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9 月, 2015
新疆莎车影像
7 9 月, 2015
5 9 月, 2015
2015-08-30摩旅渭源行之安定区香泉回族镇风光
3 9 月, 2015
2 9 月, 2015
旅游区吃饭
感谢移动互联网的发达,很多大中城市可以在各种点评、导航网站上找网友点评过的饭馆,我一般会按照“口味”、“评价”、“价格”进行交叉搜索,然后查阅最新点评的细节来确定就餐的地点。而实在生僻的小市镇没有网络上的信息,就只能拼旅行经验碰运气了。
就吃饭而言,大城市的好处是他们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各种风格、口味、价格的餐馆都有,可以从容选择。而县城、小镇之类地方,三五条街走过去,往往没有什么亮眼的发现,网络上也缺乏足够多的参考信息——小市镇的点评总是很少,而且集中在价格便宜的几家店铺。或许有一两家本地美食家推崇的店面隐藏在哪一个地方,但对匆匆而过的游客来说,我们没有机会接触。
为什么旅游区的饭食往往难吃这个话题。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和市场环境有关。在以远途、外地游客为主的旅游区,游客和饭馆的博弈只发生一次,游客一生或者好几年才来这个旅游区一次,他们在一家餐馆也只就餐一次,菜上来吃了一口才知道好坏。来来往往的一次性游客众多,餐馆总有偶然闯入的食客会来光顾,即便不太重视菜式口味、服务质量也可以赚钱,自然会随大流。相反,重视菜式口味、服务质量的餐馆需要投入的金钱和精力更多,却未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也就没有动力做“额外”的投入。
不过我觉得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或许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因为之前游客可以对吃过的餐馆进行评论,这会对后来的游客有参考作用,让餐馆和食客的博弈变成“多次往复”,后来的游客会选择那些以前游客评价更佳的餐馆,这或许会鼓励那些更重视菜式口味、服务质量的餐馆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只做一锤子买卖。 (more…)
2015-08-14摩旅高崖行之沿川湖经甘草店车道岭到巉口途中风光
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北靠韦营乡,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市安定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甘草店镇在历史上是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戎驻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据西北师大历史系教授陈守忠考证:北魏时的子城县就设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尤其这里是西安通往兰州的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在此投宿,当地居民便开设了多处饭馆、旅店、车马店,故一语双关称为“甘草店”。丝路古镇甘草店是一个交通要道。据《榆中县志》记载:明代,陕西驿道自西安、平凉、隆德、会宁、安定(今定西市安定区)过金县(今榆中)甘草店、清水驿、定远驿,进入兰州。据清人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载:陕甘驿道自西安西去,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安定县称沟驿、皋兰县车道岭(今属榆中县)……清代还有一条新驿道,即自车道岭至甘草店,过夏官营、买子堡(来紫堡)、响水河(小水子)至皋兰县东岗镇。
民国时,甘、陕交通干线由县东清水驿经甘草店过车道岭人定西界,通往陇东大道,在榆中境内35公里;另由甘草店向南经大营川、水家坡,向东折经花寨子至符家川入定西界,通陇南大道。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的西兰公路(国道312线中段),次年全线修通。县内自西向东经来紫堡、金崖、太平堡、清水驿、甘草店、车道岭至景家泉人定西,甘草店是必经大站。
民国26年28年,西兰公路进行全线路面改善,路线自西向东经柳沟河、猪嘴岭、定远、麻家寺、石头沟、三角城、接驾嘴、甘草店,翻越车道岭人定西。前线和改建的线路,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来往车辆,都习惯于在这里就餐。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