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新车胎和较新的车胎上产生深黑、有光泽的车胎外表
在较旧的车胎上也能产生深黑、自然的外表,并有缓解橡胶老化的作用
对车门、车身装饰条、后备箱、保险杠、外部装饰件的橡胶部位也同样有效
洗车后一喷即可,使用便捷安全
2010 年7月26日,根据艾瑞咨询即将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继续高速增长,达到 1112.3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京东商城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从上季度的26.6%上升为35.4%,连续9个季度蝉联行业头名,其份额也已超过第2名至第8名之和。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让京东商城在B2C市场上一直保证份额第一?在份额第一的背后又存在哪些隐忧?请看下文。
京东壮大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原因,我想应该用“坚持”这个词来表述。因为在2004年京东商城正式涉足电子商务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的却是淘宝利用C2C优势打败了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的B2C模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大红人。所以很多人对B2C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但是京东商城一直坚持做B2C,以3C数码产品为切入点,开始向百货 B2C迈进。
2008 年之后,市场风向标开始转变。淘宝也感觉到C2C模式对其自身盈利并不理想,虽然也努力的通过各种方式限制非诚信行为,但是这帮小C们仍然难以约束,假货和欺诈一直伴随C2C左右。B2C相比C2C有着更加优良的盈利模式,更好的诚信体系,所以被业界广泛看好。而京东商城作为B2C的“坚持者”,也因此获得了VC的广泛青睐,先后获得三笔融资。
第二个原因,我想应该用“组合营销”这个词来表述。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他们自身就是媒体,因此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不习惯于做广告赞助。但是近两年,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走传统企业的广告路线,比如,腾讯赞助世博会、找明星代言南非世界杯等。
而京东商城作为一家B2C网购企业,其主要用户群为年轻的80后,90后们,这群人对体育有着独特的感情。所以京东商城选择了体育营销,相继赞助了中超联赛、方程式赛车。同时,为了覆盖更多的线下消费者,让那些很少上网,或者从不上网的人也认识京东商城这个品牌,所以做了电视广告投放。组合营销让京东商城走向品牌化,同时也从线上走向线下。
第三个原因,我想应该用“服务”来这个词表述。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公司是轻公司,轻公司不会像百货公司、家电连锁那样靠疯狂开店来实现规模化,从而提升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所以有人认为电子商务是无本生意,实体经济企业所注重的服务可以不用过多考虑。
实际上并非如此。当B2C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京东年销售40亿元),订单处理能力,物流和仓储服务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一个包裹让用户等上3天,绝对是不能容忍的。京东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2010年初宣布投巨资改造其仓储和物流网络,并推出211限时达服务,满足了网购群体的需求。当然,在满足消费者网购体验的同时,京东自身也是提升物流配送的受益者,毕竟单位时间内,配送商品或者说订单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营业额大幅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京东壮大后面临的隐忧
首先,京东商城面临诸多强有力竞争对手。虽然现在京东商城的B2C份额占据了35.4%,比第二名到第八名的总和还多。但是这种优势只能表示现在京东商城很强,不能保证未来也很强。因为淘宝商城、拍拍商城以及百货商城、家电连锁都已经宣布进军B2C。
这些对手均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家电连锁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遍布全国,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密切关系网络。这是京东商城必须要正视的对手。
其次,销售额增加能否带动利润增加?对于B2C企业来讲,都面临着盈利难题,对此京东商城也并不避讳。刘强东前不久宣称:“由于京东商城在物流和仓储上的较大投入,在账面上目前仍没盈利,但是2013年的时候,从账面上看,京东绝对会盈利。”
据说京东前不久搞的12周年店庆活动,每秒的销售额是2000元,这个数字很可怕。因为在这背后是庞大的订单量,这给物流和仓储很大压力。只有物流和仓储跟得上订单量,才能够持续发展。而物流和仓储所占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既要提供好的服务,又要优化成本,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再次,提供更多的线下服务。随着网购用户的不断增加,据说现在有1.47亿人,未来可能有3亿人都会选择网购。而这些人中,有很多人不懂网络,又习惯于线下的服务。所以B2C公司销售了商品之后,需要提供一些适当的线下服务,从而帮助这部分人解决问题。这也是京东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
总之,京东商城获得今天的成绩,源自于自身对B2C的坚持,以及组合营销策略,物流和仓储服务。而未来京东商城又面临着诸多挑战,2013年实现全面盈利的目标能否实现,我们也拭目以待!
