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6 4 月, 2015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赵家大园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40 上午

  天水市秦州区赵家大园位于解放路飞将路南入口左侧,巷道东西平行于解放路,里面又南北叉出几条小巷,似迷宫般迂回曲折,颇能引起儿时的回忆。

(more…)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三新巷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24 上午

  天水市秦州区三新巷位于解放路北侧,南北走向,东西又有分叉,东面接杨家楼和自由路,巷道呈十字交叉。
  抗战时,我国民族企业家的代表——荣氏家族的部分产业迁至天水,三新巷因荣氏家族的三家企业茂新、申新、福新而得名。巷内有荣毅仁故居和葛霁云(曾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时的国际纵队)故居。

(more…)

5 4 月, 2015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澄源巷张庆麟故居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46 下午

  天水市秦州区澄源巷张庆麟故居,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澄源巷21、23、42号院。由布局各不相同的三组院落组成。占地总面积为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有60多间房屋,规模宏大。这座古建筑群中保存至今的完整古建筑有1座楼阁、3座影壁、5座垂花门。木雕亦精美,其中23号大门内“五福捧寿”影壁,建造十分精美,还有碑古、上马石、栓马石等历史遗物。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庆麟(1818–1868年),字云卿,号晓峰,清秦州人,道光已酉(1849年)科举人,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进士,同治元年(1862年)壬戍科殿试,委以知县,于同治六年(1868年)戊辰任河北省广平县知县。次年(同治七年1869年),身染重病,卒于保定官邸,时年51岁。卒后,封为文林郎,诰封奉政大夫。朝廷恩准将张庆麟牌位祀奉于乡贤名宦祠。

(more…)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澄源巷哈锐故居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31 下午

  天水市秦州区澄源巷位于市中心广场西北角,南北走向,南接大同路(山陕会馆所在),北去原来的北关,接现在的成纪大道。
  哈锐故居位于澄源巷13、17号,42号,三院同一图纸,同时建成,为明末建筑。前院3道门,头门座西向东,影壁北进为二门楼,向西为内门,垂花门雕饰精细,保存完好。进入院内,南房侧厅3间,北面过厅5间,东、西厢房各3间,悬山顶式,梁架结构和檐斗拱具有明代建筑特点,雕花脊饰,精美逼真。中院北3间悬山顶式出檐附阶二层楼,东、西厢房各3间,后院西房3间为两层木楼,南、北厢房各3间。东向开一后门,后院建筑为晚清风格。
  哈锐(1862年—1932年),字蜕庵,回族,甘肃天水人,祖籍福建。出自中医学世家,19岁入陇南书院,21岁乡试中举.31岁光绪壬辰科(1892年)会试,初战告捷成为进士,又考入翰林院庶吉士,获得了科举场中很高的荣誉。成为中国回族文化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翰林公。1895年哈锐考试散馆签分刑部四川司主事,不久,因母殁返里,守孝三年。当回京供职时正值“戊戌变法”与“庚子之变”。“戊戌变法”失败后哈锐的恩师翁同和作为光绪帝的师傅、智囊,被慈禧开缺回籍,哈锐由此也受到牵连。于1898年10月不得不返回故乡。1902年再至京师。1905年报牒吏部。1906年起先后出任四川壁山、宜宾、乐山等县知县。民国初回天水兴办实业、教育以及地方公益事业,事迹突出,功勋卓著,品德高尚,望重乡里。民称“哈瀚林公”。

(more…)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共和巷冯国瑞故居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21 上午

  天水市秦州区共和巷位于市区主干道民主东路北侧,北接建新路,共和巷原叫明德巷、共仓巷,因纪念孙中山民主共和共黄铖秦州起义而得名。
  31号院据传在清康熙年间是吴贞、吴良两位将军的故宅,曾被称为“将军府”。
  33号院是冯国瑞故居。冯国瑞(1901-1963年),字仲翔,别号麦积山樵。先后师从于任承允、哈锐、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成为甘肃文化史上一位颇多建树的学者、诗人。在文学、诗词、历史、考据、金石、文学以及书法艺术都有颇深的造诣和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对天水麦种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的发掘和勘察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开拓性贡献。在天水地方史研究方面,他是利用考古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第一人,并先后编著了《秦州记》、《天水出土秦器汇考》等专著,明确提出了天水是秦人发祥地的观点。

(more…)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共和巷冯国瑞故居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21 上午

  天水市秦州区共和巷位于市区主干道民主东路北侧,北接建新路,共和巷原叫明德巷、共仓巷,因纪念孙中山民主共和共黄铖秦州起义而得名。
  31号院据传在清康熙年间是吴贞、吴良两位将军的故宅,曾被称为“将军府”。
  33号院是冯国瑞故居。冯国瑞(1901-1963年),字仲翔,别号麦积山樵。先后师从于任承允、哈锐、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成为甘肃文化史上一位颇多建树的学者、诗人。在文学、诗词、历史、考据、金石、文学以及书法艺术都有颇深的造诣和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对天水麦种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的发掘和勘察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开拓性贡献。在天水地方史研究方面,他是利用考古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第一人,并先后编著了《秦州记》、《天水出土秦器汇考》等专著,明确提出了天水是秦人发祥地的观点。

