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歌古称威远寨,原名枭蓖寨,由唐代末年吐蕃枭波部族修建。1014年秦州(今天水)知州张佶更名威远寨,次年九月新任知州曹玮扩建,并任命蕃官带兵驻守。宋廷于1078年设置行政区划威远镇,当地居民多在草滩上载歌载舞,既而更为滩歌镇。滩歌自古商贸繁荣,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茶马等市,有多种民族在这里繁衍发展,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现存的老街一里地长,十米来宽,两边尚存些低矮古旧的平房,土木结构,青瓦上生满黄绿色的斑驳苔藓,还有些小草。很多房子歪斜着成了危房,已经无人居住,也有倒塌的。街上有一个大户人家的房子,修了座垂花门楼,算是街上最精美的建筑。个别房子的门额上还留有50年代繁体字写的门牌。据街上居民说,政府已经将老街列为文物保护对象,不允许居民拆迁修补老房子,照原样保存。我走进几间房子后的院落,发现些有雕花砖墙和木雕装饰的老屋,但更多的房子都是近年新建的了。
武山县滩歌镇明清街,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据记载,古街全长620米,宽4至8米,两侧古商铺房屋总数为387间,建筑面积约为15500平方米。主街道建筑物以明代建筑为基础,两檐水平房沿街道两侧东西向纵列,结构简单,装饰简朴。街道两侧的清代建筑院落造型别致、特色鲜明。是历史上滩歌镇繁荣昌盛的有力见证,也是研究西北地区明清时期民间建筑风格的宝贵实物佐证。
可惜的是古建筑群中间夹杂着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砖房或者是楼房,破坏了古街古香古色的整体格局。特别是许多房屋历经百年风雨侵蚀,椽檩糟朽,墙体倾斜,屋面渗漏,岌岌可危。更为严重的是已经出现的房屋坍塌现象,不仅古街文物古迹的保护面临严峻的考验,也使一些住户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