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21 3 月, 2015

2014-03-26摩旅天水渗金寺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24 下午

  渗金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马跑泉自平地喷也,水源丰富,四季喷涌不息,旱不减、涝不增、清沏甘美,除群众食用外并可引灌附近农田。宋代诗人游师雄曾游历到此,煮茶品尝,赋诗赞泉:“清甘一脉古祠边,昨日新烹小凤团。却恨竞陵无品目,烦君精鉴为赏看。”诗中还对唐代竞陵人陆羽在《茶经》中没有写到马跑泉水而表示不平。马跑泉南山麓建一寺院,现称渗金寺。  
  渗金寺,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因唐玄奘在此晒经,取名晒经寺,后因字音转变叫渗金寺。渗金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现存清代庙宇六座,千年古柏七株。现已在悟空法师的主持下,千古名刹焕然一新,道场成就,佛法昌隆,宝像庄严,开办渗金寺清净庄严弘法道场,成为天水名胜风景旅游观光之地。渗金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天王殿,中院大雄殿,后院卧佛殿,整个殿宇由山而筑,逐渐向上,三台并立,寺内古柏苍天,门外清泉常流,名泉古刹相互辉映,绝妙奇然,清凉怡人中透露着无限深厚的艺术造就。以清净著称的佛法胜地,可谓在陇上独树一帜。

(more…)

2013-04-11摩旅皋兰什川赏梨花之榆中甘草店印象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6:08 上午

  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北靠韦营乡,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市安定区。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戎驻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据西北师大历史系教授陈守忠考证:北魏时的子城县就设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尤其这里是西安通往兰州的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在此投宿,当地居民便开设了多处饭馆、旅店、车马店,故一语双关称为“甘草店”。

(more…)

2013-04-11摩旅皋兰什川赏梨花之夏官营古城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5:42 上午

  夏官营古城,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上堡子村(陇海铁路线夏官营火车站西约一公里处)。
  2009年曾经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断代不清,未被批准。1974年,在平整田地时,村民还曾挖出过绘有壁画的墙壁,据专家考证,与敦煌莫高窟属同一时期。结合《晋书》之记载:“讨鲜卑莫候于宛川,大破之,降其众二万余落,因居宛川。”又结合城址位置、形制、规模考证,有专家认为此城初建年代为十六国期间,为西秦王都勇士城。
  后来因考古在城北出土大量残损砖瓦等建筑材料、灰陶罐残片和宋、元时期的豆绿、褐、黑釉瓷片等物,主要为北宋的耀州窑、磁州窑及元代金县窑瓷器,城内又有七星剑、铜印章、石质印章等十分精美的文物出土。各历史时期文化层保存完整,宋代文化层下为生土,更说明此城始筑于北宋。
  原来的陇海铁路就从夏官营古城北侧穿城而过,可见当时对文物的保护没有人重视。而新修的兰渝铁路则全部采用桥群,避开了夏官营古城。豁口是当年修建铁路时用于出土而挖开的,而顶上仅存的一部分根据夯土层能看出是濒临宛川河的城墙。

(more…)

2014-03-26摩旅甘谷磐安镇印象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5:13 上午

  甘谷县磐安镇磐安镇位于甘谷县西端(东经105°04′北纬34°43′),与武山县洛门镇毗邻,东西长13.5公里,南北宽8.78公里,距县城23公里,陇海铁路、316国道、天定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是甘谷县最大的商品蔬菜基地和集散地,蔬菜和果品是主导产业。以“燕家韭菜”、“毛坪辣椒”、“裴家黄瓜”、“杨汪葡萄、草莓”、“金川苹果”“清水沟豆角”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瓜果畅销全国。而号称辣椒之乡的甘谷,最好的甘谷辣椒就产于磐安镇毛家坪。

(more…)

