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家沟镇太平村下杨家湾社南边向东转入了乡村便道。越过关川河过水桥,绕过大河湾社,我们便来到了高家门城遗址所在地。该城呈长方形,依山势而筑建,东南至西北方向长约180米,东北至西南方向宽约80米,城墙上没有筑建马面,仅在西南方向开有一座城门,设有20米径半圆瓮城,瓮城门朝着东南方向。
仔细察看高家门城所在的周边地形,可知该城筑建于一处相对海拔(与关川河一级台地)百米左右的狭长形山丘台地上,东北面下临关川河支流哈家岔沟冲刷而成的百丈悬崖,最为险要;西北、西南两面均为荆棘坡地,其中西南面颇显陡峭;东南面有一道宽为五六米的壕沟,与之隔壕相对的是一块同城址面积大小相仿(或略小)的山丘台地,只是似乎略微低了些,推想这里可能是当年该城守军平日操练阵法之处,现有一条宽可容越野车通行的便道直贯其上,越过壕沟环绕古城东南角漫坡而上可至瓮城门。
该城堡保存较为完整。据相关资料记载,并经再三目测和比算,得悉城墙残高为8至10米,城基宽8米左右,顶部宽3米左右。城内现为农田,分割成埂界明显的若干地块,只是大多荒弃了,偶尔零星地种着一些胡麻、大豆等类作物,长势却极弱的样子,说明这里当年因守军日夜操练而经年踩踏过,而且土质显然并不适宜于农耕。在东南面城墙下修建有一座小庙,庙门是紧锁着的,门楣上没有发现匾额,也就无从知晓所祀者为何方尊神了。在这里,我们没有发现和捡拾到任何足资考证的相关生活遗物、兵器残片之类,不能说不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呢。
据查证,高家门城是2011年12月2日甘政发〔2011〕14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所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49),但我们仅在城门东南约40米处的城墙上找到了一块正方形碑石,上刻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门堡遗址 定西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九年四月立”等字样。我觉得先前原定西县文博部门的提法颇有道理,该城遗址称堡似乎更为恰当些,若要称城实在属于勉强了。当然,已经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且以“高家门城”名之也是好事,想必是省内该类保存相对完整的城堡已然并不多见了。
该城因处于喜家岘口,故当地人俗称为“喜家岘堡”,或直接简称为“古城”。又因处于青石峡(关川河流贯其中)之南口,故有不少文史研究者多误以为是青石峡城。其实,所谓青石峡城,一说即指平西城,二说本有青石峡城,但并不在青石峡南口,而是在青石峡北口与会宁头寨马家堡城(即“会宁关”)之间,惜乎其址具体不详,姑且有待来日再作寻访和考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