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5 5 月, 2013

匿壮显弱,明知故昧

Filed under: 未分类 — admin @ 6:51 上午

  匿壮显弱与明知故昧,含意不尽相同,但都是诈计、诈弱、诈味。亦都是糊涂学的精华所在。
  “匿壮显弱”就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使他骄傲自大,使他放松戒备,然后把本来强硬的而目露出来一举吃掉对方。这也是以装糊涂来糊涂敌人,达到成功的目的。
  “明知故昧”的思想是明明知道的事情而故意装做不知道,看得分明的东西装做看不见。通俗一点讲,就是虽然明白一切,但却故意装糊涂。那么,明明知道、明明看见了却装做不知道、没看见,这当然是一种策略。例如为了保全自己,为了使目的达到,你都必须这样做。比如你偶然知道了你不该知道的事情,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你必须要缄口不言。人人都有身处险境、尴尬难堪的时候,明知故昧常常是明哲保身或达到目的的重要手段。
  在生活中以上两种方法也很有用。比如交友,找合作伙伴等,精明外露,咄咄逼人者往往使人畏而远之,而貌似傻气的人往往容易引起别人的结交愿望,因为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放心。能干的男人一般不喜欢女强人,也是这个道理。而为了使自己不引人注意,不成为出头鸟,还要常常装点糊涂,尤其是在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上,不要外露精明,以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古人云:“聪明而愚,其大智也。”
  1、张县令不露声色擒大盗
  不露声色,实际就是装糊涂,越是大事,糊涂越要装得彻底。一则可以保护自己,减少受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二则可以在别人不防备的时候予以攻击,反败为胜。
  明朝张崛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特务组织)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于是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
  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
  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00两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议,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
  于是拿出笔来,一共写了九个人,正好数量符合。所写的这九个人,实际上都是武士。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名单上列出的九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象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
  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空档,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九个武士,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其中一个被抓,另一个自杀身亡。
  张县令遇事从容镇定,不动声色诱盗贼上当,糊涂装得多么彻底,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钱财,又擒获了强盗。
  2.司马懿诈病赚大权
  司马懿装病夺权是一则有名的故事,目有在于迷惑对方,使其放松戒备,然后暗中图事,一俟机会成熟,便原形毕露。这一招很灵!
  魏明帝时,曹爽和司马懿同执朝政。司马懿被升做太傅,其实是明升暗降,军政大权落入曹爽家族。司马懿见此情景,便假装生病,闲居家中等待时机。
  曹爽骄横专权,不可一世,唯独担心司马氏。正值李胜升任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马府辞行,实为探听虚实。司马懿明析实情,就摘掉帽子,散开头发,拥被坐在床上,假装重病,然后请李胜入见。
  李胜拜见过后,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病到这般。现在小子调做青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佯答:“并州靠近北方,务必要小心啊!”
  李胜说:“我是往青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着说:“你从并州来的?”
  李胜大声说:“是山东的青州!”
  司马懿笑了起来:“是青州来的?”
  李胜心想:这老头儿怎么病得这般厉害?都聋了.、
  “拿笔来!”李胜吩咐,并写了字给他看。
  司马懿看了才明白,笑着说:“不想耳都病聋了!”手指指口,侍女即给他喝汤,他用口去饮,又泻了满床,噎了一番,才说:“我老了,病得又如此沉重,怕活不了几天了。我的两个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训导他们,如果见了曹大将军,千万请他照顾!”说完又倒在床上,喘息起来。
  李胜拜辞回去,将情况报告给曹爽,曹爽大喜,说:“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
  从此对司马懿不加防范。
  司马懿见李胜走了,就起身告诉两个儿子说:“从此曹爽对我真的放心了,只等他出城打猎的时候,再给点利害让他尝尝。”
  不久,曹爽护驾,陪同明帝拜谒祖先。司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领家将,占领了武器库,威胁太后,消除曹爽羽翼,然后又骗曹爽,说只要交出兵权,并不加害他。等局势稳定了,就把曹爽及其党羽统统处斩,掌握了魏朝军政大权。
  3.楚王故意装糊涂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
  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亲泽,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人有乘机调戏我,我掉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各人说:“寡人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
  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有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是宴会原意?”
