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遭遇安全事故井喷。东三省四天三场火灾爆炸带来的冲击尚未平复,昨日一天之内,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的警报声,令@财经网和@解放日报同声惊呼:“这火怎么没完没了到处起”、“这是怎样的一天啊!”
浙江萧山一工厂爆炸、武汉一间酒店广告牌起火都只能算是小事。暴风雨中的上海,不仅再次遭遇大面积停电,还有东航飞机在虹桥机场前起落架折断、冲出跑道,吴淞口多艘货轮沉没。而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昨天傍晚厦门BRT公交车上的弥天浓烟,伤亡人数在媒体连夜播报中不停上升,截至今晨厦门官方公布数据,已有47人丧生火海。
这场发生在素以宁静著称的度假城市的意外惨剧,令门户编辑将习近平访美预热和高考话题都暂且放下,转以头条专题密集播报火场见闻。福建当地媒体成为主要信源,厦门网用直播方式发回类似“一阵热浪袭来,腿就被烧伤了”的伤者自述,网友实拍的现场视频和图片更是四处流传。
今晨,福建当地的厦门网、海都网以海峡导报等均改为黑白哀悼模式。在习奥会、高考和厦门惨剧之间,各地都市报亦更多地选择最后一个作为头版头条。甚至,人民日报也有如此版面安排——最关键的因素是最高领袖从美国庄园里发回了批示,习近平对福建本就有特殊感情,他1985年至1988年间就任厦门副市长,并自此起步,在这个省份里成长为部级领导。
当然,既已成为最高领导人,就需要有更加统揽全局的表现,那就是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习近平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新华社引述,总书记是在前天针对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警告下属:“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作为头号下属,李克强昨天下午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扎扎实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要求。从会议时间判断,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郭声琨,当时应该还没有料想到自己的第一站就是连夜飞往厦门。
郭声琨另有身份,公安部部长。这倒真是专业对口,因为厦门网在今天早晨6时许引述厦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权威发布,宣布“初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刑事案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公安部治安、刑侦、消防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8日凌晨1时许抵达厦门,正紧张有序开展工作。经有关专家会同当地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发现,起火公交车轮胎正常、油箱完整,现场发现的助燃剂经检验为汽油,而该公交车使用的是柴油发动机,由此可排除安全生产事故。”
东方早报提前一步宣布了“公交车司机曾向警方透露称,可能是人为纵火”。根据这家上海媒体的引述,有亲历者回忆起,当然飘起汽油味时,大家还在说“谁带汽油了”,没想到突然就起火了。“起火的位置在爱心座位的中部过道”。
不过,在得知“严重刑事案件”的定性前,微博上的舆论是沿着东北四天三场大火的思维惯性,将预定中的贪官污吏骂了个遍,比如@北京厨子,子夜高呼“能不能把渎职的厦门市长拖出去枪毙?”
一篇去年出现在厦门当地论坛中的“预言”帖此时被重新发掘出来,@记者刘向南总结道:“这位有责任感的市民只坐了一次BRT就有‘不祥预感’,他写道:什么时候要出大事故?”
在《火!又是惨烈大火!》的报道中,金陵晚报今晨亦以“市民曾说超载和高架都是隐患”为小标题,摘录了这段论坛预言,并获搜狐在首页推荐:“有厦门市民在2012年就写下了关于厦门BRT的建议,她曾质疑:一旦车辆因超载而发生爆胎、因转弯太快而翻车、因气温太高而自燃…车厢里的人别说逃生,连挪身都不行!高架桥又是封闭的,一旦有事消防车、救护车从哪里上?依靠直升机空投?各个站点即使有备用器械又如何送达?更对BRT的配套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救生设施如何设计先不说,预防出事的细节先办好。”
正是基于这篇对BRT安全保障的质疑,@徐昕今晨置顶微博《免于火烧的安全梦》:“昨日厦门公交大火48人死亡;前几天吉林大火111人死亡;黑龙江中储粮大火;大连石化大火……当关键词还是领导批示情绪稳定,而无引咎辞职、渎职追究时,你会理解厦门市民去年质疑BRT公交安全隐患为何不受重视,连日大火近二百生命也难烧出未来的安全梦”。
而当有人提醒这位网络意见领袖,官方已以汽油柴油之别排除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后,他稍作思索,又有了新的批评方向:“人别说逃生,连挪身都不行!高架桥封闭,一旦有事消防车、救护车从哪上?各站点即使有备用器械又如何送?救生设施如何设计先不说,预防出事的细节先办好——这些为什么没人听?”
看上去,总归千疮百孔。这不,在用头版主图展示了那辆已被烧得只剩骨架的BRT公交车后,新京报就以《厦门公交起火,公共安全再敲警钟》声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领域,都要提高警惕,灾难过后无论怎么重视,都不如将危险因素扼杀于萌芽中”。
联想到昨天公布的吉林爆炸燃烧事故遇难者名单,这篇被新浪搜狐凤凰共荐的文章“痛哉哀哉”:“公共交通工具引发的安全事故,此前也曾发生过,但如此多人因之丧生,还是令人内心难安。公交车是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次出事的公交车上,据司机回忆有80人左右,还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正如一个禽类加工厂会发生死伤惨重的火灾,出乎人们意料一样,公交车也是人们原先理解中的‘非高危领域’。这些地方发生的重大事故,更值得反思。”
毕竟是正式发表的社论,新京报没有把话说满,而是将论述重点转向逃生手段:“当然,也不排除起火可能有别的肇因。前些年的成都公共汽车燃烧案,造成20余人死亡,事后查明是纵火刑事案件…在成都那次公交车起火事故发生后,人们曾讨论过‘救生锤’问题,但那一阵风过去之后,一些城市在这方面的管理有所松懈。”
同样是因为在付印之前得到了伤者“闻到异味”的回忆,南方都市报今晨跟进报道时特意加入了《成都“黑色星期五”公交车遭纵火28死》的资料。
的确,在得知“刑事案件”的认定后,人们开始讨论“报复社会”的话题。除了成都纵火外,@记者刘虎更想起1981年同在厦门发生的公交车爆炸案,认定“制度失衡的恶果逐步体现…社会矛盾亟待调和”。但在@五岳散人看来,无论纵火者受过何等伤害,都是不可原谅的:“在无可奈何之下、司法无力当中,对责任人进行直接报复尚可同情,对无辜者发泄则罪大恶极。这个社会同情的底线最多低到杨佳,再低就完全不靠谱了”。
厦门官方的新闻发布会上午9时许召开,并得央视直播。除宣布发生事故的BRT快速公交已经恢复运行外,还否认了曾经流传的超载指控:“事故车辆系厦门金龙公司生产的汽车,荷载人数95人,实载约为90人左右”。
午前,@厦门警方在线公告天下:“已锁定犯罪嫌疑人,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峡导报补充:“据警方介绍,纵火犯已经死亡”。@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更是张贴《疑似厦门BRT爆炸起火案嫌疑人陈水总的自白》:“草民陈水总现年60岁初小文化,住厦门市局口街24号,1970年因家庭生活来源被切断,草民随全家下乡,历尽艰辛于1983回城,没有安排住房……”
8 6 月, 2013
火灾井喷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