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4 6 月, 2013

火烧东北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2 下午

  说是一语成谶也好,说是祸不单行也好,反正,东三省当真“火烧连营”了。
  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刚刚扑灭,新华社前天下午又发布《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闪爆事故》的快讯。有鉴于2010年后中石油曾在大连连“爆”四次,新京报昨晨不禁追问《谁来回答“怎么又是大连石化?”》,潇湘晨报更是自问自答:《大连石化的“烧”无止境如何炼成》——《四年至少六起事故,大连如何监管中石油》。
  更加震动全国的噩耗昨天午时传来,而且正好是吉林,位于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禽业加工厂发生重大火灾。因其伤亡重大,迅速成为各大门户首页头条专题,截至昨晚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已造成119人遇难。
  这个正好与火警号码一致的数字也印在了今晨中国各地都市报头版,新安晚报是用浓烟蔽日的现场图片撑满封面,在火苗中写出通红的“119”,晶报则展现逃离人群的悲伤脸孔,大呼一声“痛!”
  伤亡数据之外,聚光灯齐齐打向被反锁的车间门。消息最早是由南方都市报通过微博发布,称其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事故发生时,车间仅有一个侧门打开,而其他出入口均被反锁。同时,由于车间机床锅炉爆炸,火势蔓延迅速。有工人告诉南都记者,‘大火仅用了3分钟便烧遍了整个车间,全车间仅有不足30人逃出”。
  傍晚,人民网提供佐证:“记者从事故现场相关人员处了解到,发生火灾事故的吉林省德惠巿米沙子镇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平时为方便日常管理,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会将大部分车间门关闭,以防止随意走动扰乱工作秩序。”
  在此后接管主要信源的新华社电稿中,同样是由女工之口讲述了艰难逃过一劫的惊心动魄:“事发时,在下料车间主要负责鸡胗处理的国燕就听‘咔吧’一声,有人大喊‘着火了’,前面的车间通红一片,照明灯随即熄灭。‘我立即往外跑,由于知道逃生门被堵死,我就向羽毛粉车间方向跑,人都往这涌,人挤人、人压人,我摔倒了,只能摸着拼命往前爬,靴子被踩丢了,也顾不上了,好不容易,最终从车间东面逃了出来……’她说。”
  正是基于这些描述,媒体齐齐问责。
  一向工厂管理:潇湘晨报社评《请为脆弱的生命打开那些反锁的门》,怒斥“封闭式管理”;京华时报同声呼吁《别让门成为逃生不归路》,向“防止随意走动扰乱工作秩序”或者“管理不方便”等理由提出抗议;云南信息报是收到了@南都评论的接力棒,就此总结《过度推崇秩序与效率的管理不足取》,认定“关闭的闸门不仅意味着消防工作的疏忽,它更彰显了一种不当的管理模式。‘世界工厂’之所以会异化为血汗工厂,既因为劳动力的廉价现实,还源自一种非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腾讯首页专题亦言“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频发,根由在于对‘人’的漠视”:“仅仅处罚责任人是不够的。如果仍把工人视为流水线机器,这类事故大概是无法根绝的。”
  一向安全监管:长江日报发表社评《充分认识工厂安全的特殊性》,强调“300多人作业的车间只开了一扇门,这种生产的日常细节恐怕普遍而不易察觉……为安全监管带来新的考验”;成都商报同持亡羊补牢心情,提醒“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特征,带给人们手工作业、劳动安全的错觉,殊不知潜伏巨大危机”;钱江晚报联想到“3分钟还不够湖南浏阳的安全官员们打个盹”的新闻,在《逃生大门,被谁关上》中叹息监管措施沦为一纸空文;齐鲁晚报更是允许评论员赶在国务院调查组之前认定:“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显然与安全生产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关,人祸是主因”。
  新京报昨天傍晚即已在微博中发出“每次大火总有打不开的门!”之惊呼,今晨更是倾尽全力。5个整版的专题报道中,除了重点强调《3分钟,烧遍整个车间,摸黑逃生被堵》和《车间门部分关闭,逃生发生踩踏》之外,更有社论《火灾逃生之“门”何时不再关上》,悲愤之情溢出纸面:“无法想象,生产车间变人间炼狱那个时刻,但我们能体会到119个同胞在那一刻的境遇,当突如其来的爆炸发生,当瞬间蔓延的烈火席卷而来时,若一扇扇逃生之‘门’无情地紧闭,这该是怎样的恐惧与绝望!”