  许姬听说,方服了楚王装糊涂的用意。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
  能够做到“明知故昧”,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斤斤计较,是断乎不行的。古人有“骂如不闻”,“看如不见”的涵养,既避免了是非,又更利于成功。
  装湖涂在夫妻相处上亦很重要。夫妻双方可能都会有那么点小隐私,并无伤大局。双方不要互揭对方的短处,不要捅破夫妻各有的那点“小秘蜜”。尤其是男人丈夫,心胸开阔些,宽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如果发生意见不一致,争论一阵,见不出高低,便不必再争论了。没有多少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争个清楚明白呢?你知道自己的意见正确,对方同样认为自己正确,这样,就应当装糊涂,让争论在和平的气氛中结束,夫妻如此,朋友也是如此。
  4.裴化行弱兵欺敌
  把自己的优势藏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使对手上当,放松警戒。也是以装糊涂来迷惑强力,文丽达到成功的目的。
  随朝大将贺若弼准备攻取京口(今镇江),先以老马多不好使唤为借口,买陈国船然后藏起来,又买破船五六十艘,放在港中。陈国人窥见到这些破船,就认为中原没有好船。贺若弼又命令沿江巡防的军队交接班时,都必须集中到广陵(今扬州),并在广陵大列旗帜,旷野支帐。陈国人以为隋国的大军开来了,立即派出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过后知道并无此事,原来是江防人员交接班,就不再戒备了。这时贺若弼又沿江渔猎,人马喧噪,声势不小,陈国人以为对方是在打渔,仍无动于衷。等到贺若弼的军队渡过了长江,陈国人还始终没有察觉。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大总管裴行俭讨伐突厥。开始几次朝延派人送的饷粮都被敌人半路劫走。行俭大怒,心生一计,就伪装300辆粮车,每辆车内埋伏壮士五人,各带长刀和劲弩。300辆车都用老弱的兵驾着,又暗派精兵跟踪在后,车行不久,突厥兵果然前来抢粮,老弱的士兵假装逃生。于是突厥兵就把车赶到水草边,解鞍牧马。当他们正要从车中取粮食,壮士们突然从车中跃起,向敌兵冲杀。跟踪在后的精兵也冲杀上来。突厥兵几乎被全部消灭。从此以后,突厥兵再不敢劫持粮车了。
  “匿壮显弱”,需要很大的忍耐力,争强好胜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这要先丢脸、先失败,经过一番痛苦的忍耐,而达到最后的成功。
  5.庄公故味诱杀反臣
  “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这是观察事情发展而后制之的一种方法。在暗处观察明处自然容易看得清楚,身处变外,以静制动,方可以后发制人。聪明的人,懂得先静如处子,后动如脱兔,方能控制事态的发展。春秋时郑国的武公有一位皇后叫武姜。武姜有两个儿子,长子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差点丧命,因此她给此子取名寤生,非常的不喜欢他。可按照成例,长子是当然的太子,武姜也没有办法,可是她是绝对地喜欢小儿子共叔段,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小儿子谋利益。武公在世时,武姜曾多次地提出要易储,让共叔段当太子,都被武公拒绝了,武公一去世,寤生自然继位为庄公,成为郑国的国君。武姜于是与共叔段密谋取寤生而代之。为此,他们想首先建立一个根据地,武姜就对庄公说:你现在是一国之君,应该有权给自己的弟弟一块封地吧?庄公答应了,并且对她说,除了国家的军事重镇制邑外,共叔段可以在国内随便挑选封地。