(more…)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士言巷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11 上午

  天水士言巷,位于天水西关伏羲城(内有伏羲庙)东门南侧,长度约一百多米,这条巷子因为位于伏羲庙东南,原来是被天水人称为南巷子的,改名士言巷,是因为天水名儒任其昌(字士言)老先生在此居住过,由此得名。
  要介绍士言巷,那自然是少不了介绍任其昌老先生了!任其昌(1831—1900年),字士言,天水市人。八岁丧父,家境贫寒,有时穷得揭不开锅盖。宁肯空腹入塾,但从不辍学。先生见他聪颖好学,常免学费,跟随其他学生就读。他得中秀才后,深得知州董平章赏识,受学门下,进步很快。二十八岁(咸丰九年),考取举人。三十四岁(同治四年),考取进士,授户部主事,留京供职。四十二岁(同治十二年)时,看到朝政腐败,有逆民心,他就辞去官职,回到天水。

(more…)

2014-05-25摩旅天水新阳胡家大庄清池观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02 上午

  天水新阳胡家大庄清池观位于胡家大庄东面台地边缘,据资料记载:清池观修建于乾隆六年,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遭回族乱而焚毁。后人在废墟上重新修建清池观大殿,以及后建的三霄殿、财神庙、大王庙、文昌庙、钟鼓楼等,由于历史原因人文破坏,现在清池观里面仅存最早的建筑也就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山门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村民又陆续重建清池观大殿,三霄殿、财神庙、大王庙、文昌庙、钟鼓楼等,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一九八九年,清池观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more…)

4 4 月, 2015

2014-07-04摩旅甘南行之临洮哥舒瀚纪功碑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34 下午

  哥舒翰纪功碑屹立在临洮城内南大街(原有庙宇,当地人称“石碑观”),坐北向南,有三面砖壁围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此碑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所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全碑由巨石制成,额高0.92米,已破裂为三块,碑额仅有“丙戌哥舒”四字可辨。碑身上有裂纹三道并有深凹残缺,风化严重,高4.25米,宽1. 84米,碑正面刻有隶书碑文12行,现存60余字,字势雄健,笔力遒劲。碑额刻兽形、云纹,碑座乃巨石加工而成,共5个阶层,高2.4米,整碑高大雄伟。清代狄道知州田自福建亭覆之,名“唐碑亭”。清临洮诗人吴镇集剩字为《唐雅》六章。容城学者王耐谷证以所藏碑帖,以为乃唐明皇李隆基御笔。临洮学者张维《陇右金石录》以为:“此碑既录于金石略,又有哥舒二字,自系边人为哥舒翰纪功而作。观西鄙人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之诗。盖边人称翰深矣。唐初置临洮军于狄道,其后始移鄯州(节度衙内),故此碑立于狄道。”碑石风化严重,碑面斑驳陆离。《陇右金石录》收录哥舒翰纪功碑正文剩字99字,今仅存67字。
  哥舒翰(?-757年),唐朝名将,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俘虏,后安庆绪杀安禄山,登基为帝,不久,败于唐军而逃,将哥舒翰杀害。唐代宗赠太尉,谥曰武愍(mǐn)。
  哥舒翰是天宝中后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早年因屡立战功,为世人所赞。他是大唐战史上功业彪炳的英雄,有关他的诗篇车载斗量,连诗人李白也认为汉朝名将卫青都不能与之相比,但晚年却屈节求生,以至晚节不保,令人无比惋惜。史书上评价说:“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more…)

2014-07-04摩旅甘南行之临洮岳麓山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0 下午

  临洮岳麓山位于县城东面,距县城0.5公里,素以绿色出头而著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临洮东山不低头”之美誉。
  岳麓山素有“兰州南大门”之称,是省城兰州连接临夏、甘南、陇南、定西的扭带,甘川公路上的明珠。岳麓山公园以宋代建东岳庙于山麓之间而得名,杨柳轻拂、松柏滴翠、碧水环绕、花放鸟鸣。公园总面积为84公顷,园内山光水色秀美奇丽,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文物古迹引人入胜,古刹名寺隐藏山坳,使人留连忘返。
  岳麓山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名、优、特、奇适生树种近百种,有参天的柳、榆、古树,有冬夏长青的松、柏,有山杏、沙棘、拧条、穗槐、刺槐、白榆等耐旱树种,有苹果、梨、桃等组成的经济园,有牡丹、桃梅、连翘、丁香、月季、黄花、大丽花、唐昌蒲、郁金香等名贵花卉。
  岳麓山公园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是屏障全城,控扼陇蜀之重镇。主要有超然台、椒山祠、道统祠、武侯祠、地母宫、先农坛、文昌阁、太平观、三星阁、龙泉寺、奎星阁、东岩寺、曾观、画廊亭台、碑匾刻石等42处景观。其中以超然书院、风台、姜维墩优为著称。

(more…)

« Newer PostsOlder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