2014-03-28摩旅武山洛门东华寺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05 上午

  东华寺位于武山县洛门镇大柳树村,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坐南朝北,地势南高北低,阶坎层次分明,四众俱拱,气贯长虹。古寺雄峙,北聆渭水千年清韵,南依富丽东华山庄,西牵丝路古镇洛门,东携农科示范园区。
  据考证,清朝初年,东华寺住持历三世之传至智禅师,其“肄业他方,游玩川湖,睹莪眉之状丽,览武当之胜区,目之所见,既大心所期,自远募化”,励志振兴东华。对此,“本邑庠员臧上濂称善”。经协商筹划,成立侩会捐资,“买香台山地一分”,后又“自治南渭水地一分,圂囿二处,高桥南山地一分,殿后左右山地,共合百十余垧。求供圣贤香火,意欲建阔大之法场,开人天之觉路”,但“其志未遂而上人圆寂,幸孙徒性元大师充膺侩会,克绍衣钵,继志述事”,“遇功德主信士陈万粮,领袖善信,同成圣果。新筑观音法堂于古刹三元殿侧,东修帝居宝殿,西立圣母宫阙,对峙灵官神象台”。山门亦改观。现存古建梁顶墨迹题记清晰可辨,明确记载了修建时间和人士:大清乾隆二年(1737年)秋,信士陈万粮、男监生陈运等建立。乾隆三十八年,县孙贡生陈遏贵、生员陈炳等重建。
  东华寺距今272年,现全寺分三院,共占地4038平方米,其前院为清代古建筑群,约284平方米。古建包括山门和四座殿宇,山门为双坡屋顶,莲花正脊,以脊为界,外侧歇山顶,内侧硬山顶,亦称“凤凰蛋展翅”,形制独特,正中匾书“东华寺”三字,字迹苍劲有力。山门西侧有古槐一棵,半枯半青,老态龙钟,主干虬髯,斜枝旁逸。四座古殿宇分别为北面的天王殿、东面的观音殿、南面的三佛(华严三圣)殿和西面的地藏殿。
  华严三圣殿南为玉佛阁,与东面的斋房、西边的宗教活动中心构成中院。中院最小,且比前院高出一米多,与后院平齐。玉佛阁基础高抬,为二层木结构悬山顶建筑,莲花正脊,上置狮子背宝瓶,从北面而望有凌空之势。画栋飞檐,流丹溢彩,窗棂雕刻精细,门面彩绘精美。玲珑剔透,风姿绰约,造型秀美,堪称一绝。精雕透花盈窗棂,天工木刻镶门厅。红绫飘舞饰角檐,白云稽首听心经。仙阁巧小心无境,世事纷繁和可平。清风过往铃声远,游客归还意犹酣。

(more…)

2014-03-28摩旅武山水帘洞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51 上午

  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谷中”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溪水潺潺,景色幽静宜人。”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
  石窟亭宇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等著名景观,尤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等最为珍贵。该石窟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大佛,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资料。现共保留有历代造像百余尊,壁画2000多平方米,建筑物10余座,舍利塔8座,题记碑刻10通,无头干尸1具,拉梢寺摩崖题记为研究分期断代,以及美术史的渊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最为珍贵。

(more…)

2014-03-28摩旅甘谷蔡家寺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15 上午

  蔡家寺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在陇海铁路线原渭水峪火车站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级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达山顶。据清乾隆《伏羌县志》(甘谷旧名伏羌)记载,寺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于何时有村,县志语焉不详,实难详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顾名思义,村人大率当为蔡姓,就像河对岸斜对的蒋家寺村,其村民多为蒋姓一样,然而,蔡家寺村从来不闻有过蔡姓之人。

(more…)

2014-03-28摩旅天水伏羲庙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03 上午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1963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铁木尔,诣令全国各州、县,务必修建 “三皇”庙,以通祀之。当时,天水市作为秦州府治,又是成纪县地,即伏羲故里,因之,这里的”三皇”庙也便修得特别讲究。此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此庙从建成到元朝覆亡,虽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由于政局动荡,各方均受牵连,文化、宗教、教育等诸业日趋萧条;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庙已倾倒坍塌,不成样子了。直到明代中叶,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在秦州指挥”明威将军”尹凤的倡导组织下,才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新起造庙宇,始称”伏羲庙”,延续至今,已近五个世纪了。据记载,伏羲庙起初并不很大。自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起,巡茶御史陈讲,用了三年时间进一步开拓修缮,为伏羲庙的规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础。近五百年来,又先后历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嘉庆十一年 (公元1806年)、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屡次扩建、维修,才成如今这样整肃宏伟、远近闻名的古建筑群。

(more…)

2014-03-28摩旅天水伏羲庙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03 上午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1963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铁木尔,诣令全国各州、县,务必修建 “三皇”庙,以通祀之。当时,天水市作为秦州府治,又是成纪县地,即伏羲故里,因之,这里的”三皇”庙也便修得特别讲究。此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此庙从建成到元朝覆亡,虽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由于政局动荡,各方均受牵连,文化、宗教、教育等诸业日趋萧条;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庙已倾倒坍塌,不成样子了。直到明代中叶,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在秦州指挥”明威将军”尹凤的倡导组织下,才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新起造庙宇,始称”伏羲庙”,延续至今,已近五个世纪了。据记载,伏羲庙起初并不很大。自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起,巡茶御史陈讲,用了三年时间进一步开拓修缮,为伏羲庙的规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础。近五百年来,又先后历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嘉庆十一年 (公元1806年)、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屡次扩建、维修,才成如今这样整肃宏伟、远近闻名的古建筑群。

(more…)

2014-03-28摩旅天水古民居——南宅子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54 上午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建筑群是国务院于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395年和388年的历史。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称它“是甘肃省惟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more…)

« Newer PostsOlder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