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5 4 月, 2015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共和巷冯国瑞故居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21 上午

  天水市秦州区共和巷位于市区主干道民主东路北侧,北接建新路,共和巷原叫明德巷、共仓巷,因纪念孙中山民主共和共黄铖秦州起义而得名。
  31号院据传在清康熙年间是吴贞、吴良两位将军的故宅,曾被称为“将军府”。
  33号院是冯国瑞故居。冯国瑞(1901-1963年),字仲翔,别号麦积山樵。先后师从于任承允、哈锐、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成为甘肃文化史上一位颇多建树的学者、诗人。在文学、诗词、历史、考据、金石、文学以及书法艺术都有颇深的造诣和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对天水麦种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的发掘和勘察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开拓性贡献。在天水地方史研究方面,他是利用考古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第一人,并先后编著了《秦州记》、《天水出土秦器汇考》等专著,明确提出了天水是秦人发祥地的观点。

(more…)

2014-05-24摩旅天水古巷古民居之——士言巷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11 上午

  天水士言巷,位于天水西关伏羲城(内有伏羲庙)东门南侧,长度约一百多米,这条巷子因为位于伏羲庙东南,原来是被天水人称为南巷子的,改名士言巷,是因为天水名儒任其昌(字士言)老先生在此居住过,由此得名。
  要介绍士言巷,那自然是少不了介绍任其昌老先生了!任其昌(1831—1900年),字士言,天水市人。八岁丧父,家境贫寒,有时穷得揭不开锅盖。宁肯空腹入塾,但从不辍学。先生见他聪颖好学,常免学费,跟随其他学生就读。他得中秀才后,深得知州董平章赏识,受学门下,进步很快。二十八岁(咸丰九年),考取举人。三十四岁(同治四年),考取进士,授户部主事,留京供职。四十二岁(同治十二年)时,看到朝政腐败,有逆民心,他就辞去官职,回到天水。

(more…)

2014-05-25摩旅天水新阳胡家大庄清池观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02 上午

  天水新阳胡家大庄清池观位于胡家大庄东面台地边缘,据资料记载:清池观修建于乾隆六年,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遭回族乱而焚毁。后人在废墟上重新修建清池观大殿,以及后建的三霄殿、财神庙、大王庙、文昌庙、钟鼓楼等,由于历史原因人文破坏,现在清池观里面仅存最早的建筑也就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山门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村民又陆续重建清池观大殿,三霄殿、财神庙、大王庙、文昌庙、钟鼓楼等,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一九八九年,清池观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more…)

4 4 月, 2015

2014-07-04摩旅甘南行之临洮哥舒瀚纪功碑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34 下午

  哥舒翰纪功碑屹立在临洮城内南大街(原有庙宇,当地人称“石碑观”),坐北向南,有三面砖壁围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此碑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所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全碑由巨石制成,额高0.92米,已破裂为三块,碑额仅有“丙戌哥舒”四字可辨。碑身上有裂纹三道并有深凹残缺,风化严重,高4.25米,宽1. 84米,碑正面刻有隶书碑文12行,现存60余字,字势雄健,笔力遒劲。碑额刻兽形、云纹,碑座乃巨石加工而成,共5个阶层,高2.4米,整碑高大雄伟。清代狄道知州田自福建亭覆之,名“唐碑亭”。清临洮诗人吴镇集剩字为《唐雅》六章。容城学者王耐谷证以所藏碑帖,以为乃唐明皇李隆基御笔。临洮学者张维《陇右金石录》以为:“此碑既录于金石略,又有哥舒二字,自系边人为哥舒翰纪功而作。观西鄙人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之诗。盖边人称翰深矣。唐初置临洮军于狄道,其后始移鄯州(节度衙内),故此碑立于狄道。”碑石风化严重,碑面斑驳陆离。《陇右金石录》收录哥舒翰纪功碑正文剩字99字,今仅存67字。
  哥舒翰(?-757年),唐朝名将,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俘虏,后安庆绪杀安禄山,登基为帝,不久,败于唐军而逃,将哥舒翰杀害。唐代宗赠太尉,谥曰武愍(mǐn)。
  哥舒翰是天宝中后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早年因屡立战功,为世人所赞。他是大唐战史上功业彪炳的英雄,有关他的诗篇车载斗量,连诗人李白也认为汉朝名将卫青都不能与之相比,但晚年却屈节求生,以至晚节不保,令人无比惋惜。史书上评价说:“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more…)

