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23 9 月, 2015

麦黄六月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1:54 上午

(more…)

22 9 月, 2015

沉甸甸的谷穗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3:09 上午

(more…)

21 9 月, 2015

回忆曾经的砖厂生活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7:35 上午

(more…)

20 9 月, 2015

20150919随拍西巩驿的傍晚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35 上午

(more…)

17 9 月, 2015

2015-08-30摩旅渭源行之渭源锹峪镇—渭源莲峰镇—陇西途中风光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29 上午

  中国古代有许多仁人志士,名士文豪曾造访莲峰山。早在元朝,就有巩昌使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地,每年夏季都要住在山上避暑度假,并派汪氏宗亲汪德广为山上寺庙住持。
  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莲峰山上,修身养性,读书写诗,都曾希望在这里安家,并诚恳的表明把卜居莲峰山作为“终老之际”。明嘉靖三十七年惠大夫辽东太仆少卿翼浍便写下的《圆明寺灵异记》碑;清代诗人吴镇游莲峰山,面对此等佳山佳水一时激动,提笔挥毫,欣然写到:“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
  诸多历史证明莲峰山有着辉煌的过去,但令我不解的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山凭什么赢得这么多文人名士的厚爱呢?
  很可能是因为他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莲峰山自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开凿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属于同一时期)。从汉代起这里就有石窟寺庙建筑,至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到全国解放初期,布满各个山峰的古建筑群落有34处,200余间,僧侣700多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莲峰山的山会,附近各县的游人前来此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不起眼的莲峰山,竟有着如此辉煌的历史,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也可能是它瑰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否则佛道寺院不会选其为址,名人文士也不会流连其间。
  据介绍,莲峰山因九峰环峙,状似莲花而得名。又因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俗称马鹿山。车至山门,才发现来旅游的只有我们,茶庄清冷,满地落尘,唯见隐隐残雪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苍白。山路崎岖,在寂静中蜿蜒。
  进了山门,拾阶而上,就再也见不到房舍。山外的一切萧疏景象突然不见,一时涌出无数绮丽的林木,丛丛簇簇掩映与山石之间。峰峦竞秀,崖壁峥嵘,松涛阵阵,雾霭萦绕,全部感觉被其瞬间收服了。难怪有人说:“不看岷山千年雪,错把莲峰当蓬菜。”我在想这种山川实在是造物主使着性子雕琢出来的千古奇迹,内秀熨帖着张扬。这样的美景,水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假使偶见一条贴着山石的水,幽幽的流,欢欢的唱,那该是何等的机敏空灵,清澈甜凉!或许是冬季的缘故,竟没有一条溪涧跑出来,任凭你怎样地想念。我想这也应该是整个北方的遗憾吧,因为没有水,所以也少了许多灵性。没有水声,连虫声也不闻,寂寞引来鸟鸣,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演奏细细地搭配着,有一声,没一声,弱一声,强一声,搭配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宛若诗人画家笔下的静女:五官腰肢,举手投足一一看去,无一不妥帖,于是最终妥帖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宁静。
  对于观景,我最不喜欢将各个景物割裂开来描摹雕饰,此刻站在山屲中实在很难有任何分割性的的思维,只觉得山抱着你,你又抱着山,浑然天成,无懈可击,容不得你有丝毫吟咏歌颂的空隙,便猛然想起黄庭坚的两句诗:“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
  山道越走越长,寂静也越来越纯,路旁青苔依然鲜绿,不自觉的揪上一撮玩弄于指间,想从它寂寞的亘古直视到寂寞的将来。栏杆斑驳,石径明滑,无不镌刻下莲峰山曾经有过的繁荣。遥想昔日僧侣道士熙熙攘攘,接踵摩肩;善男信女一路虔诚,顶礼膜拜;远道士子流连忘返,恣肆泼墨。今天却不知为何突然消失了全部浩浩荡荡,寂静的山道上只剩下了我们,除了寂寞,还有惶恐…… (more…)

16 9 月, 2015

2015-08-30摩旅渭源行之渭源五竹镇—渭源锹峪途中风光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32 上午

