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电脑时,大约在1991年,那时的电脑名叫“微机”,学电脑俗称“学微机”。微机的正规名字叫微型电子计算机,主要功能是用来打字,或称文字处理系统,那时有著名的DOS系统,全英文命令符号,必须受过培训的人才能上岗操作。文字处理的软件叫WPS,可以设计文字页面,可以排版,可以连接打印机打印,那时很多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报送的文字材料多是手写的,能用上打字机已经很高级了。这样的微机不能连接电话,不能发传真,甚至连游戏都没有。
正式接触真正的电子计算机,也就是今天的电脑,是在1997年,那时我花八千元在兰州的兰大电脑城“攒”了一台杂牌机,即什么硬件、软件都通吃的兼容机,因为那时著名的品牌机不多又太昂贵,国产品牌联想那时已经如日中天了,但进入一般收入家庭的都是“攒机”,五千以上、万元以下的计算机,普遍受欢迎。
那时有很多关于电脑的通俗说法,比如美国计算机行业知名的Intel公司推出的中央处理器(CPU)标准标号286、386、486、586等,成了电脑的通俗名字。586之后后面还有奔腾1、奔腾2等等。相比之下,286比386运转慢,486又比386运转快。随着新产品的迅速推出,说明电脑更新换代特别快,很快286二手货都没有人要了,只能当垃圾处理了。
我的新电脑是有生以来第一部,系统是Windows95,是当时最先进的系统,大约是586,装有文字处理系统、VCD播放软件,最著名的一个功能就是上网功能,上网硬件就是Modem,俗称“猫”,全称调制解调器,港台称为数据机,类似今天的上网卡。
那时没有宽带,只能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特别是半夜时分,把电话线从电话机上拔掉,然后插进“猫”里面,随着“吱……吱”的一长声,“猫”叫以后就可以上网了,那时上网的费用很贵,不但收上网费,还收电话费,一百多块钱也不过是几个小时的上网时间,一个月下来,常常是电话费超支。
我是先装电话,后买电脑的,1997年兰州安装一部住宅电话的费用是五千元,叫初装费(垄断性计划经济的特色)。
我第一次上网,首先是注册了一个263即首都在线的免费电子信箱,那时官方的信息网站也可以申请电子信箱,但是收费的,信箱后缀会加上“@bj.com”等等,仿佛是一种特权。那时使用电子信箱的人并不多,最常用的通讯工具是BP机,即无线寻呼机,手机还是大砖头的“大哥大”,号码都是9字头的,费用高达数万,一般人肯定用不起。由于263的信箱不好用,而且又收费了,我就常常使用雅虎、微软和谷歌的免费信箱,由于是对谷歌的信箱大有好感,使用也点赞。
上网后,我常常浏览一些国内外新闻,包括著名的亚洲周刊网站(http://www.yzzk.com),现在这个网站也存在,了解境外新闻的窗口,还有就是海外一些留学生创办的文学城网站(www.wenxuecity.com),当时还有方舟子在海外创办的新语丝网站(www.xys.org),估计名气不大的方舟子当年正在梦想成为网上鲁迅这样的文学家吧——后来他倒成为他自己都不会想到的商业打假精英人物。
刚上网的1997年、1998年,那时没有防火墙,真正关注网上反什么华、反什么共新闻的人并不多,网友们(当时叫网虫)也多半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那时几乎没有搜索引擎,搜狐和雅虎的搜索功能都不强大,谷歌和百度都还没有出生,QQ也不过是ICQOICQ的变种。当时还有出版社出版了大厚本的《网址大全》,但真正上网的不会看这样的书,而看这样书的人又不怎么上网,多半是纸上谈兵,或普及互联网网址知识。
真正关注网上异议新闻的是在1999年4月以后,这个月25号北京中南海被表达意见的神马轮子人士包围,结果导致互联网上加固了一条无形的防火墙,又称现代中国的网上“柏林墙”。
1997年,全国只有数百万的网民,如今中国已经有六亿网民了(当然网警队伍、专业网络黑客部队人数也随之水涨船高,五毛党更是多如牛毛),如此庞大的队伍,新闻传播的速度不是延迟了,而是加速了,不但人人皆有麦克风,而且人人皆是记者,人人皆是电视台了。
翻土墙之后,有了中国国内报道的新闻和境外报道的中国国内新闻对比,很快就能发现哪些是真实新闻,哪些是部分真实或虚假的新闻。从此,作为网民的我更感觉说真话的重要。
从1997年到2014年,我经历了即时聊天室的兴盛(后被关闭了),BBS的兴盛到衰,博客的兴盛到衰,微博的兴盛到衰,以及微信的暂时兴盛,发现这些兴盛,都是随着网上有害信息的运动式整治,从兴盛到没落,常常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如今,微信还在被整治中存活,人气尚盛,但网民在群里的发言已经随着各种禁言令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下一个替代的网络自由平台是什么?目前还看不出,只是希望在网民的努力突破下,网上这堵“柏林墙”早日倒塌,让言论自由真正实现,也期待未来的中国能够和平转型,真正走上民主、自由、法治、宪政的轨道。
11 6 月, 2014
我的上网史记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