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古老的丝绸之路比作横亘北半球的珍珠项链,那么珍珠便是一座座散落在古道上的村镇、城堡、驿站……
数千年间,难以数计的信使驿骑,在丝绸古道上来回奔波,传递信息,他们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他们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
西巩驿,一座丝绸之路上的古老驿站,它见证了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
古老驿站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人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和驿站不期而遇,一些以某某驿命名的地名,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猛然出现,展示着那里的古老和沧桑。
出兰州往平凉而行,过定西,不久,就和一座驿站相遇。这就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驿站西巩驿。从定西前往西巩驿时,我们没有走高速公路,虽然高速公路出口紧挨着镇子,虽然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但速度快也就意味着失去欣赏路上风景的从容,我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这条古老的交通大动脉。
西巩驿镇,街道宽敞,广场宽阔。街头的设施,有些时尚,镇子上很是热闹,这里是定西有名的集镇。显然,镇子的前身是一座驿站,但此刻我们已经看不到驿站的影子。西巩驿所处的位置正当陕甘大道的咽喉,为会宁到定西间的要隘。依托着驿站,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商帮云集。作为驿站,商贸繁盛是必然的,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条商贸之路。
我们在镇内问了几位乡亲,试图找到一些古城堡的遗址,结果令我们很失望。有乡亲说,在通往营坊村的地方有城堡。
我们只好出镇子,直奔营坊村。西巩驿位于西巩川内,这是两山相夹的平川,长约30公里,宽约1公里,312国道曾经从川里横穿而过,我们要去的营坊村在川的另一头。
站在川里,土地平整,一眼望不到边,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有这样一块川地的确不宜。以前没有高速公路时,每当从这里走过,人们总有些摆脱了沟壑束缚后的轻松。
有人考证,西巩这个名称出现在宋代,有驿站的记载却比较晚,大约到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元政府才在这里设立了驿站,同时还有设立延寿、通安、称钩等驿站。算起来,也有700多年了,而驿站的具体情形早已模糊了。
实际上,眼前虽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但这里并不平,所有奥秘都隐藏在黄土之下。出镇子右拐就是一座水泥桥,桥虽然不长,但沟却异常深,大约七八十米深,站在桥边往下看,竟然有些眩晕。早在一千多年前,西夏人就关注到了这里的地理特点,并利用这种地理优势和宋人对峙。那么在千年前,这里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战事呢? (more…)
26 10 月, 2012
定西西巩驿:一座鲜为人知的丝路驿站
21 10 月, 2012
西巩驿王公桥
我们要寻找的“王公桥”不是如今平定高速公路上那座气势恢宏的“王公大桥”,而是在距定西市安定区东30公里的宋家沟这座已近废弃的“王公桥”。它的得名曾经和清乾隆时期一个名叫王廷赞的封疆大吏有关。
现在所见到的王公桥早已不是古桥风貌,而是1983年8月,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它高33.9米,曾为甘肃省公路桥梁之最。
站在远处看它,它像一根楔子,从沟壑上空,将两边崖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除了偶尔路过的三马子,王公桥上半天也见不到车辆通行,这是因为312国道在此路段裁弯取直,如今的王公桥基本上废弃了。
王公桥冷冷清清,但这个叫王廷赞的名字,近年来仍然不时出现在描写乾隆盛世时的历史小说和影视剧里。
俯下身来,肯为百姓修桥补路的巩昌(今陇西境内)知府王廷赞虽在边远州郡,但他从来没有离开主政者的视线。
在清代,官员分为正途与异途,正途以科甲为主,异途则指通过捐纳步入仕途的官员,此类官员一经保举则视同正途。
王廷赞虽是一个由捐纳步入仕途的官员,但乾隆对他颇为器重。清史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用甘肃知县,三十五年补授甘肃泾州知州。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被引见,皇帝的朱批是:“此人去得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廷赞再次得到引见,乾隆对他的考语是:“竟好。可用‘道’,还可升用。”
此时的王廷赞尚能殚精竭虑,一心为百姓造福。在王公桥的原址,在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以前,曾建有永济桥,取永远济民之意。当地百姓将他重修过的“永济桥”直呼为“王公桥”,足见他的民望甚高。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谁能想到他会成为清代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的一大主角呢?