于是,武姜帮共叔段挑选了一座地势险要、经济发达的城市。庄公的谋臣对庄公说,你不该给他这座城市!庄公却悠然地回答了他一句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果然,共叔段到了封地后,积极招兵买马,扩张势力,日夜筹划谋反庄公的计划,搞得封地的臣民人尽皆知。但是,郑庄公表面上对臣下们揭发的共叔段种种劣迹,只是一味地表示不相信,一味地在武姜面前装糊涂,使武姜和共叔段更加明目张胆,谋反更加积极。可是,庄公却乘他们毫不防备,暗中派人打探其谋反的进程,对他们的行动了如指掌。直到确实得到了共叔段启程的具体日期,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进都城而为其开门的里应外合确凿证据,庄公才突然起兵,打了个共叔段措手不及。由于作了阶下之囚,谋反的证据又俱在,且国中已无人不知共叔段准备谋杀亲兄篡位的事实,所以共叔段与武姜根本就没法狡辩和抵赖,结果共叔段被杀,武姜被关进地牢,庄公的地位从此得到巩固。
  6.晋军诈败胜楚军
  公元前632年(周襄公二十年),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进行了一场规模最大的战争…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刚一开始,楚国的右军就与晋国的下军打了起来。刚杀了几个回合,晋军就招架不住,纷纷掉头逃跑。
  楚国的右军由予上统帅。陈蔡两国的军队在前,楚国的军队在后。陈蔡的军队见晋军败退,都奋力向前追赶。正追赶间,就听得一声锣响,一队战车不知从哪里冲杀了出来,全都惊吓得乱跑乱跳,四处溃逃。那惊叫着的战马,带着战车往回狂奔,反将楚将门勃的后队给冲垮了。
  这批埋伏的兵马,就是先轸凑近胥臣耳边密授的计策之一。古时军队本来照一般的规定,击鼓是进军,鸣锣是收军。先轸的伏军故意规定呜锣为进军的信号,为的是给楚军制造混乱。胥臣见这批“猛虎”已将陈蔡的军队冲垮,门勃的后军也乱了阵脚,就率领众将乘乱冲杀了过去。只杀得人倒车翻,尸横遍地。门勃也被射中面颊,带箭逃跑。整个楚军的右师全线崩溃。
  晋将栾枝又派遣士卒,假扮成陈蔡军的士兵,打着楚右军的旗号,向三军主帅成得臣报告说:“我右军已击垮敌阵下军,大获全胜。”成得臣听到报告,高兴地说:“不出我之所料。”他又亲自登上了望车观望,果然远远望见晋军溃逃,一路上尘土滚滚,遮天蔽日。于是立即下令。左军火速进兵追击。
  楚将门宜申见对面阵中有一面大旗高高挑起,料想是晋军的主将,于是抖擞精神,驱动战车冲杀过去。晋军中狐毛、狐偃赶紧上前接战。刚战了几个回合,见后面的军队乱哄哄地往回败走。狐偃、狐毛只好撇下门宜申,急忙回车便走。远远望见大旗也往后退,门宜申认为,晋军已全线溃败了,便指挥军队尽力追赶。
  门审申正追赶得起劲,忽听一声锣响,四面喊声大起。晋军主帅先轸和大将谷溱各引着一队精兵拦腰杀来,把楚军截成数段。狐毛、狐偃又掉转车头杀了回来,三下里合力夹攻。楚军的军队惊吓的四处溃逃。门宜申也被自己败逃的兵士冲得站不住脚,只得夺路逃跑。刚刚逃出重围,稍微松了一口气,又被一路伏兵截杀了一阵。门宜申把车仗、马匹、军械全部丢弃,混杂在步卒中,爬山逃跑了。
  原来成得臣所看到的晋下军的败逃,是先轸事先布置好的。先轸让栾枝的士卒砍下树枝,拴在战车的后面,打马来回飞跑,那树枝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骗得贪功冒进的楚军追赶。狐毛让士卒扛着假设的主帅旗往回撤,也是为了装扮成溃败的假相,引诱楚军上当深入。楚军完全按照先轸的设想,钻进张好的网里。先轸让祁瞒守住中军虚建的大旗,任凭楚军百般讨战,也不要出来应战。自己即率领精锐部队,偷偷地从后面出来,抄小路来阻击敌人的追军,当他从侧斜里突然冲杀出来时,楚军就全部乱了。
  楚军的左右军几乎全军覆没,成得臣还不知道,对左右说:“估计此时晋军该全线溃败了。”他要最后出动,前去活捉重耳。于是举着胳膊高声喊道:“今天要是让晋军活着跑掉一个,我也不再回楚国!”
