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7 6 月, 2013

“临时工”城管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0:01 上午

  那个跳出猛跺的“临时工”城管当然算不上干部,但他的局长张建朝应该算是典型的基层官员。从人肉搜索趋势来看,张局长的仕途俨然就要重蹈“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的覆辙。
  至少有一项指控现在是被确认了,那就是“座驾严重超标,配车超过部级领导配车”。持续跟踪报道的人民网昨天下午再出重拳,以“城管霸气,局长霸道,大楼雄霸”的排比句式烘托气氛,刊发《延安市城管局长被指拥豪华公车,超部长级》:“有市民向人民网陕西频道新闻调查部爆料称,6月3日在延安市城管局大厦前拍到了延安市城管局长张建朝的座驾,是一辆丰田霸道VX型越野车,车牌号码为‘陕JAO111’,经专业人士辨认网友爆料的车辆照片,这辆公车最低配报价也要40多万元。”
  人民网果然是人民网。列举公务用车配备标准自是看家本领,更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前为张建朝预备好:“在采访中,有群众质疑,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延安市城管局局长的豪华座驾显得非常刺眼,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延安精神叫板。”
  沿着人民网开辟的道路前进,新京报今晨刊出延安城管局一方的回应,即局长越野车系“下属单位借给城管局使用”,并获各门户首页推荐。根据报道中所引延安市城管局纪委书记王成章的说法,购车款来自2007年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对延安市城管局自来水公司帮助抢险的奖励,“延安市城管局自来水公司属市城管局下属单位,考虑到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常走山路,没有越野车,就用长庆油田的奖金买了丰田霸道车,借给市城管局使用”。
  至于此前另一个被舆论“找茬”的标靶——城管大厦,延安市城管局党委书记侯世怀的辩词则是:“延安市城管局办公楼在全延安,‘豪华程度’只属于中等,只是办公环境稍微好一些,办公面积稍有超标”。
  “原来车也是‘临时工’”,这下,连@环球时报都抠起了鼻孔。@郑渊洁警告“千万别把延安弄成临时工的摇篮”;@米瑞蓉质问:“城管管理城市,要走山路干什么?你又不是村管队?!一个谎言总是要用无数个谎言来遮盖”;@老徐时评认定:“谁是活雷锋甘愿把豪车借给你用?还不是因为手里有权!你怎么不把自己老婆借给别人用用?应该彻查一下这位局长,既然手下敢这么无法无天,作为局长肯定罪责难逃”;@王巍w振臂一呼:“借车借房借女人一律按行贿索贿清理,中央调查组干点正经事吧!”;@徐昕更是高声叫道:“延安城管局长张建朝,你是不是该下课了?”
  说起来,@南都评论真是有先见之明,前天晚间,即有预言:“延安城管‘临时工’踩人暴行曝光后,像无数‘躺着中枪’或‘拔出萝卜带出泥’的个案一样,雄壮的30层延安‘城管大厦’进入公众视野,高潮是‘城管大厦’招牌被高效拆除。倘若深究,不难印证:对于一个机构,工作人员行为不端、办公大楼富丽堂皇、官员腐败,从来都是一连串的事件,鲜有例外。”
  今晨,这个代表南方都市报评论部的账号又可推荐自家社论《权责一致,破除临时工“执法”困境》,向张局长的“替罪羊”表达些许同情:“作为问责对象刚进入大众视线时,临时工难免受到舆论谴责。如今,残暴的‘执法者’变身为不幸的临时工,这些人平时享受权力的快感,然而在颟顸的问责风暴中,其朝不保夕的命运,似乎也值得同情。要解决临时工困境,就必须解决临时工人事制度的合法性问题”。
