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这段历史和诸葛丞相,后人在五丈原建立了诸葛亮庙。庙中除了祭祀、纪念的建筑之外,还筑有诸葛丞相的衣冠冢。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中有一首诗提到了五丈原,诗中写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由此,五丈秋风成了后人感念诸葛丞相的一个感情符号。
五丈原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由原下往五丈原诸葛亮庙去有两条道路可选,一为汽车道,沿原边曲折而上;一为步道,援阶而登。
来诸葛亮庙的步道。相传,步道下方是蜀魏交战的前线,顺步道上来即是诸葛亮的大营,步道尽头的五丈原碑
山门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一诗指的是诸葛亮生前爱做梁甫吟。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对魏延一直存有防备之心,临终前亦不忘处置魏延的最后预案。后诸葛亮死,魏延果然不服调度。杨议依诸葛亮预案指使马岱斩了魏延。
诸葛亮庙的山门内有两尊塑像相向而立,是为护卫之像,一尊偏偏为魏延;一尊恰恰为马岱。
看来建庙者不认可《三国演义》之说,而依了《三国志》之论。《三国志》作者想起陈寿的说法。陈寿不信魏延会反。他认为,魏延善对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与杨仪更势同水火。如此看来,杨议可能伪托诸葛亮之意而屈杀了魏延。
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题词立碑,建祠修庙,凭吊千古,这里流下许多珍贵的古文化、古遗迹,特别是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庙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荟萃。诸葛亮庙始建于唐代,庙宇坐南朝北,耸峙原头,雄伟壮观,进入金碧辉煌的山门,依次是高大的献殿、正殿、八卦亭、屋檐脊兽,千姿百态,墙壁彩绘,绚丽夺目。
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决”碑。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景区内还有著名三国古遗迹二十余处,如蜀国中军帐遗迹壑落城,蜀军大本营九龙山,蜀军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盘,取水之泉诸葛泉、司马懿拜将台,妇孺皆知的葫芦峪等。景区自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声名远扬海内外,1991年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已成为陕西关中西部著名的旅游胜地,年接待中外游客15万人次。
诸葛亮庙始建于唐代,庙宇坐南朝北,耸峙原头,雄伟壮观,进入金碧辉煌的山门,依次是高大的献殿、正殿、八卦亭、屋檐脊兽,千姿百态,墙壁彩绘,绚丽夺目。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绝”碑。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
来到五丈原诸葛亮庙前,您立刻会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因为这里就是中国古代智慧人物化身诸葛亮陨身之地。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虽智慧超人、用兵入神却还是壮志难酬。诸葛亮病逝后,人们为了便于祭奠,在这里修建了诸葛亮庙。
迎面歇山清式建筑的山门上方一块竖匾悬于正中,上书”五丈原诸葛亮庙”七个鎏金大字,前柱上挂”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联,简洁的概括诸葛亮的一生。门侧两壁绘有颜严、黄忠两员老将的画像,门里檐前悬”伐曹魏名留汉简,出歧山气吞中原”对联。两侧魏延、马岱塑像威然站立,他们披挂整齐、手持兵刃、威风凛凛似在随时准备迎战来犯的魏军,又像在为营中休息的诸葛丞相守护。院中一棵造型奇特的槐树迎风傲立,此树分两叉下分上交,其中一叉又分三枝,三枝向上又合三为一,即两叉三枝,它好像在诉说当年刘关张兄弟三人生死与共、诸葛亮一心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故事。因此树形世所罕见所以成为庙内三景之一。树两旁钟鼓楼相对而望,重修于清嘉庆13年。西为钟楼,上书”声闻于天”,内置大钟一口,直径2米,高2米,重2吨。东为鼓楼,上书”空谷传声”,内大鼓直径1.5米,高1.7米。
正对山门是硬山式建筑的武候献殿,它最早建于元初年,现存为清光绪年间重修。献殿檐下悬”五丈秋风”巨幅牌匾,前柱上挂”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六军彰讨伐,六出歧山纲目书”对联,将诸葛亮戎马半生尽收联中。檐上架一直径0、6米,长16米的一根杨木通檩,因其通直无曲、粗细均匀,故而成为诸葛亮庙的又一景。献殿内山墙上绘《三国演义》故事,壁间镶嵌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因诸葛亮〈〈出师表〉〉言出肺腑、感人至深,为后人千古传诵,堪称世之一绝;岳飞当年南归过南阳时有感于自己与诸葛亮心情相投,故此挥泪走笔的澎湃心情无不渗透在字里行间,其书法劲健飘洒、气势磅礴,明太祖朱元璋言其书法”直而不曲,书如其人”,叹为稀世墨宝,为其第二绝;后由清代西北驰名的石匠樊登云刻于石上,他的刀功娴熟随笔走刃,形同真迹,亦为一绝,故此碑被称为诸葛亮庙三绝碑。
穿过献殿有一八角攒尖顶的八卦亭,亭后为武侯正殿,大殿檐下悬”英名千古”金字大匾,前柱挂冯玉祥将军书的”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对联,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大殿前檐的两棵中柱尤为注目,柱子未添加任何色彩,柱子上的纹路清晰可辨,它们酷似一龙一凤头朝下盘于柱子之上,这两根柱子为云楸木所造,纹路奇特、绝世无双成为诸葛亮庙第三景。大殿内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态祥和,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度。关兴、张苞、王平、廖化、站立两厢似在倾听丞相密授计谋。大殿的两侧分别配祀姜维和杨仪,配殿墙壁上绘有三国历史故事彩画。
大殿后西侧为诸葛亮衣冠冢,墓的简单实为后世楷模。大殿正后方为落星亭,亭内有一形状独特的石头。据说它是当年诸葛亮病逝时从天上落下来的”将星石”。将星亭两侧为文臣武将廊,塑的是诸葛亮生前所喜爱的五文五武共十位大臣。
在五丈原诸葛亮庙里与诸葛丞相被陪祀的蜀国文臣将领很多,但都是后蜀国时期的人物,是以诸葛丞相为核心的蜀国人物。
祭祀诸葛丞相正殿两侧分别陪祀的是文臣杨议、武将姜维,在正殿中分侍诸葛丞相两旁的是张苞、廖化;王平、关兴
五丈原诸葛亮庙后院建有文臣武将廊,分塑文蒋琬、费祎、李福、李恢、杨顒;武马忠、张翼、吴懿、吴班、张嶷。看到这里想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心中感叹:以诸葛丞相大才,手下再有无数大将英雄可供差遣,大汉何愁不会复兴。
五丈原诸葛亮庙后院还有一处圣迹。在庭院正中建有一亭,中供一块别样的石头,这是一块大石、中又镶嵌了若干小石的一块奇石。东晋有书《晋阳秋》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后人以为,这陨落的赤星就是诸葛丞相的将星,这块奇石就是这颗将星。实际上,五丈原周边确实有地名落星坡、落星湾、落星乡。
五丈原诸葛亮庙后院建有诸葛丞相的衣冠冢,冢建于三国末年,明嘉靖年间获得重修。重修时加建石栏槛二十八桩,喻诸葛丞相自隆中出到陨落五丈原辅佐刘备父子二十八年。
五丈原诸葛亮庙山门北开,诸葛亮衣冠冢墓碑却向南而立。有传,这是蜀国将士刻意而为:诸葛丞相虽然逝去,祈愿丞相英灵时时眷顾蜀国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