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原大地震的成因
地球上两大地震带,都处于陆洋板块结合线和新构造塌皱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为世界最长的地震带,它从美洲北上再沿阿留神群岛、千岛南下,经日本、中国到南洋群岛、整整饶太平洋一圈,地震释放的能量占全球80%。第二条是地中海——亚洲地震带,从地中海经西亚、喜马拉山区到中国,释放能量占全球17%。余者3%零星分布在海邻——峡谷地带和大陆个别稳定的地块。
海原是一个多震区,从古至今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据历史资料记载海原及邻近地区在近700年的时间中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2次之多,其中发生在海原境内的就有8次之多。从地质构造看,海原地处阿拉善地块以南、青藏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接部位,其主要构造是乌鞘岭—六盘山弧形构造带。该构造带由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塌皱和断裂组成,主干断裂是南、西华山北麓—六盘山东麓大断裂 。该断裂切割古生代以来所有地块。近期活动一直很强烈。海原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最重要的一条第四纪左旋走滑断层带,具有规模大、下切深、断延伸长走滑速度大、总位移幅度大等特征,因而地震频率高,破坏性大。由于各断裂带的相对运动造成大量的应变能量在该断裂层上积累,一旦这个积累超过其承受的范围,便最先在该断裂带上通过活动释放。如此,一系列的地震便发生了。
关于1920年海原这次“环球大震”的成因,科学上还有另一种解释:彗星与大震的发生。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把彗星与地球联系起来是无稽之谈。但最近20来,科学家对两者之间进行了研究,发现彗星与地震有一定的联系。日本学者在系统地整理了1800年以来的彗星记录,列出几百个彗星的轨道,并与世界上大地震进行比较。发现彗星与地震确有联系,当彗星接近地球,或地球受到两颗彗星是叠加作用,就有大地震发现。1920年111号彗星从1920年9月下旬开接近地球,在12月17日距离地球最近。在它前一天(12月16日)我国发现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海原8.5级地震。彗星的形体虽然很小,大密度很小,它的引力对地球的影响显然是微不足道的。那么,彗星怎样对地震发生作用的呢?这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海原大地震
海原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海原地震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7,东经105`7度。海原地震的基本情况是:宏观震中位于还海原县的西安州、大沟门至干盐池之间的石卡关沟、哨马营一带,其经纬度35`38度,105`21度;震中烈度为12度,极震区包括固原、隆德、西吉、靖远、景泰等县,呈条带状,北西向展开。面积2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波及南下、甘肃、陕西、青海、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个盛市、自治区,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1/4强,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极震区的海原、固原和西吉县严重滑坡,仅在西吉县的夏家大路至兴平间64公里范围内,滑坡就达31平方公里,在靖远、会宁、静宁、隆德4县竟发生503处的滑坡。在固原县的石碑塬一带,发生了一个长达3500米的滑坡体,在会宁县清江驿响河上游,滑坡体将2500米的一段河流堵塞,并在其上游形成了地震堰塞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滑坡。大地震使东穴舟山区村镇埋没,山崩地裂,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极重,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23`4万人,伤及不计其数。
由于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的大,而且强烈的震动的持续了十几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因此,兰州白塔山公园的庙碑上用“环球大震”四个字来形容这次大地震,是最恰当不过了。历史碾过了一个世纪。今天,地震造成的许多遗迹和景观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曾发生的一切。
1.震级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大地震为8`9级。一次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相当于1`4/10(25次方)尔格,如果把这些能量换算成电能,它需要像我国刘家峡那样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2`5千瓦)连续工作30多年。海原地震被确定为8`5级,其释放的能量355/10,这些能量也需要刘家峡水电站将近10年。从古至今,我国共有3次地震被认为达到8`5级,除海原地震外,还有1688年山东郯城地震和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但海原地震是我国唯一震中烈度定为12度的地震。
2.波及范围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可以和海原地震相提并论。据有有关资料记载,这次地震中将200公里的兰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使距震中400公里的西安“门窗暴响,房摇墙踏,被毁房屋约有百户“;距震中700公里的太原“房屋间有倒塌,人民微伤”;句;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更远的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绘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其有感范围超过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在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现象。
3.人员伤亡
海原地震所造成的人口死亡数字是世界撒谎能够除了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外最多的一次。1922年八、九期《地学杂志》的资料表明这次地震共死亡人数234117人。其中海原县死亡73027人占全县人口的59%,占总死亡人数的31`2%,固原死亡39068人;通渭死亡人数18208;人静宁死亡人数15213人,震中所在地海原县,死亡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地震还压死大量的牲口,造成大量房屋倒塌。这一次强烈地震给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灾情惨重。
4.地面构造的变形
海原地震的震中烈度所以被定为12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震中和极震区范围内,出现了普遍而强烈的的构造变形带和各种各样规模巨大的其他现象。银川以北接近蒙古沙漠的长城被地震切割,黄土高原地貌全改,高断成沟地,连山裂开巨口,平地出现了小湖。
断层:极震区范围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断层,有的断层长达数十公里,水平断距最大达17米,垂直断距如同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它们错断山脉。错开田埂,穿过河流,越过峡谷。位于断层展开地带的居民住宅受到破坏最为严重,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因而伤亡极为严重,有个村庄共有170多口人,只有6人幸存。这次地震后形成了一条断裂带。这提哦啊断裂带由固原的硝口起,经海原、西安州、干盐池至景泰县的兴泉堡,全长220公里,断裂带的总体为北50度——70度。在干盐池西发现十几条石砌田埂被大地震的断裂带错开,错距2米,方向为反时针扭动。
地裂缝:如同断层一样,穿陌过阡,不可阻挡。地裂缝与断层不同的是地层,每有出现水平或垂直错动,在地裂缝发育的地带,形成了串状的壕沟或低堑,陡坎或凹陷;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宽大的地裂缝从下边通过。而地表的冰土层被植物的根系结着悬在空中,宛如一座座桥梁。
鼓包:地震时,由于地壳强烈地挤压作用,在很多地区,地面上产生了鼓包或隆起,这些隆起和鼓包看上去仿佛是一道一道长城或一座一座的坟墓。
滑坡或崩塌:滑坡和崩塌是由于地震产生的强烈振动,使原来已不很稳定的崖坎塬边出现重力失稳而产生的一种地壳地质现象。滑坡主要发生于坡度相对较缓的沟边塬坡;崩塌主要发生于悬崖坎地区。海原地震所发生的滑坡和崩塌现象是任何一次地震所未有出现过的,这和地震的烈度及发生在黄土地区有很大的关系。滑坡和崩塌不仅加剧了灾情,还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堰塞湖。著名的有海原李俊的海子和西吉的震湖。
5.灾民惨状
由于地震发生在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六盘山山区,当时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北洋军阀对巨大的地震灾难无力救助。当时逢冬令,天寒地冻,灾民又继续死于冻伤、饥饿、瘟疫之中。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一文报道,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闻;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犟比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这就是当时海原大地震灾区惨况的真实写照。
下面是李俊湖
下面是九彩坪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