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30 3 月, 2014

2014-03-26摩旅武山滩歌古镇之山丹河两岸风光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3:22 上午

  滩歌镇在天水的西南角上,镇子依山而临河,滩歌在藏语中是踏歌而舞的意思,自唐中期到明之前的数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吐蕃族枭波部落的游牧之地。那个来自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沿着滩歌镇边的白马峪河谷繁衍生息,给滩歌文化留下了许多有游牧民族文化的因子。
  从陇西(去往武山方向)——山丹镇——滩歌镇,刚出滩歌镇有大型军备库。
  车过董家坪、漆家庄两个村子后拐进了一个大弯,这就是传说中的石碑湾了。
  石碑湾在乡亲们口中还有个名字叫圈子阖,意思是说这里地处两山相交,地形非常封闭,如同一个圈子。这是一段倒“S”形的山路,路在悬崖和小河之间,看得出来,如果不是现代化的施工手段,这里是不会有路的。
  这块摩崖石刻会不会是某次重大战役结束后留下的。仔细研读碑文后,人们发现这是一个普通的砍伐林木的石刻。碑文记述说,政和八年,宋徽宗下诏汴京重修被火烧毁的宣德楼、集英殿。修建大殿没有木料,皇帝在政和八年八月下诏书给熙河路之巩州(陇西),命令他们伐木。从碑文上看,知州、县令、镇寨官非常重视,最后选定了沿河的青竹坪为伐木地点。这次伐木从农历九月初二开始,到十二月二十一结束,共109天,计采伐五丈至十丈巨木2370余本(棵)。
  汴京修建宣德楼、集英殿为何非要从千里之外的天水武山伐木呢?这实在是无奈之举。在六千年前,今天的河南开封一带,生态植被非常好,生活着不少的部族,随着人口的增多,树木逐渐地被砍伐使用了。
  古人伐木基本上是沿河砍伐,然后编成木筏往下游输送。到了汉唐时期,随着长安洛阳两京的开发,这里的大木也被砍伐一空了。平定安史之乱时,又将终南山的树木砍伐。宋初,人们只能沿渭水流域继续向上游砍伐,经过百余年的大肆采伐,从今宝鸡到天水的河边的原始森林带也差不多砍光了。宋徽宗要修宫殿,只能继续沿渭河支流山丹河而上寻找林木,结果就选中了距离汴京千里之外的威远镇青竹坪采伐。
  这块石刻成为宋人砍伐陇上林木的见证。在这之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出陇右。”他说的是盛唐的陇右。不断的砍伐,谁想到,到了清末“陇中苦,甲天下”。这里要说的是,到民国年间,渭河沿河的林木基本砍光了,人们只好到洮河流域砍伐,在甘南境内设了不少林业采伐点。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