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29 5 月, 2014

红色会宁之大墩梁烈士陵园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06 上午

  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我们来到了大墩梁烈士陵园。陵园地处大墩梁最高处的山巅,四周用围墙圈起,中间的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直刺云霄。围墙外的陡坡上有一处孤寂的墓地,碑上书有“红军烈士之墓”字样,据说这里长眠着八百多位红军战士。
  1936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陆续进入陕甘宁交界的广大地区,即将实现胜利会师。不甘失败的蒋介石紧急调集胡宗南等部25万余人,企图通过组织“通渭会战”将红军主力部队压制于黄河东、西两岸一举“歼灭”。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阴谋,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四方面军挥师北上,向静宁、通渭、会宁集结,国民党第3军王均部、第37军毛炳文部也紧追而来。
  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和会宁县之间的华家岭,当时是“西兰”(西安至兰州)公路的必经之地,敌人企图在这一带控制红军北上、西进,而红军要粉碎其阴谋就必须御敌于西兰公路以南。
  一场空前激烈的阻击战就在马营到华家岭二十多公里的山梁和沟壑间打响了。
  看守陵园的一位老汉说,这个仅几百平方米的山顶古堡子是当时打仗的指挥部,红五军到这里之前,副军长罗南辉在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一带已经身负重伤,硬是咬牙坐在担架上,跟众将士一起在前沿阵地抗击敌人进攻。1936年10月23日10时左右,7架敌机来袭被炸伤后,罗南辉的警卫员和卫生员一路跑着把他背到土堡子附近的窑洞,但最终还是没抢救过来。
  纪念碑前,有一个圆形的大土堆。他说,这里当年是一口枯井,战斗过后,由于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无处掩埋,当地老百姓就把烈士遗体集中安葬到枯井里,但还有很多烈士遗体无法一一清理,则就地掩埋在他们各自牺牲的山坡上。一位乡干部透露了一个信息:在烈士纪念碑周围方圆几百米之内,几乎随处都埋有烈士的遗体。
  70多年过去了,遥想当年这位年仅28岁的副军长躺在担架上指挥千军万马与敌奋战的场面,仍然让人热血贲张。
  托体同山阿,他们也成了华家岭的一部分。
  这使得我们再次审视华家岭的时候,多了一种凛烈和需要仰视的风节。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