方,民主生活会虽然遵章照开,但效果不佳。湖南株洲一名纪委官员注意到,‘在民主生活会中,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发言完全是按照主要领导意图行事,自己无观点、无思路、无主见。’‘在开展自我批评时,如果主要领导说‘自己群众观念淡薄’,他就讲‘自己深入基层较少,与群众联系不够’;主要领导讲‘自己个性刚强’,他就说‘自己性格不好’等等。”……‘一些干部,对领导的批评是‘不注意身体’、‘不讲亲友情谊’等等,看似批评,实则吹捧。自我批评时谈干了多少工作,取得了多少成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自我表扬与相互表扬’的评功摆好会。’”
沉疴难愈,任重道远。同为“红二代”,陈毅之子陈小鲁有他的选择,那就是开着自己蓝色的大众POLO车回到北京八中,向曾经被自己在文革中带头批斗的老师道歉。今天出版的中国青年报以整版“冰点特稿”的方式,纪录了这场迄今最著名“造反”学生领袖的忏悔,并获各门户首页重点推介。
陈小鲁的举动,连同他父亲的历史名声,在互联网上赢取掌声。而与之几乎有天壤之别的是李小琳,国务院前总理李鹏之女,一则来自外媒的指控加重了人们对这个家庭涉嫌贪腐的猜疑。
是英国每日电讯报10日刊发报道,称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曾作为中间人涉及瑞士苏黎世保险有限公司在多年前为进入中国市场而花费数以千万美元计贿款的一桩交易。这篇报道,先是经由微博论坛传入国内,一时甚嚣尘上,那些本就对李家素无好感的围观者,本能地取信了这一指控,并以讥诮语气“激将”李小琳出面辟谣。
确实有辟谣。中电国际在11日晚间通过官方微博账号为董事长发布声明,“李小琳未与任何保险公司有个人往来,也不认识什么保险公司的人;网上关于其涉及什么保险交易的谣言,纯属恶意卑劣的中伤;其本人保留追究造谣者、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此后,又有同样涉入指控的东方集团以董事长张宏伟的名义发布辟谣声明,称其香港公司向苏黎世保险所收取的1690万美元费用属正常商业行为,“报道中所提及的李姓女士从未参与我公司及关联公司的任何商业行为,所称相关事宜纯属恶意的造谣中伤。”
这场有关“红二代”的指控与辟谣,得到了21世纪网、第一财经日报等的公开报道,并且出现在各门户周末首页。不过,对李小琳来说,要想凭借反驳声明来扭转互联网上对她的普遍“有罪推定”,恐怕是真的比登天还难。
15 10 月, 2013
父凭子贵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