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清水赵充国墓位于清水县城北一公里处,牛头河南岸一级台地李崖遗址上。始于汉,唐、宋、明、清代、及民革及文革时期,后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1959年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陵园建筑肃穆典雅,气势恢宏,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墓区现存国保单位一处(鲁恭姬造像碑)、省保单位宋墓群、县保单位历代石刻碑30通,是省内外宾客观光旅游和赵氏族系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也是清水历史文化的窗口之一 。
29 3 月, 2015
2014-03-28摩旅甘肃清水——赵充国墓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天水市清水县)人,生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卒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享年86岁。他一生历经汉武帝、昭帝、宣帝三代,是一位正直无私、忠心爱国、能骑善战、机智沉着、骁勇多谋、富有军事策略思想的将领,曾为西汉王朝的强盛外定疆夷、屯田安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丝路畅通;内建筹策,协助霍光立宣帝,稳定朝纲,累建奇功,而被封爵营平侯,谥曰壮侯,葬于邽山之阳(今清水县城西北的李崖)。
甘肃清水赵充国墓位于清水县城北一公里处,牛头河南岸一级台地李崖遗址上。始于汉,唐、宋、明、清代、及民革及文革时期,后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1959年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陵园建筑肃穆典雅,气势恢宏,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墓区现存国保单位一处(鲁恭姬造像碑)、省保单位宋墓群、县保单位历代石刻碑30通,是省内外宾客观光旅游和赵氏族系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也是清水历史文化的窗口之一 。
甘肃清水赵充国墓位于清水县城北一公里处,牛头河南岸一级台地李崖遗址上。始于汉,唐、宋、明、清代、及民革及文革时期,后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1959年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陵园建筑肃穆典雅,气势恢宏,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墓区现存国保单位一处(鲁恭姬造像碑)、省保单位宋墓群、县保单位历代石刻碑30通,是省内外宾客观光旅游和赵氏族系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也是清水历史文化的窗口之一 。
28 3 月, 2015
2014-03-26摩旅天水天水导流山
导流山位于麦积区石佛乡东面,距天水市区20公里。相传远古时候,河水泛滥,大禹率领民众在此劈山导流,使得河水安然东去。据说,大禹治水之时,是在这里东山挖窑搭棚、安营扎寨,领导人们用疏导的方法,凿东山而引洪水。历经数载,终于凿出了一条沟壑,积水畅流,川原浮现,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耕作,繁衍生息。
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大禹治水功绩,把东山改名为导流山。导流山殿宇建筑可推至明正德年间,曾经历三次大的人为和自然毁坏,并有三次重建和修葺。1958年破“四旧”时,山上庙宇被毁,古松翠柏无一幸免。天水名人王璋、冯国瑞、毛翰臣等人的题匾,现无迹可考。
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大禹治水功绩,把东山改名为导流山。导流山殿宇建筑可推至明正德年间,曾经历三次大的人为和自然毁坏,并有三次重建和修葺。1958年破“四旧”时,山上庙宇被毁,古松翠柏无一幸免。天水名人王璋、冯国瑞、毛翰臣等人的题匾,现无迹可考。
27 3 月, 2015
26 3 月, 2015
2014-03-26摩旅天水甘泉镇太平寺(双玉兰堂)
说起天水境内的千年古玉兰树,但凡知道的人,都会说天水麦积区甘泉镇太平寺的双玉兰树(白玉兰),因为齐白石“双玉兰堂”的题字而扬名在外,被确定为文物树,加以保护,又因为栽植于太平寺院内,也享尽人间烟火,受人朝奉。
2014-07-18摩旅榆中烈士陵园
兰州榆中烈士陵园位于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兴隆峡谷之中,从峡口进入峡谷大约6公里左右右面的半山坡上,这里长眠着在解放兰州战役中牺牲的915名烈士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3名烈士,以及很多的无名英雄。
兰州榆中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占地三万八千六百二十八平方米,整个陵园由牌坊门、高25.7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墓群、张一悟烈士纪念亭组成。
解放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都被人民群众将就地安葬。仅榆中境内就有十七处。一九八八年十月,榆中县人民政府在兴隆山卧龙湾建立革命烈士陵园,将分葬在各处的九百一十五名烈士合葬在这里。二○○五年,县民政局在度将陵园进行了修缮。
兰州榆中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占地三万八千六百二十八平方米,整个陵园由牌坊门、高25.7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墓群、张一悟烈士纪念亭组成。
解放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都被人民群众将就地安葬。仅榆中境内就有十七处。一九八八年十月,榆中县人民政府在兴隆山卧龙湾建立革命烈士陵园,将分葬在各处的九百一十五名烈士合葬在这里。二○○五年,县民政局在度将陵园进行了修缮。
25 3 月, 2015
2014-03-26摩旅武山鸳鸯镇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
武山县鸳鸯镇红一方面军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坐落在武山县鸳鸯镇渭河大桥南端西面,鸳鸯村北面。红军长征曾经三次途径武山,所以三次强渡渭河。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9月,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8月,分别从鸳鸯镇强渡渭河。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武山洛门强渡渭河。纪念碑于2002年8月10日建成,占地1.5亩。碑高8米,呈现四棱柱形,红色大理石贴面,上镌刻有“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碑座高0.9米,宽6.6米。四周进行了绿化,临街道一面修建有护栏。2005年10月被命名为武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曾经三次强渡渭河,为什么要单独立一座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呢,也许是因为红一方面军是毛主席老人家领导的一支队伍的原因吧!