  来到渭源五竹镇,不得不说说五竹寺。五竹寺位于渭源县城西南15公里,在清源河对面的秀峰山上,秀峰山是渭源县境青雀山支脉,东西走向,蜿蜒数十里,海拔2330米,属典型的南部二阴山区,有原始天然松林2万多亩。
  松林虽大多为新植,但却连缀成片,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长着。
  踩在满是松针的小道,发出“沙沙”的轻响,让人瞬间忘却了所有的尘嚣。
  我们所去的五竹寺原名秀峰岩寺。据说大臣郭节随建文帝朱允炆一行避“靖难之役”,至秀峰岩隐居削发为僧,植红、黄、白、绿、蓝五色之竹于禅院,自称“五竹僧”,寺因此得名。
  按照渭源地方志的记载,早在唐代这里就建有寺院。先前的三宝殿据说曾有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壁画,毁于明末兵燹。在清同治年间按照秀峰山旧有的洞窟,穿檩架梁而成,横栏悬柱,明椽亮瓦,虚底单檐长廊,一连四五十楹,蔚为大观。
  而我们所看到的五竹寺却是上世纪90年代重修过的,也有大佛殿、三大古佛殿、观音殿、三霄殿、护神殿、清圣祠、马王殿等,但大红大绿的彩绘让人难以揣想郭节在此驻锡出家时的情景。
  “日照西山雪,老僧门始开。冻瓶粘柱础,宿火陷炉灰。”我宁愿相信这是遗臣郭节在落发为僧后的日常修行生活的写照。
  又有谁知道这位昔日曾作为建文帝辅国重臣的内心深处,回想起那段炼狱般的往事真能心如止水吗?
  曾经忌讳莫深的旧事,成了君臣朝堂之间公开讨论的热门话题
  说到建文帝的遗臣郭节,自然要说到“靖难之变”。明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嫡孙。朱元璋去世后,年方21岁的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诸王拥兵自重。有的多为不法。建文帝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举兵反叛,称其师为“靖难”。公元1402年6月,朱棣亲率燕兵攻陷南京。恰在此时,皇宫大院里莫名其妙升腾起一片大火,熊熊烈焰疯狂地吞噬着着砖木结构的大小宫殿。霎时间,墙倒屋塌顿现断垣残壁。有燕兵从残宫废墟的瓦砾中发现几具焦炭状的遗体,已经是面目全非了。经俘虏的宫中官吏辨认,其中有建文帝和皇后及长子朱文奎等。
  破城次日,朱棣迫不及待地登基皇位,是为成祖帝,年号永乐。
  时隔不久,民间就有流言,传用天子大礼埋葬的尸骨并不是朱允炆的遗骸,建文帝根本就没有死——他趁主帅李景隆变节倒戈迎燕兵入城之际,借“焚宫”烟幕化装潜逃了。
  朱棣虽对建文帝生死心存疑窦却讳莫如深,亦不可听之任之。恼怒之下,他将建文年间宫内的档案文藉统统销毁,命当朝史官修志时对建文帝归宿钦定为“自焚而死”,以绝朝野流言。 (more…)

15 9 月, 2015

20150914骑行西巩驿周边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4:46 上午

(more…)

14 9 月, 2015

淘宝购物记(11): 联想大拍VIBE Shot(Z90-7/全网通)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06 上午

  首先来看看外观,联想大拍VIBE Shot正反双面均采覆盖了康宁三代大猩猩玻璃,整体设计看上去质感十足,并且还有红色和灰色两种颜色可选。
  屏幕方面,联想VIBE Shot采用了5.0英寸全高清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并且前面还覆盖了第三代康宁大猩猩玻璃。由于屏幕尺寸并不大边框也非常窄,所以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顺手的,单手操作压力不大。
  此外,屏幕上方的前置摄像头提升至800万像素,对于喜欢自拍的用户而言是个不错的消息。边上还有隐藏的传感器。
  在机身背部的设计方面联想可谓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在玻璃背板下加入了一天金属条,虽然不是对称美,但是丰富了背部细节,这种类似纯粹DC式的工业设计十分有美感,实际看上去背部设计酷似卡片机造型。
  除了镜头的硬件参数以外,联想VIBE Shot还配备了三颗后置LED闪光灯,以及辅助对焦传感器,加上1600万像素光学防抖镜头,总体配置可以说是目前拍照手机中的佼佼者了。
  除了出众的外观设计,VIBE Shot还搭载业界首款1600W像素OIS光学防抖镜头,内置16:9全幅感光元件,和独特的全球首款三色温闪光灯,并配备专业级6片玻璃镜组与昂贵的蓝宝石镜头玻璃,光从硬件参数方面来看,联想VIBE Shot就已经表现的相当抢眼了。

(more…)

11 9 月, 2015

2015-08-30摩旅渭源行之安定区香泉回族镇—-北寨—渭源途中风光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42 下午

  渭源北寨镇位于县城东北部,平均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5℃,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全年无籍期150天。北寨镇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4400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3973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20公顷。
  我这次旅行的前半个月北寨遭遇了冰雹袭击,农作物损失严重。

(more…)

10 9 月, 2015

黑河大峡谷摩游纪实 —- 张掖—龙首电站—宝瓶电站—柴沟—青海祁连一张掖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1:07 上午