2014-07-04摩旅甘南行之临洮岳麓山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0 下午

  临洮岳麓山位于县城东面,距县城0.5公里,素以绿色出头而著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临洮东山不低头”之美誉。
  岳麓山素有“兰州南大门”之称,是省城兰州连接临夏、甘南、陇南、定西的扭带,甘川公路上的明珠。岳麓山公园以宋代建东岳庙于山麓之间而得名,杨柳轻拂、松柏滴翠、碧水环绕、花放鸟鸣。公园总面积为84公顷,园内山光水色秀美奇丽,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文物古迹引人入胜,古刹名寺隐藏山坳,使人留连忘返。
  岳麓山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名、优、特、奇适生树种近百种,有参天的柳、榆、古树,有冬夏长青的松、柏,有山杏、沙棘、拧条、穗槐、刺槐、白榆等耐旱树种,有苹果、梨、桃等组成的经济园,有牡丹、桃梅、连翘、丁香、月季、黄花、大丽花、唐昌蒲、郁金香等名贵花卉。
  岳麓山公园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是屏障全城,控扼陇蜀之重镇。主要有超然台、椒山祠、道统祠、武侯祠、地母宫、先农坛、文昌阁、太平观、三星阁、龙泉寺、奎星阁、东岩寺、曾观、画廊亭台、碑匾刻石等42处景观。其中以超然书院、风台、姜维墩优为著称。

(more…)

2014-07-18摩旅之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15 上午

  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部的阿干林区内,省道101和兰州通往阿干镇的铁路专用线从石佛沟口经过,面积6373公顷。从兰州市西关十字坐到阿干镇的44路公交车、或者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南面坐到阿甘镇铁冶口的305路车均可到达石佛沟口,步行两公里多即到。全园由石佛沟、天都山、大沟三个主要景区组成。公园内的植被属草原植被带森林类型,为温带阔叶林向草原过渡地带,阔叶林分布在温湿梁峁的阴坡,主要是栎树林、山杨林和白桦林。石佛沟还盛产药材,有猪苓、秦儿、麦冬等二百多种药材。

(more…)

2014-07-18摩旅之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15 上午

  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部的阿干林区内,省道101和兰州通往阿干镇的铁路专用线从石佛沟口经过,面积6373公顷。从兰州市西关十字坐到阿干镇的44路公交车、或者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南面坐到阿甘镇铁冶口的305路车均可到达石佛沟口,步行两公里多即到。全园由石佛沟、天都山、大沟三个主要景区组成。公园内的植被属草原植被带森林类型,为温带阔叶林向草原过渡地带,阔叶林分布在温湿梁峁的阴坡,主要是栎树林、山杨林和白桦林。石佛沟还盛产药材,有猪苓、秦儿、麦冬等二百多种药材。

(more…)

3 4 月, 2015

2014-05-25摩旅天水山陕会馆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46 下午

  山陕——山西、陕西的简称而已。会馆,专指历史上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的馆舍,始设于明代前期。会馆是行业洽谈工作、商量业务和往来接待的场所,也是行会内部联络乡谊、进行行会活动的中心。天水山陕会馆位于秦州区中心广场西南角,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馆内祀关帝,又称官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整个山陕会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陕西会馆,大南向南;一部分是山西会馆,大门向东。两馆相连,称山陕会馆。
  砖雕门楼保存完整,系民国13年(1924年)由关中工匠雕造。门楼通体以雕砖、磨砖拼砌而成,面阔3间,4柱5楼。通长22—23米。中门、次间均开券洞。正面砌砖雕镂梁柱斗拱,平座勾栏,垂花檐楼、各式额枋花板,构成几层仿木结构的楼阁。构件上雕刻珍禽异兽、花草虫鱼、人物故事等。四柱旁侧镌刻楹联,内联:“义勇冠尘寰,当年摧吴挫魏,丹心耿耿锦汉祚;庙貌重关陇,群生蒙庥托庇,馨香世代报神恩”。外联:“忠义参天出于至性,宫墙数仞仰之弥高。”

(more…)

2014-05-14徒步天水吕二沟土林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2:29 下午

  天水吕二沟,当地人也称为“女儿沟”,位于天水市区南部,是渭河一级支流藉河南岸的一条支流,南北走向,流域面积12.01km²,干沟长6800m,平均宽度1830m,海拔1175—1707m,相对高度532m,流域内沟壑纵横,有大小支沟51条,由于特殊的地质特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长久以来,是天水市地质灾害重点治理流域。水运沙移的作用,也造就了这里和天水市西十里一样的土林景观。

(more…)

2014-05-13徒步清水小华山(牛头山)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8:40 上午

  清水小华山景区位于清水县城西 7公里的红堡镇吴湾村,占地面积千余亩,植被茂盛,地势险峻,风景秀丽。据说曾因宋代湖北襄阳人庞蕴云游至此,在此地修道成仙而得名,明清时期成为陇上佛道两教圣地之一。小华山庞公庵为“清水道教音乐”华山派的传承场所。小华山曾有三进院落殿亭楼阁30多间,石刻造像10画(件)。现有祖师殿、财神殿、娘娘殿、三官殿等庙宇建筑,塑像10余尊,彩绘壁画200平方米,存有明正德、万历、清康熙石碑三通,是一处集自然探险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中华奇石——庞公玉就产于此山下。
  庞公石又名庞公玉,该石属火山岩,质地坚细、深绿致密,翠如碧玉;间有红、黄、白、黑等绚丽多彩的自然纹理,纹理形状千奇百怪,构成古今人物,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行云飞瀑,江河山泽等形态。明清时代,庞公石曾被征为御用贡品陈设于皇家园林。

(more…)

« Newer PostsOlder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