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6 6 月, 2013

光伏和葡萄酒之战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3:40 下午

  代表中南海声音的人民日报今天警告《欧盟,别逞一时之快》:“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是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公正之举。我们铺好了谈判桌,手中也有足够的牌可以打。”
  牌已经打出来了,就在头版——《欧盟对我光伏产品不公正征税。中方坚决反对,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双反”调查程序》。
  而且根据上海证券报的说法,葡萄酒还只是前菜:“中国准备了包括‘一裁两立’在内的反制举措作为谈判筹码:所谓‘一裁’就是对原产于美欧韩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初裁,‘两立’则是对进口葡萄酒和汽车反倾销立案。”
  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消息,前天深夜传来,并获中国媒体昨晨聚集,尤其是搜狐,以此顶替习近平美洲行程,作为首页头条。除了推荐来自新华社的《光伏案博弈继续,解决贸易争端中欧需相向而行》外,更换位思考出《中欧光伏之争是互相竞傻》,宣布“综合中欧两国的情况,我们就能看懂这次光伏摩擦导致的贸易之争了”:“中国傻呵呵地以巨额补贴推出来的便宜产品卖给欧盟,等于是请客吃饭,但欧盟却受之不恭,大呼:‘贤弟!使不得。吃了你的饭,家里的拙荆岂不是要失业了吗?’双方都想把好处硬塞给对方,可又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两个人你推我让,甚至要大打出手。”
  甚至,这家门户允许作者宣称“李克强总理呼吁中欧以磋商解决贸易争端,千万不要搞贸易保护主义,打贸易战。虽然气壮,但理却有点不直”:“因为中国的光伏行业确实如欧盟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所指控的那样,获得中国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光伏行业在中国是政府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本质上是一种以官员来决定发展什么行业、以多大力度来发展的‘产业升级’思维下的产物。”
  但中新社出面说,总理是有功劳的。在昨夜今晨被网络媒体重点推荐的稿件中,就有这篇《李克强斡旋为中欧光伏案赢缓冲期》:“‘可以说,尽管中方对初裁结果表示不满,但这却是一个妥协的结果,给双方都留下了缓冲的余地。这一结果的达成,中欧高层的直接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茂春如是说…‘李克强总理对于中欧光伏摩擦的关注,无疑对推动该案的磋商解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欧经贸关系走入死胡同。’何茂春说,‘尽管原来期望的结果没有出现,但李总理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最后关头与欧委会高层的直接沟通,才促使欧方作出了让步。’”
  21世纪经济报道今晨也用封面分析《光伏贸易战: 11.8%与47.6%的纠缠》。除了由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司长刘丹阳声明葡萄酒案并非“报复”外,也由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对“11.8%税率体现灵活性”表示欣慰:“欧方之所以能展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是中国政府特别是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亲自做了很多重要的关键性工作的结果。”
  李克强总理的确高度重视。就在欧盟作出决定之前的那个凌晨,新华社刚刚发布《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的新闻:“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当前中欧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此案涉及中国重大经济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也必然会伤及欧方利益,影响中欧合作大局。”
  可惜,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在多数成员国明确反对情况下,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还是“能在如此复杂敏感的问题上呼风唤雨”了。被找出的“犹大”是法国,经济参考报今晨特意点名,并获搜狐扩散:“在欧盟成员国就征税案的投票中,法国和意大利都投出赞成票,在仅有的四个支持国家中占据两个席位,西班牙则弃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政府选择葡萄酒作为打击对象,正是要敲打欧盟‘双反’领头羊法国”。
  通报光伏和葡萄酒行业在中国股市的各自悲喜后,第一财经日报今晨社论《中欧经贸要双赢不要双输》亦向法国抱怨一声“相当令人遗憾”:“该国总统不久前访华,在获得中国采购大单后,还屡屡强调要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而事实上中国也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如因为个别产业引发贸易战导致中法、中欧关系受损,这既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也不会是法国乃至欧洲愿意看到的。。如今,我们看到欧洲尤其是法国重要的葡萄酒产业将接受到中国的‘双反’调查,它的起因是国内葡萄酒产业指控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葡萄酒产业造成冲击。”
  而当人民日报建议《加速培育国内光伏市场》时,腾讯用首页专题来泼了点冷水:“国内民众要拯救光伏产业并不容易,光伏发电其实很复杂,不是环保二字就可概括…第一,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相关设备很贵,投资很大,如果没有明显的优惠,实在没动力;第二,太阳能发电,讲究充分利用光资源,都安在屋顶,而在国内,屋顶产权归谁是个问题,再加上如果要安装相关设备,屋顶还得做特殊的加固…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和传统模式发的电能平衡。主要是会威胁到电网本身的安全…如果以上都没问题,还牵扯到补贴问题。无论哪个国家,在推广光伏这样的新能源发电,一定要给用户巨大的电价补贴”。
  根据这份《40万国人饭碗危机背后:你可能不知的光伏真相》所言,光伏既不是环保产业也不是高科技新兴产业,误区背后是光伏生产大国为光伏消费大国“做嫁衣”:“一方面,中国的光伏产业为外国带来了环保发电、上游产业发展等诸多福利…另一方面,提供了环境和人力成本的中国,光伏发电却并未在国内推广开来…政策过分‘扶持’行业:骗钱的空壳公司也来了,产业一片乱象…一方面冒着污染的风险,生产出大量的光伏产品;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又远渡重洋,在越来越过剩的产量冲击下越卖越便宜。这场涉及40万中国工人饭碗、号称‘高科技’的产业贸易争端背后,是当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又一个特写。”
  虽然同样也承认中国光伏产业“低价战略已走到头…有些乱象就同服装和玩具行业差不多”,但值此同仇敌忾之际,环球时报还要坚决站在商务部身后,并且鼓励“中国需要下手重一些”:“刺激欧盟内部的争论,让舆论给欧委会施加更大的压力。这样即使不能把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时钟倒着拨,也至少可以避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永久性反倾销税的最坏结局。”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