  我们在出发前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带上了摩托车所需的配件和路上的吃喝及晚上的露营装备,并且查看了祁连的天气预报: 8月11日,晴天,气温在7至24摄氏度,我们沿着张盈公路向祁连山挺进。早晨的气温还是比较低,坐在摩托车上还是有点冷,但我的心里还是比较兴奋,必定这是我参加的第一次探险活动,早上九点我们到了我们工作的单位小孤山电站才停下来吃我们今天的早餐,喝了点水,吃了个饼子后又抓紧时间赶路,到了中午11点30分我们赶到了三道弯电站,这时的太阳晒得我们直冒汗,我们只好停车休息并吃了午饭,拍了几张照片,欣赏着祁连山的风景,并且碰到了今天出发以来的第一个牧民,热情好客的牧民给我们说了路,让我们到柴沟护林站再问问那里的工作人员。然后我们就赶紧赶路,中午1点终于到了柴沟护林站,那里的工作人员热情的询问了我们的情况,并且给我们画了一张路线图,但再三劝说我们不要去,说我们的l25摩托车上不去柴沟山,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最后经过我们俩的商量后,还是决定冒冒险,如果成功不了再返回护林站,并和护林站的工作人员说好了,我们顺着山路向前走了一公里来到了柴沟山口,我们骑车向前走了一段的羊肠小道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进行我们今天的第一次过水,通过亲自过河趟水,河水淹过了我们的膝盖,我们只有推着摩托车过河。过河后他骑车向前冲过石头路,这时候摩托车被一块大石头扛住了,他一瞬间从车上飞了出去,摩托车倒了,我赶紧扶起车,他还好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把脚碰了一下,我们俩这时也想着放弃,但考虚再往回走也有难度,只能硬着头皮走到哪算哪,准备再次出发时才注意到摩托车的后视镜都摔没了,脚踏子也摔坏了,我们经过简单的维修后再次上路,经过两个半小时,并过了五次水我们来到了山下,山的坡度大概有六十多度,他骑着车向上冲,冲了十多米车就熄火了,我们只能停下休息,这时来了祁连的两个回民小伙,他们看到我们骑的摩托车直摇头,告诉我们:”你们的这个车到不了祁连”。但我们还是没有放弃,想着翻上了这座山就到祁连了。两人推着车向上冲,冲上几米车就熄火,我们用石头垫住车的后轮胎休息,休息一会继续向上推,每上一个平台都那么的艰难,下午5点45分,我们终于登上三千多米的山顶。但令我们没有想到是下山还要上山,我安慰他翻过那座山就会到祁连了,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经过十几分钟的休息我们要下山了,因为岥度太陡,一边是五六十度的岥,一边是悬崖,他在前面推着,我在后面拉着,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山下迈进,到了稍微平坦的路上,他带着我向前走走,遇到难走的路时我只能下车在后面跑。就这样坐一会跑一会的,我们来到了第二座山脚下,休息了一会继续上山,幸好这座山没有前面的那座山那么陡。我们就这样骑骑,推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翻了六七座山才看到了第一个牧羊人,我们高兴的来到牧羊人跟前问路,他告诉我们再有三十多公里就到了祁连了,但这时已经是晚上的七点多了,当时他也想在这安营休息,我考虑这个地方的山大林深,担心晚上有野兽出没,只能鼓励他,就这样我们俩互相鼓励,经过尽十六个小时,翻越了十几座大山,跑了170公里的路,终于在晚上九点半出了山口来到了祁连县城。
  这个时候我们兴奋的都忘记了饥渴,根本没有一点意识找餐厅吃饭,还停留在翻越大山的艰难之中,最后在经过几个餐厅之后才感觉肚子饿了,这样我们才找到一家牛肉面馆吃了晚饭。然后找地方安营扎寨,终于在晚上11点30分才躺到了睡袋里能休息了。第二天早晨8点30分我们骑着爱车、欣赏着美景向张掖返回。一路领略了祁连的高原美景,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博大,才觉得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经过20公里的骑行我们来到了祁连的阿柔大寺,拍照,游玩后继续向家行进,又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俄博镇,准备找个餐厅吃饭时,这时天气突变,乌云密布,我们只好又骑车赶路,经过扁都口,来到民乐县城才吃了饭,这是我们的早餐,也是我们的午餐,吃完饭后就兴高采烈的向张掖进发,经过将近六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平安到家。
  这次探险让我真正体会到我们的濉小,也让我们明白对生活的珍惜。这也是我这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我在这里感谢我的同伴,在这次探险过程中对我的帮助。

(more…)

« Newer PostsOlder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