  正在他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时,先轸、郁溱的部队杀到了。两下里混战了多时,栾枝、胥臣、狐毛、狐偃的兵也杀到了。几路人马把成得臣团团围住。这时成得臣才知道他的左右两路军队全都溃败了。他再也无心恋战,急忙传令撤兵,无奈晋军围困得太厚,楚兵已被分割成十多块,首尾不能相顾,大部分士兵都作了晋军的俘虏。
  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才十五岁,有一身好武艺。这时他率领了五六百人,往来冲杀,右冲右突,以一当十,保护着他的父亲,杀开一条血路,逃了出去。小将杀出了重围,回头不见门越椒,又返回来杀入重围。那门越椒在万马军中不见主帅成得臣,又在阵中往来寻找,正急得没法,恰好遇见小将成大心,成大心告诉他:“父帅就在前面,将军不可恋战,速速随我杀出!”门越椒和小将合在一处,齐心奋力,杀出重围,保护着成得臣逃了回去。
  晋文公在有莘山上观战,见晋军大获全胜,忙派人告诉先轸:“只把楚军赶走就行了,不要远追,也不要多杀伤!”他是想给楚王留点面子,以便日后好联合,先轸已揣知晋文公的心思,就约来军队,不再追赶。
  晋军这一仗,缴获楚军战车二百多辆,活捉楚兵一千多人。此外还缴获了大量辎得物资。
  成得臣和儿子大心等逃回本寨,见营寨早已被先轸埋伏下的人袭取了,营中的粮草、军械全都归晋国所有。成得臣无处可去,只好引败残军队从后山逃走。刚走到空桑地方,忽听锣鼓齐鸣,一路大军拦住去路。旗上大写着一个“魏”字。是先轸预先让魏隼埋伏在这里。在楚人的眼中,魏隼比老虎还要凶猛十倍,今天这些败兵残将来到这里,一听说他的名字,个个丧胆,望风而逃。可是魏隼的伏军尽起,把楚军退路堵得水泄不通,哪里逃得过去!楚军正在绝望的时候,晋文公派人来传达命令。“放楚兵楚将生还本国,以报当年楚王的恩德。”魏隼这才住了手,用刀一指,大声喝道:“既然主公有令,就饶你们去吧!”
  随着魏隼的喊声,晋军分别走向两边,让出一条道路,成得臣等这才逃了过去。
  7.何进骄矜命丧黄泉
  东汉末年,何太后之兄何进有忿于十常侍弄权,欲请外兵入京诛杀他们。京城乃军机重地,藩镇军马照律不经宣诏不准进京,以防作乱。但出身屠家的何进见识浅,不谙此理,动了这念头。曹操知道后,对何进说:“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曹操这话很有道理,一则天子不应让宦官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二则要办他们的罪时,也只须把他们交给狱吏究罪就行了,不必要动用到外兵进京。何进不但不听曹操劝阻,反而猜忌曹操怀有恶意。曹操感叹说:“乱天下者,何进也。”果然,由此演出董卓进京,淫乱内宫的悲剧。
  天下乱始于何进,而何进在十常侍设下阴谋算计他时,不但不听部下的劝告,反而认为自己掌天下大权,无入敢奈何他。这就注定了他的灭亡。
  掌天下大权是说明权力大而已,并不能证明自身的安全。相反,权力之顶峰,成了众欲之望,众矢之的,反而成为别人谋害的对象还不知道。何进的结局就是这样。虽然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带领,并亲自护送何进入宫,但宦官矫传太后懿旨,阻止袁绍兵将进去。何进就在太监们的围攻下被砍成两段,成了十常侍作乱的第一个诛杀目标。
  何进的见识与他的出身有关,因妹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妹妹被立为皇后,何进由此平步青云,一下子成了大将军。他位于人臣之极,但却外强中干或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成不了大事。他看不到三步棋,只看见自己的权势和职位,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一切,就进了保险箱,任何人都会拜倒在他跟前。这太自大了,死也死得不冤,他是死在已手。
  权、财、势大时,容易冲昏头脑,小看对手。在生活中,拥有何进的权位,非一般人所有。作为普通小人物、小百姓、小干部、小领导,可以从何进的教训中吸取的经验是,对待问题,应多思,慎虑,认真对待。不要以为有把握,或是已熟悉了,就可以轻视它。问题在未解决之前,即使是百分百的把握,也应视为三成、四成的把握来考虑。事情是变化的,人与人,人与事,关系都会转过来。在关键的地方,错失一步,可能会全盘失去。故此,万事小心为上,切不可骄矜。

没有评论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L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