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1 4 月, 2013

屡战屡败的调控,这次又是空调吗?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0:56 上午

  作为上一届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最后遗产,“国五条”被限定在3月内出台各地细则。25日晚,广东率先颁布实施细则,被广泛评价为“避重就轻、模棱两可,执行上有差别化,实质性‘杀伤力’有限,力度小于市场预期”。
  然而,好戏在后头,作为首善之地,北京果然出手不凡,周六下午发布官方通报:“规定自3月31日起禁止京籍单身人士购买二套房;严格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出售五年以上唯一住房免征个税;进一步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款比例,新旧政策以存量房买卖合同网签时间为准。”
  此言一出,哀鸿遍野。那些单身贵族顿时变成了求做房奴而不得的落魄贵族。之前是为了规避国五条征税,而热烈讨论如何假离婚,如今180度大转弯,要研究的话题变成了如何假结婚。
  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辑车海刚当即腾讯微博上举了一个实例:“一对京籍夫妻名下有两套房,按现行政策不能再买第三套。为规避政策,二人29日办了离婚手续。结果30日京版国五条细则出台,单身人士不准购第二套房,两人的婚白离了。”
  根据财新网报道,当天正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的经济学家许小年,立即以此为据,呼吁“建立市场秩序首先要管住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现在什么秩序都乱套了,不仅仅房地产市场秩序乱了,社会秩序都乱了,就是被房子给弄的……我是离不了,岁数太大了。离了以后,又出了一个规则,单身也限购……大多数的干预是违法的,法律上查不到依据的,房屋限购有法律依据吗,什么时候人大讨论过法律可以允许政府房屋限购,没有法律条文,拿出来看看”。
  作为北京日报下属媒体,京华时报不能这么说,而是要由评论员徐立凡强调《京版国五条细则体现调控层次感》:“京版国五条细则既有基于当前社会反应的新设计,也强调了国五条的调控逻辑,还透露了未来京版楼市调控的政策思路。相对于调控技术细节,它所强调的调控层次感更加丰富一些……对于地方版国五条细则,许多人的关注重点在操作细节对于楼市能够产生多么直接的影响,并从中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推测未来的政策方向。然而,同样的调控力度,有的人会说调控轻了,有的人会说调控重了。实际上,无论哪种判断,可能都有失偏颇: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还远没有完全理顺的情况下,指望楼市很快达到‘健康’状态,如缘木求鱼。调控的技术手段,即使最大效应能够呈现出来,也只是补充。真正的‘健康’基因,必须从与土地和楼市有关的基础性制度中寻找。”
  徐立凡不平凡,还被中共中央机关报看中,在今日评论版头条位置再强调《楼市调控不要只看“临时疗效”》:“地方版调控细则出台后‘疗效’如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其实很正常。一方面,楼市聚集了太多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另一方面,楼市调控既不能完全靠行政命令完成,也不能完全靠市场自发秩序调整。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中寻找到最佳交集点,从而达到双方意愿的平衡,需要长期探索。从这个角度说,楼市调控的‘疗效’非一日之功能够完全显现…根本原因不在于楼市调控的方向、节奏,或某一调控环节的细则是‘松’还是‘严’,而在于与楼市相关的基础性制度中,存在着鼓励楼市非理性因素生成的驱动力。”
  这种呼吁基础性设计的思路,还体现在另一篇《稳房价不是数字游戏》的谆谆教诲中。以《多数城市未按期公布房价目标》催促地方大员,人民日报今天强调“如果放眼长远,让房价涨幅回归到合理正常水平,政府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提出一个单纯的调控数字指标”:“在第一季度的最后两天,多地按照国务院规定,公布了‘国五条’实施细则。引人关注的是,不少城市都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今年房价‘上限’: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不高于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幅…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该推进经济转型,在力争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前提下,确保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让房价真正进入公众可以承受的预期范围内。”
  国五条落地,房价能“落地”吗?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海外网特约评论员宋光茂的问题,自有环球时报以社评《真正落实国五条,温文尔雅做不来》来回答,并同获新浪搜狐推荐。
  开篇就是感叹:“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公布了‘国五条’细则。其中北京市规定,禁止京籍单身人士购买二套房,个人出售唯一住房免征20%个税,这把‘国五条’的‘舆论漏洞’和‘现实漏洞’打上了‘补丁’。即使这样,网上仍有人在寻找该规定的‘进一步漏洞’,中国房地产市场之喧嚣,真可谓全球一绝。”
  显然,在承认调控房价是中国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最艰苦卓绝、而且屡战屡败的“持久战”后,环球时报寄望于“国五条”能有其他政策的协同辅助,以避免人们对新一届政府执行力的信心将受重挫。一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希望它实际出台得越早越好”;二是呼吁上下同心,“各级政府对调控房市的态度不甚统一,社会不同人群的利益严重分裂,‘国五条’成了这种情况下中国上下能否办成一件‘大事’的考验。抑制房价的利弊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它比建一个全国性超大工程要难得多,它或许是中国‘大事中的大事’。”
  文末,正是对那个疾言厉色的标题的重申:“我们认为,真正落实‘国五条’,把房价稳住,温文尔雅是做不来的。对于破坏市场秩序、公开对抗调控措施的个人和企业,应当用更严厉的行政或法律手段对付他们,该撤职的撤职,该起诉的起诉。”
  这份警告正当其时。南方都市报此时已有《京沪五条或引短暂沉静,却难抑楼市涨势》的社论预测,第一财经日报则用头版头条询问《国五条落地不细,20%个税怎么征》:“地方调控细则多为‘温柔落地’,一些城市在税收、限购扩容等敏感问题上表述颇为含糊。二手房买卖征收20%个税这个规定是否会贯彻到底?具体如何执行?对于这个‘国五条’细则中核心的条款,少有地方政府进行清晰界定,部分城市甚至只字不提……就目前地方政府的政策表述来看,类似的问题可能还需要‘细则的细则’来明确。”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