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岗原为清末马元章、马元超兄弟二人逃难隐居之地,后以耕作为生,暗设道堂,秘密传播哲赫林耶学理,并于清光绪八年(1882)用重金赎回马化龙等人遗骨葬于此地。后发展成为哲赫林耶门宦讲经、传道、静修及管理所属教坊的中心。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马元章派人用重金买回马化龙等四人的头骨埋在这里,这里又成为马元超看守马化龙坟墓的住所。后来逐渐成为马元章、马元超兄弟二人公开讲经、传道静修的道堂,教徒称为“北山拱北”。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在马化龙的坟墓上修起了八卦圆顶(阿拉伯语称这种圆项屋建筑为拱北),群众开始称其为“拱北”。拱北的大规模兴建工程始于民国四年(1915年),宣化岗的名称也从此流传开了。经过三代相继扩建,规模逐渐扩大,占地达到13200平方米。岗内相继建有马化龙、马元章、马进成、马元超四位教主的八卦墓庐,另建有经亭院、礼拜大殿、会客院、经书学堂、家属院以及附属建筑设施24处。所以宣化岗拱北便成了全国“哲赫忍耶”教众景仰的中心地。
宣化岗拱北以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最大的陵园和独特、典雅、古朴的民族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过往客人和一批又一批哲派教众。宣化岗拱北每年举行10多次大小不等的“尔曼力”活动,悼念先烈,为亡灵祈祷。规模最大的是农历正月十三马化龙遇难纪念日,届时,有全国各地的穆斯林怀着虔诚和敬意,来宣化岗拱北,在寒风中祭祀、朝拜。每逢哲派教主及先辈纪念日、生辰日,宣化岗拱北都要宰牛羊、炸油香,诵《古兰经》敬主赞圣,整个活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