2014-03-26摩旅天水街子崇福寺
天水街子崇福寺,位于原天水市麦积区街子乡(撤并,北部划归甘泉镇,南部划归麦积镇)街亭古镇东山。前有从仙人崖经石莲谷流出的东柯河环绕,因山后有片杏林,也称为杏林山.又因山呈虎踞龙盘之状,明代前称观龙山。崇福寺建在观龙山腰,依山势而建。上部为杏林观中部为崇福寺最前为纪将军祠,集寺、观、祠于一身,融道、佛、儒一起,此为崇福寺一大特点。
崇福寺年深远,明代大钟虽有“前朝敕建麦积山下院”的记载,但始建确切时间不详,1978年大佛殿失火,拆除时在地基处发现多块刻有“弘道”而字的砖头。据此推断,崇福寺至晚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又据(秦州志)载,唐德宗年间,全国著名高僧端甫曾一度任崇福寺主持,可见当时崇福寺已具相当规模。
崇福寺被称之为《玄秘塔碑》的发祥地, 就是因为唐代大达法师——端甫,端甫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他于公元769年出生于古城甘肃天水。大达法师一生历经唐朝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6朝。
端甫10岁在天水街亭镇崇福寺做沙弥,17岁升任为比丘,入安国寺诵经。因对佛学虔诚,经师傅推荐,在西明寺受戒于照律师,后又学毗丘尼于崇福寺,并升为律师,同时,传《唯识》于安国寺法师,通《涅槃》于福林寺监法师。随后,他“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唐宪宗时,因为端甫在佛学界的造诣和声名,得到宪宗的宠遇,宪宗诏端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端甫继玄奘后又一次在长安震动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内殿法仪,标表净众长达十年,尤以主讲《湿般》、《唯识》等著称于世。据史书记载:“贵臣盛族皆所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由此可见,端甫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远非普通僧人可比。
据史书记载:唐文宗开成元年六月,端甫面向西,朝自己的家乡——天水圆寂了,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皇帝赐谥号“大达”法师,今天传于世的柳公权字帖《玄秘塔碑》,就是为纪念天水这位高僧而写的。
崇福寺年深远,明代大钟虽有“前朝敕建麦积山下院”的记载,但始建确切时间不详,1978年大佛殿失火,拆除时在地基处发现多块刻有“弘道”而字的砖头。据此推断,崇福寺至晚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又据(秦州志)载,唐德宗年间,全国著名高僧端甫曾一度任崇福寺主持,可见当时崇福寺已具相当规模。
崇福寺被称之为《玄秘塔碑》的发祥地, 就是因为唐代大达法师——端甫,端甫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他于公元769年出生于古城甘肃天水。大达法师一生历经唐朝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6朝。
端甫10岁在天水街亭镇崇福寺做沙弥,17岁升任为比丘,入安国寺诵经。因对佛学虔诚,经师傅推荐,在西明寺受戒于照律师,后又学毗丘尼于崇福寺,并升为律师,同时,传《唯识》于安国寺法师,通《涅槃》于福林寺监法师。随后,他“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唐宪宗时,因为端甫在佛学界的造诣和声名,得到宪宗的宠遇,宪宗诏端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端甫继玄奘后又一次在长安震动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内殿法仪,标表净众长达十年,尤以主讲《湿般》、《唯识》等著称于世。据史书记载:“贵臣盛族皆所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由此可见,端甫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远非普通僧人可比。
据史书记载:唐文宗开成元年六月,端甫面向西,朝自己的家乡——天水圆寂了,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皇帝赐谥号“大达”法师,今天传于世的柳公权字帖《玄秘塔碑》,就是为纪念天水这位高僧而写的。
24 3 月, 2015
2014-03-26摩旅秦州十景之赤峪丹灶——天水眼泪罐旁老君庙
眼泪罐所在的山因为太上老君传说的关系,天水百姓又叫它为老君山,山脚东北角赤峪河沟口高台之上有座庙,叫老君庙。据传就是当年老君正是修行炼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