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9 月, 2015
麦黄六月
22 9 月, 2015
21 9 月, 2015
20 9 月, 2015
17 9 月, 2015
2015-08-30摩旅渭源行之渭源锹峪镇—渭源莲峰镇—陇西途中风光
中国古代有许多仁人志士,名士文豪曾造访莲峰山。早在元朝,就有巩昌使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地,每年夏季都要住在山上避暑度假,并派汪氏宗亲汪德广为山上寺庙住持。
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莲峰山上,修身养性,读书写诗,都曾希望在这里安家,并诚恳的表明把卜居莲峰山作为“终老之际”。明嘉靖三十七年惠大夫辽东太仆少卿翼浍便写下的《圆明寺灵异记》碑;清代诗人吴镇游莲峰山,面对此等佳山佳水一时激动,提笔挥毫,欣然写到:“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
诸多历史证明莲峰山有着辉煌的过去,但令我不解的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山凭什么赢得这么多文人名士的厚爱呢?
很可能是因为他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莲峰山自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开凿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属于同一时期)。从汉代起这里就有石窟寺庙建筑,至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到全国解放初期,布满各个山峰的古建筑群落有34处,200余间,僧侣700多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莲峰山的山会,附近各县的游人前来此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不起眼的莲峰山,竟有着如此辉煌的历史,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也可能是它瑰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否则佛道寺院不会选其为址,名人文士也不会流连其间。
据介绍,莲峰山因九峰环峙,状似莲花而得名。又因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俗称马鹿山。车至山门,才发现来旅游的只有我们,茶庄清冷,满地落尘,唯见隐隐残雪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苍白。山路崎岖,在寂静中蜿蜒。
进了山门,拾阶而上,就再也见不到房舍。山外的一切萧疏景象突然不见,一时涌出无数绮丽的林木,丛丛簇簇掩映与山石之间。峰峦竞秀,崖壁峥嵘,松涛阵阵,雾霭萦绕,全部感觉被其瞬间收服了。难怪有人说:“不看岷山千年雪,错把莲峰当蓬菜。”我在想这种山川实在是造物主使着性子雕琢出来的千古奇迹,内秀熨帖着张扬。这样的美景,水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假使偶见一条贴着山石的水,幽幽的流,欢欢的唱,那该是何等的机敏空灵,清澈甜凉!或许是冬季的缘故,竟没有一条溪涧跑出来,任凭你怎样地想念。我想这也应该是整个北方的遗憾吧,因为没有水,所以也少了许多灵性。没有水声,连虫声也不闻,寂寞引来鸟鸣,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演奏细细地搭配着,有一声,没一声,弱一声,强一声,搭配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宛若诗人画家笔下的静女:五官腰肢,举手投足一一看去,无一不妥帖,于是最终妥帖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宁静。
对于观景,我最不喜欢将各个景物割裂开来描摹雕饰,此刻站在山屲中实在很难有任何分割性的的思维,只觉得山抱着你,你又抱着山,浑然天成,无懈可击,容不得你有丝毫吟咏歌颂的空隙,便猛然想起黄庭坚的两句诗:“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
山道越走越长,寂静也越来越纯,路旁青苔依然鲜绿,不自觉的揪上一撮玩弄于指间,想从它寂寞的亘古直视到寂寞的将来。栏杆斑驳,石径明滑,无不镌刻下莲峰山曾经有过的繁荣。遥想昔日僧侣道士熙熙攘攘,接踵摩肩;善男信女一路虔诚,顶礼膜拜;远道士子流连忘返,恣肆泼墨。今天却不知为何突然消失了全部浩浩荡荡,寂静的山道上只剩下了我们,除了寂寞,还有惶恐…… (more…)
16 9 月, 2015
2015-08-30摩旅渭源行之渭源五竹镇—渭源锹峪途中风光
来到渭源五竹镇,不得不说说五竹寺。五竹寺位于渭源县城西南15公里,在清源河对面的秀峰山上,秀峰山是渭源县境青雀山支脉,东西走向,蜿蜒数十里,海拔2330米,属典型的南部二阴山区,有原始天然松林2万多亩。
松林虽大多为新植,但却连缀成片,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长着。
踩在满是松针的小道,发出“沙沙”的轻响,让人瞬间忘却了所有的尘嚣。
我们所去的五竹寺原名秀峰岩寺。据说大臣郭节随建文帝朱允炆一行避“靖难之役”,至秀峰岩隐居削发为僧,植红、黄、白、绿、蓝五色之竹于禅院,自称“五竹僧”,寺因此得名。
按照渭源地方志的记载,早在唐代这里就建有寺院。先前的三宝殿据说曾有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壁画,毁于明末兵燹。在清同治年间按照秀峰山旧有的洞窟,穿檩架梁而成,横栏悬柱,明椽亮瓦,虚底单檐长廊,一连四五十楹,蔚为大观。
而我们所看到的五竹寺却是上世纪90年代重修过的,也有大佛殿、三大古佛殿、观音殿、三霄殿、护神殿、清圣祠、马王殿等,但大红大绿的彩绘让人难以揣想郭节在此驻锡出家时的情景。
“日照西山雪,老僧门始开。冻瓶粘柱础,宿火陷炉灰。”我宁愿相信这是遗臣郭节在落发为僧后的日常修行生活的写照。
又有谁知道这位昔日曾作为建文帝辅国重臣的内心深处,回想起那段炼狱般的往事真能心如止水吗?
