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加之有名,不仅因诞生了拉卜楞寺创建者第一世嘉木样大师而闻名,更因在苍茫牧草中还隐藏着许多难以解读的历史奇观和自然奇景而蜚声。
甘加草原上,有一座古老而造型奇特的城堡。
它不是常见的四方四角古城,而是由匀称的八个角组成空心“十”字几何图形,今人谓之八角城。全长4公里多的城垣保存完整,城内2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如今除了数十户居民的房舍场院之外,还有耕种着青稞、油菜的大片田地。
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最完整处底厚14米多,顶厚5米多,最高13.5米,一条名为央拉的小河从北引入,穿城而过,南门之外亦有一河名为央曲,似为护城河。在只有弓弩矛戈的冷兵器时代,这样的设施也许使该城固若金汤了。
在藏文典籍中,八角城被称为“卡尔雍仲”,意思是字城,似乎与佛教中的万字符号有关。从理性的角度讲,这座古城出现的年代之早,恐怕与佛教并无关联。八角城城墙下层夯土层中多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现,加之城外西北侧还有汉墓群和出土的王莽时代货币,因而原甘南州博物馆馆长、考古专家李振翼先生推断八角城建于汉代。但在如此边远之地为何建城,为何建成如此怪异形状,仍然不得而知。
令人不解的还有大量的梯田遗迹。在八角城周围的平地、丘陵、台地上,以及更广大的范围如甘加贡玛、喀加、仁爱、仁青、白石崖、作海、哇儿塔等地,牧草掩映之下到处是古代田地耕作的遗迹,在甘加贡玛以东的山上,梯田一直修到了山顶,可以想见当时阡陌纵横、五谷飘香的农耕景象,与今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反差之大,令人不禁慨叹桑田沧海的历史变迁。
这里年平均气温2~3℃,作物生长期不足两月,而且太阳辐射强烈,干旱少雨,如今能够种植的也只有燕麦、青稞、油菜等低等耐寒作物,不知古代的农耕者,年复一年收获的是什么 ?
梯田遗迹在甘南随处可见,只不过没有甘加那般集中和显见。甘加草原大量梯田遗迹,似乎给史学家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这一地带,农耕文化是否更早于游牧文化?或许曾交替而行?
甘加位于夏河县城以北20多公里处,东为临夏,西和北与青海同仁、循化为邻,过去曾是青 藏高原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之一。国道兰(州)郎(木寺)公路的开通,取代了这条古道的使命,使这片草原日渐归于平静,一些神秘的历史、自然遗迹也得以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