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是中国唯一一座被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一条黄河将其劈成两半。
河两岸,南北两山夹河而立,城中人在这条狭长通透的河谷中生息。
回想我1994年在省人民医院实习时住在兰医二院的地下室,每天挤4路公交车去省院,星期天常和同学们在兰州接到上瞎逛。20年弹指一挥间。
吃在兰州是毋庸置疑的,兰州拉面绝对可以入选国家层面的小吃行列。可如果你想在兰州找到一家正宗的兰州拉面却是不可能的,这里有的是牛肉面。作为历史上沟通中原和西域的门户,兰州的饮食文化兼得汉回精华。如果你在兰州街头拉住一个本地人问询哪里有好吃的,他必定会指给你一家回民店。没办法,谈到吃肉,没有一个汉人能专业过回民。即便像洋芋片、灰豆这样的特色小吃也无不浸染上一股异族风味,引得食客集至。这种情形之前在西安也遇到过,但凡找美食,必定是在回民最多的地方。
在兰州,几步就有一家牛肉面馆,味道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店。不过,口碑最好的店都是些只有一两间铺面的小店,面随汤走,每天下午两点左右铁定关门。
全国各地有数不清的“兰州正宗牛肉拉面馆”。但标着“正宗”两字的基本都不正宗。这些牛肉拉面馆大都是他们的邻居青海化隆人开的。“兰州人种树,化隆人乘凉。
兰州人都说,牛肉面出了兰州城就不行了。寻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脱离了兰州那样一个方言粗粝,饮食刺激,性格急躁的城市,牛肉面的性格也就软化,有时甚至连辣子都不放而以甜腻的辣酱代替,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了”。
这里有强大的浙江商会,占据着兰州的各行各业。
这里的最有名的百货商场是国芳百货,整个兰州只有数的过来的几家华润万家,这里没有万科,没有万达广场,没有龙湖天街。
这里还最有名的是摸吧,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方。
“一只船”是兰州一条比较出名的街道,这里相传是一群江南亡人的墓园。当年清廷重臣左宗棠跨越黄河,准备入疆平叛时途径此地,赞其风水奇佳。后来,一批批将士阵亡。左宗棠就在此为他们修了一座船形的墓园,船头向着南方,遥望故乡。这也是兰州的一个隐喻。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个故乡。这是一座漂泊的市。
兰州就是这么一个繁杂的城市。每个人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沙,在这里聚集。他们被混杂的力量裹挟到这里,又赋予了这个城市模糊不清的特点。
叶舟以兰州为起点,画了一个地图。渡过黄河向西,是河西走廊,也就是丝绸之路,玄奘走过,法显走过,班超与霍去病走过,张骞走过。
兰州以南不远,就是“中国的麦加”临夏。再往南,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拉卜楞寺。
兰州以北,穿越毛乌素沙漠与戈壁,便与内蒙古接壤,藏传佛教的寺院也在草海之中绰约隐现。
兰州以东,是黄土高原和汉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带,越过古秦州天水,就是秦砖汉瓦、刁角高悬的长安。
因此,兰州自古就是一个驿站,不断地被经过:霍去病西征,戳出了五泉山;玄奘坐羊皮筏取经,演绎了白马浪;成吉思汗驾崩,在兴隆山埋下了衣冠冢;李自成兵败,跑到青城归隐;左宗棠平叛,栽下了左公柳……
在历史的风沙下,汉、回、藏、满等三十多个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碗牛肉面里有回族的厨艺,藏族的牛肉,汉族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