曾经忌讳莫深的旧事,成了君臣朝堂之间公开讨论的热门话题
说到建文帝的遗臣郭节,自然要说到“靖难之变”。明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嫡孙。朱元璋去世后,年方21岁的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诸王拥兵自重。有的多为不法。建文帝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举兵反叛,称其师为“靖难”。公元1402年6月,朱棣亲率燕兵攻陷南京。恰在此时,皇宫大院里莫名其妙升腾起一片大火,熊熊烈焰疯狂地吞噬着着砖木结构的大小宫殿。霎时间,墙倒屋塌顿现断垣残壁。有燕兵从残宫废墟的瓦砾中发现几具焦炭状的遗体,已经是面目全非了。经俘虏的宫中官吏辨认,其中有建文帝和皇后及长子朱文奎等。
破城次日,朱棣迫不及待地登基皇位,是为成祖帝,年号永乐。
时隔不久,民间就有流言,传用天子大礼埋葬的尸骨并不是朱允炆的遗骸,建文帝根本就没有死——他趁主帅李景隆变节倒戈迎燕兵入城之际,借“焚宫”烟幕化装潜逃了。
朱棣虽对建文帝生死心存疑窦却讳莫如深,亦不可听之任之。恼怒之下,他将建文年间宫内的档案文藉统统销毁,命当朝史官修志时对建文帝归宿钦定为“自焚而死”,以绝朝野流言。 (more…)
15 9 月, 2015
14 9 月, 2015
淘宝购物记(11): 联想大拍VIBE Shot(Z90-7/全网通)
屏幕方面,联想VIBE Shot采用了5.0英寸全高清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并且前面还覆盖了第三代康宁大猩猩玻璃。由于屏幕尺寸并不大边框也非常窄,所以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顺手的,单手操作压力不大。
此外,屏幕上方的前置摄像头提升至800万像素,对于喜欢自拍的用户而言是个不错的消息。边上还有隐藏的传感器。
在机身背部的设计方面联想可谓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在玻璃背板下加入了一天金属条,虽然不是对称美,但是丰富了背部细节,这种类似纯粹DC式的工业设计十分有美感,实际看上去背部设计酷似卡片机造型。
除了镜头的硬件参数以外,联想VIBE Shot还配备了三颗后置LED闪光灯,以及辅助对焦传感器,加上1600万像素光学防抖镜头,总体配置可以说是目前拍照手机中的佼佼者了。
除了出众的外观设计,VIBE Shot还搭载业界首款1600W像素OIS光学防抖镜头,内置16:9全幅感光元件,和独特的全球首款三色温闪光灯,并配备专业级6片玻璃镜组与昂贵的蓝宝石镜头玻璃,光从硬件参数方面来看,联想VIBE Shot就已经表现的相当抢眼了。
11 9 月, 2015
2015-08-30摩旅渭源行之安定区香泉回族镇—-北寨—渭源途中风光
我这次旅行的前半个月北寨遭遇了冰雹袭击,农作物损失严重。
10 9 月, 2015
黑河大峡谷摩游纪实 —- 张掖—龙首电站—宝瓶电站—柴沟—青海祁连一张掖
这个时候我们兴奋的都忘记了饥渴,根本没有一点意识找餐厅吃饭,还停留在翻越大山的艰难之中,最后在经过几个餐厅之后才感觉肚子饿了,这样我们才找到一家牛肉面馆吃了晚饭。然后找地方安营扎寨,终于在晚上11点30分才躺到了睡袋里能休息了。第二天早晨8点30分我们骑着爱车、欣赏着美景向张掖返回。一路领略了祁连的高原美景,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博大,才觉得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经过20公里的骑行我们来到了祁连的阿柔大寺,拍照,游玩后继续向家行进,又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俄博镇,准备找个餐厅吃饭时,这时天气突变,乌云密布,我们只好又骑车赶路,经过扁都口,来到民乐县城才吃了饭,这是我们的早餐,也是我们的午餐,吃完饭后就兴高采烈的向张掖进发,经过将近六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平安到家。
这次探险让我真正体会到我们的濉小,也让我们明白对生活的珍惜。这也是我这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我在这里感谢我的同伴,在这次探险过程中对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