  这篇得获新浪腾讯凤凰共荐的文章,之所以为“门”字加上引号,是因为不仅仅指代实体车间大门,还指重重监管门卡:“近几天,火灾的讯息接连不断,中储粮大火,大连石化大火,加上这次吉林禽业公司大火。这些大火烧出的,是一种公共安全危机,引发这一危机的直接责任者是企业,但是,最终的责任在于政府部门。毕竟,维护安全,保障生命之‘门’畅通无阻,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责所在。”
  的确,四天连发三场火灾,催生舆论诸多疑问。央视除了有针对吉林的“先爆炸还是先起火”、“到底谁为事故负责”之外,更有另一个版本的三问,在今晨获搜狐凤凰同在首页推荐。
  是评论员杨禹昨晚撰文,通过央视网举一反三:“四天之内,东三省三把大火,百多人命,万吨粮食,殒于一旦。再宽阔的胸怀也装不下这三把火烧出来的焦虑:安全生产,如此重要;安全生产形势,如此脆弱……谁的责任?事故之后,必须厘清……既要在出事后搞清事故责任,更要在出事前搞清管理责任。还要在搞清管理责任后,认真落实这些责任。中石油大连企业一爆再爆,必有管理重疮。谁在变通?中储粮不是企业管理的新兵小卒,它有自己白纸黑字的、成熟的制度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太多的制度被变通式地执行了、扭曲了、忽略了……谁能放心?重化工产业,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现实所需。但这些化工企业的安全度,能让公众放心么……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环境损害风险,怎么让公众放心视之?这绝不仅是个别项目的问题,而是一个局部影响全局的大问题。”
  “四天三场大火。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无一幸免。公众想问:这是为什么?”——东方早报的头条评论标题虽是“以生命的名义,彻底反思德惠火灾”,但评论员沈彬同样是要触类旁通,强调“这几天东北三省生产事故频发,正是安全生产这根弦松懈下的必然”。
  最可惜胡锡进。前两天刚刚奏响“平安中国”的官方主旋律,昨天就不得不在微博中承认:“我认为中国已经到了应基本杜绝死119人工业事故的时候,但它这点让我们失望了”。今日环球时报社评《惊人火灾暴露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同持此论:“昨天德惠市的灾难令人无法接受。第一是它的严重性突破了中国社会已在逐步形成的安全底线,第二是它发生在通常不被列入高风险的禽业加工企业,如果没有致命的错误,绝不应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在昨天清晨的那个瞬间突然告别世界。”
  同以中储粮粮库火灾为例,这篇文章提醒中国民众,“我们必须为一个相对‘高成本的中国’做好准备”:“必须指出,中国全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政府没做到,企业和公众也没做到。重视安全的心情有了,但全社会都不太舍得掏腰包。中国人有钱的时间太短了,而且还有太多穷人,大家对安全的追求还远未像欧美民众那样绝对、彻底”。
  因为有了习近平和李克强的批示,人民日报亦得以将这场火灾作为头版头条。昨日微博晚安帖中,更是与@新华视点异口同声:“四天之内,东北三把大火,万吨粮食,百多人命,血淋淋地警示:GDP世界第二的中国,安全防线不该如此脆弱!毫无隐瞒公布事故原因,毫不姑息追查事故责任,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无非为了人的幸福。人没了,总量和速度有何意义?生命教训,警钟长鸣!”
  麻烦的是,警钟虽然长鸣,有人充耳不闻。这或许才是华商报翻检历史、悲天悯人的缘故:“今天,我们的心情极为沉痛…这是底层恶劣劳动条件的记录中,最新、最致命的一章……这场生产惨案,与我们每个人的密切程度,如同我们每天食用的肉一样,这些肉就是在那些简陋封闭的厂房里,工人们等距离地站在他们所专注的装满鸡块的红色托盘前,由那一双双我们不曾相识也很少想到的双手生产出来。”
  正如这篇《我们当从历史的悲剧中醒来》的标题所示,作者马想斌是要为苦难循环一叹:“更令人伤心的是,我们似乎未从历史的悲剧当中醒来。每次事故之后,多少地方的安全检查只不过像一阵风…你说形势一片大好,我说一地鸡毛。在那经济社会欣欣向荣的背后,利益与权力盘横的宴桌上,那觥筹交错的光影并未照亮底层的安全通道,灯火通明的地方,那是一个上位者的世界…我们必须要从历史的悲剧中醒来,无论你是装睡还是真睡,都必须马上醒来……今日,为他们,为多年来无辜死于责任灾难的生命,国家需要补上一次全民哀悼。”
  哀悼,够吗?至少在@老徐时评、@徐昕这样的微博意见领袖看来,不仅“吉林对每个死者家属成立工作小组,防止群体事件”的消息令人厌恶,而且,如果只是由一个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起立哀悼,也远远不够:“有网友说如果是在其它国家,领导人也许会提前结束外访回国,内阁总理会公开致歉。也许回来帮不到什么忙,但这是对国民生命的一种姿态。”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