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 月, 2015
阿里扎达县托林寺
11 2 月, 2015
西北民居的旧时防御体系————墩
墩,会宁当地人就这么个叫法,其实是一个土碉堡。从外面看是一个正方形的土墩,边长8米左右,高约12米。土墩共有三层,最底层是一眼箍窑,端头是土质的爬梯,爬梯坡度很陡,台阶的跨度也比较大,爬梯的通道也比较窄,仅能供一个人半弓腰爬上去。二层是一眼半箍窑,端头是半截人能站立起来的通道,从二层到三层是一个活动的木制爬梯。三层的周围是3米多高的围墙,墙体的四周有好多哨眼,也是枪眼,高度约1.5米,直径15公分左右。三层的中间有一间小房。整个墩的设计建造体现了一个防御的理念,在冷兵器时代阻止了可能发生的进攻或侵害。
28 1 月, 2015
大雪压梯田
梯田分布在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从山顶到沟底层层叠叠,现在成了旱塬山区的一道景观,基本上是走到哪里都会有,也成为定西摄影人所表现的题材之一。在旱塬定西很有代表性。
初春的梯田一层层白雪覆盖,预示着来年的丰收,也给摄影人在梯田拍摄上增加了新内涵,或是利用露出的田埂,或是利用太阳的光影,利用田埂和光影,勾勒出有层次的画面,干净,简洁,却也纯朴,厚重。
29 5 月, 2014
甘南甘加草原风光
甘加草原距离夏河县城30多公里的甘加乡境内,偌大的草原齐齐地被裁割下来,分成上下两层,层与层之间形了一道很长很高的陡峭石崖,当地人称白石崖。 这里是拉卜楞寺的创始人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出生地,也是甘南最具原生态、最美丽的牧场之一。周围群山环绕,是一处典型的高原草地,理想的天然牧场。每到夏季,整个草原碧绿如茵,好似一块天然的绿色大地毯,鲜花盛开,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争奇斗妍,牛肥羊壮,空气凉爽宜人,顿感心襟开阔,心旷神怡;蓝天、白云、绿草浑然一体,央曲河和央拉河蜿转流淌,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草原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彩色油画。
甘加之有名,不仅因诞生了拉卜楞寺创建者第一世嘉木样大师而闻名,更因在苍茫牧草中还隐藏着许多难以解读的历史奇观和自然奇景而蜚声。
甘加草原上,有一座古老而造型奇特的城堡。
它不是常见的四方四角古城,而是由匀称的八个角组成空心“十”字几何图形,今人谓之八角城。全长4公里多的城垣保存完整,城内2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如今除了数十户居民的房舍场院之外,还有耕种着青稞、油菜的大片田地。
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最完整处底厚14米多,顶厚5米多,最高13.5米,一条名为央拉的小河从北引入,穿城而过,南门之外亦有一河名为央曲,似为护城河。在只有弓弩矛戈的冷兵器时代,这样的设施也许使该城固若金汤了。
在藏文典籍中,八角城被称为“卡尔雍仲”,意思是字城,似乎与佛教中的万字符号有关。从理性的角度讲,这座古城出现的年代之早,恐怕与佛教并无关联。八角城城墙下层夯土层中多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现,加之城外西北侧还有汉墓群和出土的王莽时代货币,因而原甘南州博物馆馆长、考古专家李振翼先生推断八角城建于汉代。但在如此边远之地为何建城,为何建成如此怪异形状,仍然不得而知。
令人不解的还有大量的梯田遗迹。在八角城周围的平地、丘陵、台地上,以及更广大的范围如甘加贡玛、喀加、仁爱、仁青、白石崖、作海、哇儿塔等地,牧草掩映之下到处是古代田地耕作的遗迹,在甘加贡玛以东的山上,梯田一直修到了山顶,可以想见当时阡陌纵横、五谷飘香的农耕景象,与今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反差之大,令人不禁慨叹桑田沧海的历史变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