  的确,当那个触目惊心的跳跺瞬间被制作成动态图片,在“看看天朝城管……大家往死里转这图!”的号召下传遍中国互联网,激发起民众旧恨新仇之时,市场化媒体渐渐将延安的“革命火种”引向幕后。新闻晨报用通版讲解《城管执法困境两点待破:别一出事总说是临时工,也别指望靠作秀就行》的道理,晶报所刊《不是“临时工”才奇怪》更获凤凰网重点推荐:“在现代社会谈论临时工话题,不能假装看不见潜规则存在……好好查查那些管临时工的正式工,比揪住几个临时工不放重要得多”。
  但没有哪一句会比“城管相对其他部门何尝不是临时工”听上去更辛酸。这是中国青年报今天由赵阳——这个已成为自身群体代言人的南京城管——自诉悲哀:“人们把协管员称作‘临时工’,然而以城管目前的尴尬地位,城管相对其他政府部门而言何尝不是‘临时工’?城管为体制背黑锅,协管员为城管背黑锅,临时工就成了中国最忙最坏的人……现在的社会矛盾冲突很多,而城管不是灭火的‘消防队’,很多时候恰恰成了‘点炸药包的人’。”
  正如这篇《只纠结城管本身,永远破解不了它》的标题所示,中国青年报今天是借机梳理了“一城之管”的存废之争。文中引用赵阳的说法就是,“即便取消城管,也不解决暴力执法的问题”,“与其取消,不如加强监督,规范一下城管的工作”:“如果把就业、社保、贫富差距问题解决了,怎么会有那么多小贩呢?小贩少了,暴力执法也会少了,也就不会有老百姓跟你拼命了。如果只是纠结于城管问题本身,永远都不会找到答案。”
  除了由赵阳讲诉委屈,这家中央媒体还专门为一位基层城管队员提供了自诉版面,由他抱怨“大家总骂城管素质低,招高学历又骂浪费”:“媒体对城管的误解,多数也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主要是城管自身的问题造成的。但现在,我觉得媒体的问题也不少。城管,是媒体监督政府、批评政府的一个突破口、一个靶子。用一些媒体的话说,城管是‘新闻富矿’。因为政府存在的问题,在城管身上都能挖得到。而同时,媒体对城管批评,受到的限制会很少。从我跟媒体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的个人体会是,媒体人对城管的误解,很多是带有个人情绪或个人利益而刻意为之,挟媒体之公器以泄私愤。比如,他们的亲友是小贩,或者跟城管有过冲突。或者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去报道,有些连城管的全程都搞不清楚,就侃侃而谈。”
  这种对“挟媒体公器以泄私愤”的痛恨,看起来是城管队员们的共同感受。以今年3月那起轰动一时的“小贩妈妈被反铐双手”的事件为例,中国青年报另引广州市城管大队一名队员的博客分析:“‘掐脖子的动作不当,但想要处理得更好、更合适一点,我只能回答:很难很难!’…从小贩开始向城管砸东西的那一刻开始,城管无法完全避免肢体接触…同时,因为男女有别,城管碰小贩其他身体部位,也会遇到类似问题。如2012年3月深圳‘城管胸袭女档主’事件,而碰头部则可能成了‘城管摸女小贩脸’……如果城管去碰小孩,立马会有配图新闻:‘城管强抢小贩婴孩’。”
  叹息“舆论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来审视”的同时,这篇城管自述稿亦主动提及同期发生的安徽城管打学生之事。今天正是高考首日,中国青年报昨日曾作报道,称那位两周前因为拍摄城管粗暴执法而遭围殴的安徽濉溪县学生已经放弃今年高考。眼见“两败俱伤”,这位从业十年的城管队员虽然承认“打市民是绝对错误的”,但难掩心情复杂:“很郁闷,很遗憾,很生气,对涉事的协管员又有一点理解…按照我们平常遇到的场景,执法时,会有路人拍摄,特别是充满正义感、对城管误会比较深的青年学生。他们往往一边拍,一边严厉指责城管又在抢东西什么的,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事情全貌。不排除当时双方有言语冲突的可能。”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