1、苏宁电器等线下传统的电器连锁店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买电器的首选之地,但京东类在IT产品上具有优势。
一般来说如果你买大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可能会选择电器专卖店、综超、或者品牌专卖店(空调的品牌专卖较多),但是以电器专卖店为首选,毕竟品种全、价格低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如果买IT产品,特别是小件IT产品,一般会选太平洋、百脑汇、赛博之类的IT大卖场、宏图三胞以及网上购物,以前主要是去IT大卖场,毕竟品种较全而且价格比较低,宏图三胞去过但是很失望,价格不低而且品种不全,主要是因为IT产品品种太多了,根本不能挨样的进货而且价格上做不到很低。现在主要是选择网购,主要是京东,偶尔也选择淘宝店,在京东上买过笔记本、相机、优盘、移动硬盘、刻录盘等,这些产品价格透明,比大卖场稍低(5k的笔记本能便宜50元的样子),最主要的是网购这种购物方式已经为70后的人们所接受,不用出门还可以享受低价。但是,如果让我买彩电,我估计还是选择去实体点看一看效果再说,至于空调,安装也是技术活,不知道京东能不能搞定。所以,对于我自己,现在是大件以家电连锁店或综超为主,IT产品以大卖场或者京东为主。
2、零售企业的盈利本质。
但是作为消费者,凭自己的感性来选择自己的适合购买方式是一方面,作为股东,什么样的企业更加赚钱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接下来从一个零售企业盈利的各个因素分析一下,两种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1)运营成本。先不说,那种更赚钱,只说哪个成本更低,开公司花的钱少。我觉得网店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约了店面费以工作人员的费用,最多是在一个城市中选择几个自提网点的费用,而前台门面费用其实也是零售企业支出的一大块,繁华地段的大门面无论是买还是租都是一大笔支出,店里面属于苏宁自己的员工也占半数之多。所以从前台门面的支出成本来说,网上商城是占很大优势的。但是后台物流的成本也是较大的一块成本,这方在其他要点中讨论。
(2)进货成本。产品的进货成本其实是和零售企业的规模相关的,也就是说规模越大、影响力越强的企业其议价的能力越强。对于苏宁,其议价能力毋庸置疑,类金融的性质以及为人诟病的账期就是明证,而网上商城,其IT产品的进价应该和省级代理的进价差不多的水平,不知道这样的议价能算不算好,但是一旦网上商城的产品线延伸到家电以及其他产品上时,其议价能力则要有所疑问了!而苏宁进军到IT产业的时候,表现还不错,至少不断和各种品牌(HP、联想等)的结盟就表现出了规模下的强大议价能力。所以,从议价能力来看,苏宁在所有产品,包括IT产品在内都有较好的议价能力,但是京东类网上商城在IT产品的议价能力尚可,在其他产品的议价能力未知。
(3)竞争对手。苏宁认为对大的竞争对手是国美,其次是综超百货和品牌专卖、再次才是网上商城。美苏争霸一直是电器连锁行业的焦点话题,在这个朝阳行业中迅速的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即使黄光裕出事了,国美仍然是巨无霸,所以行业内的竞争属于寡头竞争。而行业外的竞争,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综超和百货,虽然家电只是这些卖场的部分产品,但是也是家电销售的一大主力,而像格力这样,空调专卖才是其主要销售渠道。最后,才轮到网上商城,一方面是因为IT数码只是苏宁的部分产品,也就是说两者产品上的竞争并不是完全重合的,至少京东上卖的移动硬盘、摄像头什么的在苏宁那就没有的。另一方面,苏宁也开始建设网上苏宁在线,所以从竞争主体上来说,并不是苏宁的传统店和京东在竞争,而是网上苏宁和京东在竞争,从在线网店的角度来说,京东的销量远远大于网上苏宁,但是京东与苏宁整体来对比,还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从京东的角度来看竞争对手,苏宁也不在前列,京东首先面对的是新蛋、易迅这样,业务、模式完全类似的网上商城,毕竟销售的产品几乎是无差别的,网上销售模式也是完全一样的,最终谁会成为最终赢家,现在还看不出来,估计就是规模的竞争,能够迅速的把规模做大,把产品线和覆盖区域具有优势则可能成为最终的胜者,而且在赢者通吃的行业里,行业第二也意味着被淘汰,淘宝和易趣之争已经可以看到其中的惨烈;其次要面对的则是当当、卓越这样从网络书商转行到网络百货的对手,现在当当、卓越已经开始大规模销售百货和数码产品了,他们的本钱就是介入网络销售的时间较长,网络销售的管理较好、后台物流业务的较完善,这些都是新兴的IT网上商城需要弥补的地方。再次,则是淘宝商城这样的对手,毕竟像U盘小件产品,淘宝上的销量还是很大的,虽然信誉和物流一般但是在价格上淘宝商城还是有很大优势的。最后,才轮到传统店面类零售企业。所以,网上商城现在的状态是一方面开辟了一个有很多竞争对手的新兴网络购物行业,另一方面是从传统购物行业中分杯羹。从京东和苏宁的替换上来说,说苏宁能干掉京东,而京东动摇不了苏宁——这话有点绝对了,换个说法吧——未来苏宁通过苏宁在线在网上购物行业占一定比例的份额倒是很可能,但是说京东的出现就能绊倒苏宁这个大象则不大现实。
(4)后台物流。其实零售企业,特别是零售连锁企业,前台卖什么有时候不是最重要的,其实最本质最重要的是后台物流的建设,本质上苏宁不是一个卖电器的而是一个做渠道的、做物流的企业,到2015年之前花几十亿建设60个物流基地就可以看出张近东和孙为民未来想把苏宁打造成一个物流航母。转过来说京东,京东不断的扩大规模以后也发现自己软肋了,从开始的小仓库,快递外包,到现在不断的换大仓库,自建快递队伍就可以看出,零售网络扩大之后物流一定要跟上,不单单是仓库、快递,其实更包括订单的管理等其他方面,所以京东在这方面还继续在走苏宁走过的路。
(5)规模Vs利润。零售行业,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其实都是靠规模赚利润的盈利模式,但是对于苏宁来说,是从南京覆盖到全国,从空调专卖扩展到家用电器,从几十个店扩展到1000多个店,一步步走过来的,见了利润才去走下一步,现在店面数量足够之后开始重点建设物流基地,其利润是和规模同步增长的。但是,京东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爆发的很厉害,行业竞争的也很激烈,所以规模迅速扩大,如果谁说京东是只赚规模不赚钱,我是相信的,毕竟京东把毛利做的很低,毕竟有亚马逊、当当等网店的先例,所以如果说京东能很快的扩大规模我相信,如果说很快能见到相应的利润,我有所疑问!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