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迷博客 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

30 10 月, 2014

意识形态再次成为利益集团的盾牌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2:13 上午

  意识形态一直是中国社会难以回避的话题,近期重新泛起的“阶级斗争论”又将这一问题拉回到公众关注点。
  2014年9月《求是》杂志旗下的《红旗文稿》刊发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的文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文章称,“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仍贯穿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主线索,这就决定了国际领域内的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国内的阶级斗争也是不可能熄灭的。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人民民主专政是万万不可取消的,必须坚持,必须巩固,必须强大”。
  作为中国社科院的院长,王伟光的文章不太可能是一不小心按错了鼠标,而应是精心思考、有的放矢。2014年7月,王伟光就在社科院内部会议上说,“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没有任何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的所谓‘自由撰稿人’。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离开政治大方向,离开为人民做学问,做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撰稿人’,无论怎样标榜,充其量也都不过是自觉不自觉地为追逐个人名利,或为他人所利用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极端者甚至会走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道路。我院学者绝不能为了个人名利或其他什么政治目的而从事理论学术研究,决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地位上,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如社会大V、网络公知那样。党和国家不需要这样的学者,这一点全院同志必须明白”。
  除了“主流”媒体照章转载外,王伟光的阶级斗争论并无人喝彩,还遭到网络舆论一面倒的谴责、揶揄和嘲笑。网民的第一反应是想知道王院长究竟属于哪个阶级,也没有任何知名学者、官员表态支持。不仅如此,很多刊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的网页都已被屏蔽。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更以“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为题作鲜明反击。《北京日报》刊出署名为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陈述的评论《铭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教训》,暗批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就连以“左派言论”著称的《环球时报》,也只是在社论中“捣浆糊”说,“学界重提阶级斗争,大概不是政治信号,而是创造更全面科学方法论的需要”。
  在改革成为时代潮流、薄熙来重庆“唱红打黑”的民粹路线破产、四中全会重申依法治国的今天,“阶级斗争论”赫然重出江湖,着实把国人吓得不轻,也有很多经历过文革的人产生了穿越感,时空穿越感。 (more…)

8 10 月, 2014

2014-09-08摩游庆阳行之彭阳朝那古城遗址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02 上午

  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四野群峰环抱,形仅龙腾虎跃。
  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如今朝那古城断垣残墙,古朴浑厚,新建的商贸大楼与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宽阔的沥清公路与僻巷小径并存,繁华的街市与恬静的农舍别具一格,幽静肃穆的东山清真寺与书声琅琅的古城中、小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
  朝那古城位于县城西16公里处的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远,故名古城,为秦汉朝那县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这里三面环山,峰峦叠嶂,为通往古长安的要冲。
  朝那古城地势平坦,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82米、南北宽480米,占地面积32.7万平方米。朝那城墙残高1-13米不等,基宽14米,夯土层14~20米。朝那城依东西南北开四门,今彭固公路穿东西城门而过。沿朝那城墙外四周辟有深3米、宽20米的护城壕堑,至今犹存。
  朝那古城历史悠久,是宁夏境内设置最早的四个县治之一。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伐灭义渠戎国,以朝那邑为中心,有县治达1200多年,明降为东山里,清为古城川堡。 (more…)

2 10 月, 2014

摩旅清水营古城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57 下午

  清水营古城位于灵武市区东北方约38公里处的宁东镇清水营村,城堡北侧临靠明长城,东北依清水河而建得名,是明长城内侧沿线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在长城沿线众多的屯兵城堡中,清水营城是一座较大的屯兵城堡。
  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清水营西逾河至宁夏七十里,南至灵州七十里,东至兴武营六十里,北临沙漠。城一里许。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之为二里,驻官军一百二十名。”,这段记载清楚地记述了清水营古城的方位和城堡规模的大小。嘉靖八年〈1529年〉,巡抚、都御史翟鹏奏请朝廷增官军五百一十名,置操守官一员、官队官员五员,守堡官一员。嘉靖十一年〈1532年〉,总制尚书王琼奏驻灵州参将,增设官员。后又设兵部议事处,总制三边(延绥、甘肃、宁夏)官员在此议事。至此清水营城成为当时河东长城边事指挥中心。由于它特殊的重要地位,清水营城的建制和修建规模相对较大。原城墙内外两侧均“瓮以砖石”,因而显得气势雄伟壮观,辉煌一时。直至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清水营城原貌仍保存较为完整,后因人为因素,现砖石皆被拆除,原砖砌城墙已裸露为土筑墙体,保存完好,城为方形,边长300米,城墙底宽14米,顶宽6米,高9米,四角有方形角台,角台实体凸出城墙墙体,比较墙体宽而厚实,角台之上城楼已不复存在,但城楼基础残踪尚存。东城墙有大门,面东而开,城门外套以瓮城,瓮城墙体高大、纵深,其南墙下有门洞面南外开,以古色青砖拱砌。瓮城墙体上尚有城楼建筑痕迹,长22米,宽7米。清水营城内已一片废墟,地面遍布砖瓦、瓷片。
  但是,四百八十年前的清水营古城,一度曾是明代总制三边的重要军事据点。辖领烽堠达十四座:有双沟墩、苦水墩、柔远墩、镇北墩、宁靖墩、古寺墩、靖边墩、斩贼墩、木井墩、清字墩、定远墩、旧定远墩、庙儿墩、塔儿墩。辖域地界跨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至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朝廷对清水营城又加以重修,至城高三丈,厚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驻把总。
  明代清水营古城,不但是总置三边官员军事议事中心,而且逐渐形成一处较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暗门内外每逢交易日马嘶驴叫,牛羊成群,此去彼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水营马市场景。 (more…)

摩旅电影《画皮》的拍摄基地—–黑风寨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标签: — admin @ 1:54 上午

  所谓的黑风寨,就是当年的马市。称为”岸门”。
  电影《画皮》拍完以后,留下的各类电影道具由于无人管理,加上平时来玩的人也不少,损坏非常严重,估计这个冬天过去,好多东西可能不存在了,再发一些黑风寨目前还在或即将消失。
  现在来清水营旅游的人,大都是来此感受电影中的画面,反倒是该处以西两公里外的清水营古堡成陪衬了。该地冬天风大,又无人居住,古堡地面上的残存起伏,风向不定,北边就是鄂尔多斯沙台地,大风一起,飞沙遮日,又名黑风寨。

(mor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