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5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甘沟驿镇东阳山回龙寺
23 5 月, 2015
11 5 月, 2015
2015-03-15摩旅会宁行之会宁县郭城驿镇清凉山
清凉山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境内的祖厉河与关川河交汇之处,为华家岭山脉之余脉,由凤岭、香炉峰、天爷岭、笔架山、馒头山、龙背山、寺儿嘴等九个山头组成,占地2100多亩。该山自铁木山蜿蜒而下,至馒头山形成较细的龙颈,斩断岘前天爷岭西兀,与香炉山、凤岭形成一颗硕大的龙头,寺儿嘴、关梁活脱脱一对龙角。凤岭凤翅梁折回东南,与笔架山会合,形成一条山谷,形似龙口,整个山形恰如“老龙回首”.该山峰峦毓秀,地控二川,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三教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凉山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早在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西巡至祖厉,曾登上清凉山一览三川形势,在风岭山上留下了汉武台的遗迹。在汉中平元年(184年),金城曲胜袭杀了祖厉长刘隽,激起祖厉县吏张绣的满腔愤恨,他招集了一大批青壮年组军啸聚清凉山,伺机刺杀曲胜,为刘隽报仇,从而开始了他转战一生的军旅生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横穿于清凉山脚下,商旅往来,驼队络驿不绝,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重要孔道。北宋元丰二年(1081年),宋王朝出兵五路伐西夏,熙河路副总管李宪率师10万,自临洮 ,经定西克复兰州,回师高川石峡(今定西鲁家沟)再败西夏人,遂举兵北进,经郭城驿时曾驻兵于清凉山麓,其后挥师东进打拉池。元符二年(1099年)宋将苗履、孙路登临清凉山,相度在山北筑会川城,以作为阻击西夏人的纵深防御工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会州(今靖远)为西夏所占,金遂将会州治迁会川城,曰新会州,清凉山遂成为会州之重要屏障。元光二年(1223年),为收复西夏人所占会州,金将郭虾蟆率500着红衣骑兵,隐蔽在清凉山中,发起突袭,西夏人疑为神兵,遂弃城而逃。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大军合围攻会州,主帅按竺尔登临清凉山,遥观会州形势。后因弹尽粮绝,金元帅郭虾蟆遂焚城殉国。元初,因会州城被焚毁,遂移州治至西宁城(今会宁张城堡)。元在会州城东筑兴靖堡以驻防。明代正统五年(1440年),在清凉山东筑郭城驿站和把总署,军事上隶属于靖虏卫,并在清凉山上设立烽燧,以传递警报。郭城驿云鹤桥为会宁史载最早的桥梁,创修于正统六年(1441年)。由于鞑靼入侵,郭城驿旧城残损严重,不堪防守,三边总制刘天和在嘉靖二十四年(1596年)奏请朝庭重修郭城驿城,并登临清凉山选址创建玄帝庙,委派兵备道韩廷伟筑城并建庙。万历二年至十六年(1596——1588年),邑人周建生捐资并倡导对清凉山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维修,使得山中鼎盛一时。清代乾隆年间,邑举人王言伦曾在山中结庵读书,山谷中台留有王言伦读书台遗迹。后王言伦致力教育,曾在郭城驿设帐授徒,并主讲枝阳书院,当时的进士、举人多出于门下。著名道士刘一明曾在清凉山结庵修行,使清凉山在宗教史上有了光辉的一页。同治七年(1868年),陕甘回民起义军过境,形成回汉仇杀,邑人万廷兰等为保山而殉难,回军焚山,使山中古建筑化为灰烬,惟余凤岭钟楼。民国25年(1936年)浴佛节后,著名诗书画家范振绪曾登山欣赏菩萨寺残余壁画,并挥毫书画以寄情志。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期间,清凉山作为三川制高点,山上曾驻防警戒部队。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多年在清凉山开挖水平沟,植树绿化,但由于干旱缺水,收效甚微。1993年,当地民众发起开发建设清凉山,成立了清凉山建设管理协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2005年,清凉山易地搬迁项目实施,使得清凉山上水绿化工程付诸实施。 (more…)
3 5 月, 2015
2015-05-02摩旅通渭县锦鸡峡
锦鸡峡自然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和谐。峡谷山坡上野草丛生,点缀着各色野花,远看就像是给整个山坡铺上一层花毯子。气候温润、空气清新、草木葱郁、水源清洁、土地肥沃。人们在这里世代耕作,农作物主要靠施家肥生长,主要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干净敞亮的四合院,依山、临水而居。
锦鸡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顶有一古堡,传为北宋潘仁美避难时所居之地。谷底还刻有一副石碑,记载着道光年间之事,自古以来也留下了许多描绘此景的古诗词,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
锦鸡循界
清 张志达
拳石何为化锦鸡,却来此地只孤栖。
一声唤醒迷人梦,万古千秋不肯啼。
锦鸡循界
清 参议 刘宪
天门初启锦鸡飞,独立峰头露羽仪。
介石不移人共识,任他风雨夜何其。
锦鸡循界
清 顾竟成
岩石一卷钟玉衡,红冠锦翅效鸡鸣。
几番唤醒征人梦,不与凡鸡逐队行。
锦鸡循界
清 典史 王秉宪
十里声传午夜鸣,岿然独立势峥嵘。
如今懒逐凡鸡唱,尤恐惊人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