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16 3 月, 2015

20150308摩游会宁杨集乡陇西川古乐楼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3:55 下午

  坐落在会宁县杨崖集乡陇西川村的“乐楼”,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古楼。据文物考古、人文遗产专家鉴定,此乐楼已有600余年历史,它犹如一座见证沧桑的丰碑,矗立在农家院落、店铺馆舍相拥的长街之中,与此相映衬的前有关帝庙,后有文昌宫。这三大名胜曾使襟山帯河、民风淳朴,形胜甲于四周的陇西川引以为荣。同时,也为陇西川带来了神韵灵气,成了陇西川人文荟萃、独具特色的标志和象征。时至今日,不仅在会宁乃至白银境内成为年代最久、独一无二的古建筑,即使在全国也堪称年代久远、保存完整、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戏楼,尤以造型隽秀精致而著称。
  陇西川位于市境最南端,与平凉市静宁县接壤,向为商旅往来、贸易繁华之地,商业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陇西川乐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
  陇西川乐楼是一座历经沧桑,不绝于世,几经损葺,始终保持元明风格的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楼体造型起脊翘角,斗拱疏朗,飞檐大方,线条分明,形制典雅,悬柱设置独特,莲花风铃奇秀。体现虎架龙眼之特征,富有江南阁榭之风韵。
  陇西川乐楼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因陇西川地处西北僻壤,信息闭塞,不知朝代更替之年号,故梁记纪年书作“元明二年”。数百年来,乐楼历经风云变幻,屡损屡修,仅明清两代修葺者达6次,并且每次修葺后都刻制巨匾一块,以纪其盛世,至今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尚有“浩荡乾坤”“彩凤云霞”“神听和平”等匾额内容,可惜这些富有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精品或毁于历代兵燹,或毁于政治变革,至今荡然无存。
  现存的乐楼为民国34年(1945年)加固修葺的建筑,总高8.3米,宽7.5米,进深8米。其中楼基高2.2米,四周用石块围砌,里面用土夯垫,楼体高4.5米,顶端装饰物高1.6米;楼体分为前台和后堂两部分,前台呈亭阁状,高3.6米,宽7.5米,深3米,前沿口两侧装有1.5米×1.5米的窗楼式木栅栏;后堂为人字梁结构,高4.5米,宽7.5米,深5米,台、堂之间用木板分隔,隔板上留有“出相”“入将”之门,隔板正中顶端镶有一块2.5米×0.6米的大匾,为民国年间邑人梁松操题写的“陇镇雅观”四个榜书大字。由于设计造型独特、稳定性极好,因而民国9年(1920年)大地震时,周围其他建筑物均毁于一旦,而此楼岿然不动,基本保持完好。
  任何文化遗产,出了其自身固有的价值之外,大都具有“文使地生辉”的作用。陇西川乐楼自古到今曾吸引天南地北、四面八方的众多名流前来光顾,尤其是备受历代戏剧表演艺人的青睐。每逢年节、庙会和重大庆典,都会吸引众多的艺人登台表演。曾经声震陕甘宁地区的兰州“化俗社”、“文化社”、“老班子”、“关娃娃”戏班,武威的“民乐社”,庄浪的“将军爷戏班”,会宁的“同乐社”和众多的知名演员都在此乐楼唱堂戏、演节目。并且还有众多的走单帮、闯江湖的陕甘戏剧界名家登台献艺。曾经上演过《三闯宫》、《五台山》、《蛟龙驹》、《苟家滩》、《清风亭》、《闯宫抱斗》、《哭长城》、《火焰驹》、《诸葛亮祭灯》、《黄河阵》等许多秦腔传统名剧和现代戏。诸如此类的演艺活动,不仅引发和带动了当地和周边广大地区文艺事业的大发展,促成了当地自乐班的产生和传承,同时借助广泛的人流带动了物流,促进了商贸流通业乃至经济的全面发展。民国24年(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长征途经陇西川时,曾利用乐楼举行抗日联欢活动,宣传革命道理,燃放革命火种,使陇西川乐楼由此而身价倍增,跻身于会师文化之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小的陇西川因乐楼的存在而走红于白银大地,《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白银市志》、《会宁县志》及众多的文史资料对乐楼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记载。乐楼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陇原大地上引人瞩目的古文化、古建筑遗产,引起了古文化、古建筑研究专家和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1988年,会宁县人民政府把陇西川乐楼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5月2日,陇西川商贾云集、万头攒动,古乐楼悬匾揭碑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白银市政协副主席李义、白银市文联副主席高财庭、白银市农业银行副行长李辉、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万全琳、白银区文联主席宋育红及会宁县有关单位的领导参加了典礼并揭匾揭碑。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效东和白银市政协主席张廷魁分别题写了“雄视古今”、“惠风和畅”的匾额;这次重修陇西川乐楼碑记由万全琳撰写,白银市政协副主席白文科书丹,作家高财庭、苏震亚、宋育红校定。全文如下:
  陇西川人杰地灵,古乐楼历尽沧桑。斯楼创自大明洪武二年,为歇山顶格局砖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如乌斯革,颇具江南亭榭风韵。虽经风云变幻,朝代更迭,尚能完好保存至今,实非易事耳!乐楼历明、清、民国直至现代,先后八经修葺,每建必镌巨匾一方,以记盛事。留存村老记忆中尚有“浩荡乾坤”、“彩凤云霞”、“神听和平”、“陇镇雅观”诸题额。夫文以景生,景以文传,陇西川乐楼曾经陕甘著名社团“化俗社”、“文化社”、“民乐社”、“同乐社”及诸多名伶艺人登台献艺,敷荣文化,驰誉秦陇而名噪一时。尤为贵者,中央红军过境,领袖登斯楼激情演讲,陇原大地星火燎原,会宁青壮从者如云而名载青史。《中国戏曲志》、陇中诸方志多有记叙,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惜哉年久失修,乡党莫不扼腕叹息,志其事而谋一新。幸者白银市政协副主席李义首倡其事,曾君庆余、李君辉,赞襄其役。市、县部门及乡里积极捐资,市人大副主任徐建国、王有琪,市政协副主席冯理忠,邑之贤达,云集祝贺,庆典之盛,轰动当时。重修经始于甲申年五月十六日,告竣于乙酉年六月十六日。曾求匾于邑人、甘肃省人大副主任流萤,拟题“雄视古今”。奈公身心不爽,未竟而鹤搏高天。遂由中共甘肃省委秘书长孙效东依句题额。白银市政协主席张廷魁亦书“惠风和畅”之匾,同悬于楼,以壮声威。邑人恐失斯楼肇造重修之因,爰勒石记之。期后之官斯土居斯土者,守之护之,时加修葺也。
  是为记。
  历经沧桑的陇西川乐楼,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其典雅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将吸引更多的学者专家、文人墨客及旅游爱好者前来考察观光。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