王廷赞由清官向贪官的滑落或许不能拿环境和地位变化来解读,而是捐纳步入仕途,“有投入必得有产出”,这样的贪欲可能早已在他的灵魂深处纠结,环境的改善和地位的升迁只不过是为其贪欲的实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菜根谭》有云:“贪得者分金恨不得银,封公怨不授侯”,这真是贪官污吏的真实写照。而明代朱载育《十不足》歌里对贪欲者的欲壑难填的讽刺更辛辣,“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正所谓荣与辱共蒂,生与死同根,贪心胜者,逐兽往往不见泰山在前。 (more…)
11 9 月, 2012
走近三清山
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距玉山县城50公里,距上饶市78公里。为怀玉山脉主峰。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
三清山是道教名山,风景秀丽,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9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拟跻身5A级旅游景区。2008年7月8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三清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清山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兼具”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被国际风景名家誉之为:”世界精品、人类瑰宝、精神玉境“。她以梯云岭、南清园、万寿园、西海岸、玉京峰、阳光海岸、三清宫、玉零观等十大景区引人入胜。山的东南麓水连三清湖,山光水色,溶洞奇石,美不胜收。
三清山平均海拔近1000米,年均气温10℃~12℃,在7~9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0.5℃,一年四季晚上均需盖被。此时选择庐山避暑,价格比较贵,而三清山价格却比较公道,性价比很高。
清凉世界: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风光称绝,集黄山的秀丽、峨嵋山的壮观、庐山的灵气、华山的险峻于一身,东险西奇,北秀南绝,中峰巍峨。山上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游三清山主要分南线和东线。南线从观景台开始,途经一线天、玉台观日台至南清园一圈可看到的景点有一线天、女神峰、万简朝天、仙桃企鹅、巨蟒出山、仙苑秀峰等。此区的景点比较集中,形态多样。东线从冲霄谷开始经玉京峰至三清宫千步门。途经的景点有真绝顶、金殿木鱼、登真台猴王献宝、飞仙等。另外山路也比较险峻,适合喜欢爬山的旅游者。沿途看到的木鱼石巨大而又形象,为全国最大天然石化木鱼造型。 (more…)
10 9 月, 2012
23 6 月, 2012
26 5 月, 2012
雨中的铁木山
铁木山历史悠久,’元末孤忠’铁木耳在此征战,故名.红军长征曾两度此山.
铁木山被誉为“早塬秀峰’,呈山上之山之势,主峰海拔2404米为会宁县内最高峰,是本县境内唯一一片天然绿地,森林面积1万亩.这里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山间有传奇的逼水珠和绝妙的自然石像,林木葱郁,泉水甘美,有乔灌木,中草药与植物40多种,野生动物10多种.远望如翠冠凌云,人称“旱塬秀峰”占地11000多亩。主峰四周,甘泉窍出,昔以“九泉春水”名称“会宁八景”,主峰东南,牛门洞一带,密布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出土彩陶,据考证,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就在此繁衍生息,一九八二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峰北侧、有谷一道,谷岭草木蓊郁,怪石嶙峋,谷腹峰回气合、铁木山古建筑群在此。
山寺初开于元大德四年(公元一千三百年),时仅有一观音梵殿。明洪武、清,万历诸朝累次增修。清代重修虽不一而止,然所成就多毁于同治烽烟。光绪中,有道士阎永乐自通渭来到铁木山。往持此上,协同会首,艰难起复,他励志勤劳,一心一意,积极宣传,亲手修设,庙宇遍山,香山极盛。他功高山务,后以百有八岁跌坐仙游,可谓终得善果。今日麓塔暮,就是为纪念李千秋寓所而建。延及民国,嗣续扩修,规模更大,盛极一时。
雨中的铁木山
铁木山历史悠久,’元末孤忠’铁木耳在此征战,故名.红军长征曾两度此山.
铁木山被誉为“早塬秀峰’,呈山上之山之势,主峰海拔2404米为会宁县内最高峰,是本县境内唯一一片天然绿地,森林面积1万亩.这里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山间有传奇的逼水珠和绝妙的自然石像,林木葱郁,泉水甘美,有乔灌木,中草药与植物40多种,野生动物10多种.远望如翠冠凌云,人称“旱塬秀峰”占地11000多亩。主峰四周,甘泉窍出,昔以“九泉春水”名称“会宁八景”,主峰东南,牛门洞一带,密布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出土彩陶,据考证,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就在此繁衍生息,一九八二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峰北侧、有谷一道,谷岭草木蓊郁,怪石嶙峋,谷腹峰回气合、铁木山古建筑群在此。
山寺初开于元大德四年(公元一千三百年),时仅有一观音梵殿。明洪武、清,万历诸朝累次增修。清代重修虽不一而止,然所成就多毁于同治烽烟。光绪中,有道士阎永乐自通渭来到铁木山。往持此上,协同会首,艰难起复,他励志勤劳,一心一意,积极宣传,亲手修设,庙宇遍山,香山极盛。他功高山务,后以百有八岁跌坐仙游,可谓终得善果。今日麓塔暮,就是为纪念李千秋寓所而建。延及民国,嗣续扩修,规模更大,盛极一时。